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沿著大運河看中國|江蘇常州:讓工業遺產活在當下

發布時間:2023-08-22 16:1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聶思媛)作為(wei) 中國近代工業(ye) 的重要發祥地,常州因運河而生,也因運河而興(xing) 。流淌了千年的大運河,引導著常州從(cong) 農(nong) 耕部落一路流向工業(ye) 強市,助力常州闖出了一條極具競爭(zheng) 性的特色發展之路。

  “運河兩(liang) 岸,煙囪林立,廠房如織”,這是常州工業(ye) 與(yu) 運河交織的生動寫(xie) 照。近日,“以河為(wei) 媒——沿著大運河看中國”網上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媒體(ti) 采訪團走進江蘇常州,探尋運河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的“常州樣本”。

  留存城市記憶

  按照1:1比例還原的常州火車站、“複興(xing) 號”動車組模型、上世紀50年代的紡機農(nong) 機……走進常州大運河工業(ye) 遺產(chan) 展覽館,一張張老照片、一台台舊機器,講述著常州百年產(chan) 業(ye) 的變遷,見證著常州工業(ye) 廠牌的輝煌。

  原戚機廠工具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原鐵道部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漢明飽含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戚機廠老設備展品,其中有的服役時間達100餘(yu) 年之久。一台機車的開發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寶貴遺產(chan) 需保護,更需代代相傳(chuan) 。“通過這些無言的實物,讓年輕人了解到這幾代中國人為(wei) 中國的鐵路工業(ye) 和中國鐵路運輸現代化作出的無私貢獻,並以前輩為(wei) 榜樣接續奮鬥,這就是大運河工業(ye) 遺產(chan) 展館的意義(yi) 。”

  近年來,常州市在原工業(ye) 廠房的基礎上,以“保護、利用、再生”理念進行建設,打造功能齊全、氛圍獨特、更加現代化的文旅產(chan) 業(ye) 和文化集聚地,發展利用好運河工業(ye) 遺產(chan) 。如今,大運河沿線的工業(ye) 遺產(chan) 點約38處,包括恒源暢廠、大明廠、戚機廠3個(ge)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在保護好運河財富的同時,也留住了運河工業(ye) 遺存的記憶。

  賡續紅色文脈

  一段段風雲(yun) 壯闊的曆史,輩出的革命先驅、英雄人物是常州的文化珍寶,亦演化為(wei) 城市薪火傳(chuan) 承的精神紐帶。常州始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chuan) 承弘揚,堅持用好紅色資源,打響紅色文旅的常州品牌。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即“戚電廠”)始建於(yu) 1921 年,與(yu) 黨(dang) 同齡,是一顆跳動在滬寧線上的“動力心髒”。2018 年,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弘揚戚電百年紅色基因,戚電公司在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點建設了紅色教育基地。近年來,戚電公司持續深挖企業(ye) 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探索“紅色文化+工業(ye) 旅遊”,延伸出多種疊加發展模式,使戚電這家百年老字號煥發出新生機。

  古運河畔,紅色基因。常州依托運河文旅長廊、運河沿岸三家百年企業(ye) 以及運河黨(dang) 建文化公園,開啟運河紅色工業(ye) 文旅實境課堂。2021年,常州經開區大運河紅色工業(ye) 旅遊線成功入選江蘇省“運河百景”。黨(dang) 史教育與(yu) 運河文化相生相依,極大豐(feng) 富了紅色旅遊的形式和內(nei) 涵,吸引不少遊客前來開啟一場紅色之旅。(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