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青春小店 | “親幫親、鄰幫鄰” 拉麵家族善打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視頻 曹偉(wei) 尤強
每天9點10分,馬順慶就騎著電動車準時來到位於(yu)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涇聲路的店中,開門營業(ye) 。這位00後小夥(huo) 來自青海,他的小店叫作“中華牛肉麵”。
起鍋燒水、揉麵醒麵、熬製牛骨湯……馬順慶與(yu) 母親(qin) 、弟弟、姐夫四人要一直忙活到11點左右,才能正式接待來往食客,為(wei) 他們(men) 做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
馬慶順的家鄉(xiang) 是青海省海東(dong) 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甘都街村,2018年,他和父親(qin) 馬乙黑牙來到無錫開店。這是他第一次離開青海,來到如此遙遠的地方。
作為(wei) “拉麵產(chan) 業(ye) ”的輸出大縣,化隆縣共有11萬(wan) 人從(cong) 事拉麵行業(ye) ,共計開辦1.8萬(wan) 家拉麵店,遍及全國31個(ge) 省(區、市)的1696個(ge) 縣區,甚至還走到11個(ge) 國家,實現年收入百億(yi) 元。
無論是“親(qin) 幫親(qin) 、鄰幫鄰”的發展傳(chuan) 統,還是化隆縣盡力為(wei) 每一位“拉麵人”解決(jue) 貸款、子女上學等問題的決(jue) 心,都成為(wei) 他願意“出來闖闖、試試”的保障。
馬順慶的舅舅馬雲(yun) 外出開店多年,他如今在離馬順慶的店麵僅(jin) 30多分鍾車程的江陰市祝塘鎮開店。馬順慶最早就在舅舅的店裏跑跑堂、打打雜。
他一邊打雜,也一邊研究起拉麵。從(cong) 揉麵到拉麵,他仔細地學習(xi) 著全過程。每天吃飯前,他就動手拉麵,拉出的麵條自己吃,以此“實戰演練”。幾個(ge) 月後,馬順慶順利掌握拉麵技巧。
閑下來,馬雲(yun) 也會(hui) 帶著他們(men) 走訪合適的門麵。最終,馬順慶選擇了現在的門麵。住得不遠,親(qin) 戚間也經常相互走動,在外地打拚也沒有那麽(me) 孤獨。
“走一步看一步”。馬雲(yun) 感慨,現在的年輕人,選擇的機會(hui) 多了,在以前,自己“沒得選”,初中畢業(ye) 出來打拚。
做拉麵雖然收益不錯,但卻是個(ge) 辛苦活兒(er) 。這些年,馬雲(yun) 換了很多地方開麵館,隨著孩子年齡逐漸增大,他也想“穩定一些”。
慶幸的是,父母都身體(ti) 健康,妻子默默扶持家庭,孩子們(men) 也很懂事。有這樣一個(ge) 小店,還有這麽(me) 多親(qin) 戚在身邊,馬雲(yun) 說,自己已經心滿意足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