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審旗:創新基層治理 “兩員”服務到戶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夏秋之交的一天,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wu) 審旗無定河鎮堵嘎灣村村民劉長貴在家中來回踱步。入夜時分,村委六社的“兩(liang) 員”負責人吉雅匆匆趕來:“老劉,你的‘窩心事’解決(jue) 了!”
“多虧(kui) 了你,僅(jin) 僅(jin) 用了15天,就解決(jue) 了壓在我心頭的一件大事!”劉長貴激動地握住了吉雅的手。
劉長貴的這件“窩心事”還得從(cong) 12年前說起。2011年,他購買(mai) 了一處房產(chan) ,但原房主以房屋征拆增值為(wei) 由一直不予過戶,雙方的矛盾糾紛延續了十多年。
今年年初,劉長貴找到“兩(liang) 員”負責人吉雅反映情況,吉雅即時接案、全程代辦、貼心服務,經與(yu) 劉長貴、原房主和相關(guan) 部門9次協調,最終劉長貴與(yu) 原房主妥善完成房產(chan) 過戶手續辦理。
上麵提到的“兩(liang) 員”,指的是黨(dang) 建網格員和信訪代辦員,在烏(wu) 審旗,像吉雅這樣懂政策、熱心社會(hui) 事務、善做群眾(zhong) 工作的“兩(liang) 員”負責人共有1157名。他們(men) 用自己的貼心服務,真正把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形象樹立在基層、作用發揮到基層,有效打通了聯係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
近年來,烏(wu) 審旗不斷激發黨(dang) 建引領基層社會(hui) 治理新動能,探索形成了以即知即調、分流分調、聯管聯調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三分吸附法”,創新推出“一地辦、代您辦、掌上辦”的“三辦”服務模式,下派黨(dang) 建網格員,實行信訪代辦製,成立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37支,設立黨(dang) 員先鋒崗268個(ge) ,累計開展直辦、幫辦、代辦服務事項9860餘(yu) 件,推動全旗85%的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
今年,烏(wu) 審旗獲評2022年度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