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看趨勢、數據看活力 中國經濟加速跑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8月28日至9月1日在北京舉(ju) 行。國務院的兩(liang) 份報告在會(hui) 議上提請審議,涉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我國糧食安全。
中國經濟加速跑·報告看趨勢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持續恢複 回升向好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指出,今年以來,計劃執行情況總體(ti) 較好,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ti) 回升向好。前7個(ge) 月,新設經營主體(ti) 1910.2萬(wan) 戶,其中企業(ye) 579.1萬(wan) 戶,同比分別增長12%和15.6%;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改革全麵落地,前7個(ge) 月,共有210家企業(ye) 首次公開發行(IPO)上市、融資2479億(yi) 元。
報告指出,前7個(ge) 月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5%,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出口合計增長52.4%。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較快增長,旅行服務貿易明顯恢複,上半年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8.5%。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實施,外貿外資平穩發展。
報告顯示,前7個(ge) 月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7.4%,中歐班列開行量、貨物發送量分別增長13%、27%,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
我國將從(cong) 八方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國務院關(guan) 於(yu)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2022年糧食產(chan) 量13731億(yi) 斤,糧食單產(chan) 每畝(mu) 386.8公斤,較5年前分別提升了498億(yi) 斤、13公斤;人均糧食占有量達486.1公斤,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
報告提出,將從(cong) 加強糧食安全保障體(ti) 係和能力建設、大力落實藏糧於(yu) 地、積極推進藏糧於(yu) 技、加大農(nong) 業(ye) 保護支持力度、切實提升糧食調控能力、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chan) 業(ye) 和流通體(ti) 係、不斷提高多元食物供給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節約減損行動等8方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經濟加速跑·數據看活力
多項前七個(ge) 月經濟數據發布,數據顯示,社會(hui) 物流需求平穩增長,供給充足,外貿活力進一步釋放。
前7個(ge) 月物流運行延續平穩恢複勢頭
今年1—7月份,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為(wei) 189.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7%。從(cong) 結構看,基礎產(chan) 業(ye) 、升級產(chan) 業(ye) 雙向驅動支撐工業(ye) 物流持續增長。7月份,原材料製造物流總額同比增長8.8%,比6月份加快2個(ge) 百分點。特別是鋼鐵和石油加工行業(ye) 同比增速均在15%左右,比上月有所加快。另外,隨著產(chan) 業(ye) 向高端延伸、向綠色轉型,相關(guan) 領域物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7月份,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智能消費設備物流總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0%。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劉宇航:整個(ge) 社會(hui) 物流產(chan) 業(ye) 供給能力還是比較強,結構也在進一步地優(you) 化。
前7個(ge) 月進口物流總額為(wei) 10.1萬(wan) 億(yi) 元
從(cong) 進口物流來看,1—7月份進口物流總額為(wei) 10.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3.8%。另外,民生消費物流持續穩定增長。1—7月份,單位與(yu) 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10.1%,比上半年小幅提高0.1個(ge) 百分點。餐飲、百貨、便利店等線下物流持續回暖,餐飲相關(guan) 物流總額累計增長超過20%。
中國貿促會(hui) :7月累計簽發各類證書(shu) 同比增長12.82%
中國貿促會(hui) 8月30日介紹:今年7月份,全國貿促係統累計簽發原產(chan) 地證書(shu) 等各類證書(shu) 54.62萬(wan) 份,較上年同比增長12.82%。全國貿促係統RCEP原產(chan) 地證書(shu) 簽證份數為(wei) 17298份,同比增長27.03%;辦證企業(ye) 3416家,同比增長20.03%,預計共為(wei) 我國產(chan) 品在RCEP進口成員國減免關(guan) 稅0.09億(yi) 美元。
中國貿促會(hui) 新聞發言人 孫曉:這表明近期企業(ye) 赴境外辦展參展熱度不減,企業(ye) 在海外開拓市場的意願仍然強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