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長江情懷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從(cong) 世界屋脊發源,穿高山峽穀,匯百川入海,滋養(yang) 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哺育著勤勞勇敢的中華兒(er) 女。
長江的保護和發展,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長久的牽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足跡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壩、乘江船、訪農(nong) 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囑,一項項深遠謀劃,情牽母親(qin) 河保護,指引高質量發展。
一江碧水浩蕩東(dong) 流,人民群眾(zhong) 幸福安康,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至美的圖景,也是最深沉的情懷。
(一)
江蘇南通,江畔明珠。
站在五山地區濱江地帶遠眺,江水浩浩湯湯,五山臨(lin) 江而立,江岸蔥蘢蓊鬱。
“我在1978年來過五山地區,對壯闊的長江印象特別深刻。”2020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江蘇第一站就來到這裏,觸景生情,不勝感慨:
“過去髒亂(luan) 差的地方已經變成現在公園的綠化帶,確實是滄桑巨變啊!”
40餘(yu) 載不舍晝夜,滾滾長江見證中華大地的日新月異。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長江承載的是民族發展大計。
依江發展、因江而興(xing) 。改革開放以來,長江沿線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態方麵也付出了代價(jia) ——
廠房汙水橫流、碼頭砂石飛濺、水質持續惡化。長江“雙腎”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幹旱見底,近30%的重要湖庫富營養(yang) 化,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痛心地形容,長江“病了,病得不輕了”。
2016年1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在重慶召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振聾發聵。
牢記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關(guan) 部門著力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推動轉型發展,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數千家化工企業(ye) 關(guan) 、改、搬、轉;城鎮汙水垃圾、化工汙染、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船舶汙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補齊……
心係長江之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8年4月再啟長江之行,宜昌、荊州、嶽陽、武漢,一路望聞問切,進一步開出藥方:
“治好長江之病還是用老中醫的辦法,追根溯源、分類施策。開展生態大普查,係統梳理隱患和風險,對母親(qin) 河做一個(ge) 大體(ti) 檢。祛風驅寒、舒筋活血、通絡經脈,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讓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li) 的萬(wan) 裏長江!”
念之行之,隻為(wei) 大江煥新顏。
2016年,上遊重慶;2018年,中遊武漢;2020年,下遊南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多場座談會(hui) ,為(wei) 長江經濟帶發展掌舵領航,引領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守護一江澄碧。
一次次重要指示堅定明晰:
2016年在青海,強調“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2020年在安徽,強調“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you) 勢發揮出來”;2021年在貴州,告誡“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2年在四川,叮囑“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
一項項有力舉(ju) 措陸續出台:
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等生態工程實施;長江保護法出台;長江“十年禁漁”實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guan) 係30多萬(wan) 漁民的生計,代價(jia) 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還是值得的。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不能在我們(men) 這一代手裏搞沒了。”
初秋的上海崇明島東(dong) 灘濕地,水天一色,候鳥成群。這些濕地的精靈,賦予這裏無限生機。
“我2007年去過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聽到有關(guan) 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發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動情地回憶。
“崇明島現在是什麽(me) 保護級別?”“有沒有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會(hui) 議現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問得細致,關(guan) 注和牽掛溢於(yu) 言表。
上世紀90年代,由於(yu) 非法捕獵、產(chan) 業(ye) 汙染等原因,崇明東(dong) 灘這一鳥類遷徙的“國際加油站”一度麵臨(lin) 生態危機。近年來,當地先後關(guan) 停近千家汙染企業(ye) ,修複生態環境,候鳥數量連年攀升。崇明綠色轉型發展持續加快,2023年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
崇明之變是長江生態治理成效的縮影。
2020年以來,長江幹流水質連續3年保持Ⅱ類。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恢複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頻頻露臉;在長江消失多年的鳤魚出現頻次快速增加;“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鱭重回洞庭湖產(chan) 卵……
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黃桂雲(yun) 至今難忘那一刻:
2018年4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三峽大壩左岸壩首考察。她和同事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長江生態環境修複和珍稀植物保護情況。
“你們(men) 的工作非常有意義(yi) ,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事。”得到總書(shu) 記的肯定,堅守長江珍稀植物搶救保護一線20多年的黃桂雲(yun) 內(nei) 心十分激動。
“我向總書(shu) 記承諾,到‘十三五’末,我們(men) 保護的特有珍稀資源性植物品種將達到1000種。”黃桂雲(yun) 說,如今這一數字已達1380種2.98萬(wan) 株。
在左岸壩首綠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揮鍬培土,親(qin) 手植下一株珍稀楠木樹。
如今,這株楠木樹已從(cong) 7米多長到近10米。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正在大江南北紮根生長。
(二)
在中國版圖上,蜿蜒奔流的長江,如一條橫貫東(dong) 西的軸線,聯結起錦繡中華。
“使長江經濟帶成為(wei) 我國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ju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深刻體(ti) 現著發展和保護的辯證法。
“化工圍江”,是困擾長江的“頑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解決(jue) 這一問題高度重視。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我看到新華社一篇報道反映,位於(yu) 長江‘九曲回腸’石首段的一家臨(lin) 江化工企業(ye) ,產(chan) 業(ye) 規模居世界前三,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但也是排汙大戶,嚴(yan) 重汙染問題多年難以解決(jue) ,周圍群眾(zhong) 苦不堪言。這兩(liang) 年環保部門動真格嚴(yan) 查,開出2700多萬(wan) 元的長江流域‘史上最大環保罰單’,倒逼企業(ye) 關(guan) 閉汙染嚴(yan) 重、難以改造的生產(chan) 線,投入約1億(yi) 元引進行業(ye) 最先進的治汙裝置,不僅(jin) 解決(jue) 了多年的汙染問題,而且推動企業(ye) 實現了轉型升級,一舉(ju) 兩(liang) 得。”
總書(shu) 記提到的這家企業(ye) 就是楚源集團。
“建設一流環保企業(ye) ”,如今的楚源集團化工園內(nei) ,一幅醒目標語展現著企業(ye) 全新的定位和目標。
清空岸線一公裏內(nei) 的生產(chan) 區,持續投入2.06億(yi) 元進行環保改造,優(you) 化生產(chan) 工藝,關(guan) 閉汙染大、能耗高的10多條生產(chan) 線,成為(wei) 湖北省第一批全國碳交易試點企業(ye) ,同時開發綠色顏料產(chan) 品,進軍(jun) 生物醫藥和化工新材料領域……痛定思痛,加快轉型,楚源集團正在涅槃新生。
貫徹新發展理念,一場深刻變革隨著大江奔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guan) 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ti) 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ti) 謀劃和久久為(wei) 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guan) 係”。
新舊動能轉換,關(guan) 鍵靠創新。
在合肥參觀安徽創新館,指出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通過視頻察看貴州“中國天眼”現場,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走進武漢光穀,囑托“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提出要走求實紮實的創新路子……
創新潮湧,長江沿岸一大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茁壯成長,迸發強勁發展動能。
“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顧強生,一直保留著當年的這本筆記。
那一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考察。碼頭上風大雨急,總書(shu) 記卷著褲腿,撐著雨傘(san) ,邊走邊問:“內(nei) 地港口是不是發展潛力很大,到東(dong) 南沿海的集裝箱多嗎?”
“60%是外貿箱,40%是內(nei) 貿箱,內(nei) 地港口很有潛力。”時任武漢港務集團總經理顧強生回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充分發揮內(nei) 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按照總書(shu) 記指明的方向,陽邏港如今已開通各類集裝箱航線20餘(yu) 條,實現“航運向東(dong) 入海、班列向西入歐”,2022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萬(wan) 標箱。
重慶兩(liang) 江新區果園港,江岸線上,16個(ge) 5000噸級泊位依次排列,130萬(wan) 平方米的堆場上一片忙碌。
2016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此考察,要求建設內(nei) 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內(nei) 陸開放高地。
僅(jin) 幾年時間,這個(ge) 傳(chuan) 統內(nei) 河港口變身“世界的中轉站”,貨物通達10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300餘(yu) 個(ge) 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國西部內(nei) 陸與(yu) 世界的距離。
新時代的中國,新時代的長江。
通江達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全球化視野擘畫新時代萬(wan) 裏長江圖:
深化向東(dong) 開放、加快向西開放,統籌陸海開放,擴大沿邊開放,打造橫貫東(dong) 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開放走廊,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
2020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考察,詳細了解港區情況和複工複產(chan) 情況。
全球疫情衝(chong) 擊下,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不久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新的重大戰略——“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沿江省份著力推進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
東(dong) 部,長三角一體(ti) 化騰飛;中部,長江中遊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勃興(xing) ……長江潮、中國潮、世界潮交融激蕩,新時代長江氣象萬(wan) 千。
(三)
夏日高原,碧空如洗,長江源區正是水草豐(feng) 美的時節。
搬遷安置,休養(yang) 生態。包括長江源在內(nei) 的三江源地區,多年來累計安排約10萬(wan) 農(nong) 牧民通過易地搬遷等方式過上安居生活。
“從(cong) 前住帳篷、睡地上、點羊油燈,現在住新房、睡床上、家電齊全……”看著窗明幾淨的客廳,青海格爾木長江源村村民申格總會(hui) 想起7年前的情景。
2016年8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申格家,詳細了解他們(men) 一家的生活情況,申格興(xing) 奮地介紹從(cong) 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區搬遷到新家園後,家裏生活的巨大變化。
“你們(men) 的幸福生活還長著呢”,總書(shu) 記的話讓他心中更暖。
人民生活幸福,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萬(wan) 裏長江見證,“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也不能少”——
湖北省宜昌市許家衝(chong) 村俯臨(lin) 長江,景色秀美,是“壩頭庫首第一村”。入夏以來,這裏的家庭旅館一房難求。
“5年前,總書(shu) 記來過我們(men) 村。”村支部書(shu) 記謝蓉記憶猶新:2018年的春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村裏考察。沿著寬敞的村道進村,在村委會(hui) 廣場邊,總書(shu) 記走到正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中間,高興(xing) 地同大家拉起家常。
村民們(men) 告訴總書(shu) 記,過去是在江邊洗衣服,現在村裏建了洗衣池,用上自來水,汙水也集中處理,這樣既照顧到生活習(xi) 慣又很環保。
“日子過得好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問。
一位白發如雪的老人,笑著回答:“非常好!”
笑聲裏,總書(shu) 記對大家說:“看你們(men) 日子過得好,我高興(xing)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要靠廣大農(nong) 民奮鬥。”牢記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許家衝(chong) 村的群眾(zhong) 向著美好生活奮鬥,從(cong) “移民村”變為(wei) “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一年吸引遊客10多萬(wan) 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兩(liang) 萬(wan) 元,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
萬(wan) 裏長江見證,“為(wei) 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men) 什麽(me) 都可以豁得出來”——
巍巍黃鶴樓,滔滔長江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武漢保衛戰打響。
“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組織供應”,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漢,走進社區看望居民,細致的叮囑溫暖人心。
人民的安危冷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刻放在心上。
2020年入汛後,長江、淮河、巢湖等一度處於(yu) 超警戒水位。炎炎烈日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輾轉奔波。
“我這次是專(zhuan) 程來看望災區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看災後恢複重建情況……”
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到腳下的泥土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質樸的話語溫暖人心:“看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產(chan) 生活都有著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實。”
巢湖大堤上,總書(shu) 記親(qin) 切看望了在抗洪中犧牲的三位同誌陳陸、甘磊、帖克豔的家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地說:“你們(men) 的親(qin) 人也是我們(men) 的親(qin) 人,是祖國和人民的親(qin) 人,他們(men) 是我們(men) 心目中的英雄。每當危難時刻總有英雄挺身而出,這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精神的體(ti) 現。你們(men) 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體(ti) ,以最好的方式來告慰他們(men) 。”
萬(wan) 裏長江見證,“要把群眾(zhong) 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幾個(ge) 月前,安徽省馬鞍山市,陳蘭(lan) 香的勞務公司簽訂28.4萬(wan) 元的保安保潔服務合同,僅(jin) 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額已超去年全年。這個(ge) 昔日的漁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攏嘴,上岸後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
2019年,當地啟動長江幹流、重要支流漁民退捕轉產(chan) 。“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萬(wan) 的漁民一起上了岸。上岸幹點啥?當時的她一片迷茫。
2020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馬鞍山市薛家窪考察,強調“長江禁漁也不是把漁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關(guan) 工作做細做實,多開發就業(ye) 渠道和公益性崗位,讓漁民們(men) 穩得住、能致富”。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人民的願望,總書(shu) 記牢記在心:“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men) 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zhong) 的熱切期盼。”
70多年前,解放戰爭(zheng) 最後一場大戰役在長江邊展開。在人民群眾(zhong) 支持下,人民解放軍(jun) 一舉(ju) 突破國民黨(dang) 反動派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
2020年8月,安徽合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渡江戰役紀念館,重溫那段“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wan) 雄師過大江”的烽火歲月。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任何時候我們(men) 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ge) 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長江之歌,由人民譜寫(xie) ,為(wei) 人民唱響。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深情地說:“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dong) 流’的勝景。”
(四)
文化如水,水脈亦文脈。
“長江造就了從(cong) 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ang) 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征,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
“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一次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凝望著長江,思考著長江,用心用情推動著長江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弘揚。
相距20年的兩(liang) 次探訪,意味深長。
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良渚遺址調研,強調“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men) 必須把它保護好”。
印證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良渚古城遺址2019年入選世界遺產(chan) 名錄。
2023年7月,四川廣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考察,代表黨(dang) 中央祝賀三星堆博物館新館落成使用。
“通天神樹”、青銅縱目麵具、青銅鳥足神像……熠熠生輝的器物,從(cong) 長江、黃河流域文明母體(ti) 中脫胎而來,令人思接千載。
“看過以後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華文明啊,而且更期待著更長的中華文明的發現發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
長江之水萬(wan) 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一部長江文化史,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灌溉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櫓聲欸乃,評彈悠揚。位於(yu) 蘇州古城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202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見到蘇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盧建英。從(cong) 祖母、母親(qin) 、她和女兒(er) ,蘇繡這門技藝,在這個(ge) 家庭已傳(chuan) 承四代。
盧建英深研刺繡30多年。飛針走線間,一幅“太平鳥”圖案栩栩如生。
“這樣一個(ge) 作品,要花費多長時間?”總書(shu) 記問。
“有的要一年。”盧建英答。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有感觸: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代代相傳(chuan) ,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兩(liang) 年多前,同樣在江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時指出:“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nei) 涵,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將長江的曆史文化、山水文化與(yu) 城鄉(xiang) 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曆史文化街區進行修複。”
重慶奉節,一代代文豪巨匠在此留下不朽詩篇。如今,當地努力打造詩詞文化品牌,千年“詩城”魅力彰顯。
安徽安慶,古皖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輝映。當地出台辦法建立專(zhuan) 門製度,推動修繕和保護曆史建築,對文化街區實施連片保護性利用。
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啟動;2023年7月,《長江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規劃》公布……殷殷關(guan) 切化為(wei) 一項項切實舉(ju) 措,推動長江文化賡續不絕。
茂林修竹、古井桂樹、肅穆祠堂……位於(yu) 四川眉山的三蘇祠——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承載著千年文思、家國情懷、中華文化。
2022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內(nei) 建築、陳設、楹聯、題記,不時詢問三蘇生平、主要文學成就和家訓家風,以及三蘇祠曆史沿革、東(dong) 坡文化研究傳(chuan) 承等情況。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ge) 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men)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善於(yu)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通古達今,與(yu) 時俱進是長江的品格。
望大江上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明曆史的經緯:“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wei) 紐帶,連接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形成經濟社會(hui) 大係統,今天仍然是連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奔騰向海,開放包容是長江的胸懷。
在長江入海口的上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闡述:“上海背靠長江水,麵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我曾經在上海工作過,切身感受到開放之於(yu) 上海、上海開放之於(yu) 中國的重要性”……
從(cong) 三峽工程到南水北調,從(cong) 共同富裕示範區到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從(cong) 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到同共建“一帶一路”統籌銜接……承載新使命,長江浩蕩前行。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一首《長江之歌》隨著奔騰的長江之水,唱響未來。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奮進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新時代的長江正奏響新的澎湃樂(le) 章。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記者鄒偉(wei) 、王立彬、劉詩平、侯雪靜、高敬、何欣榮)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