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光明論壇】
作者:馮(feng) 顏利(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七個(ge) 著力”,其中就有“著力推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同時,全國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會(hui) 議也強調,要“促進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傳(chuan) 承”。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是培根鑄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業(ye)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有助於(yu) 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有助於(yu) 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有助於(yu) 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目標,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文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引領新時代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譜寫(xie) 出華彩篇章。
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因應相承,越是在曆史演進的關(guan) 鍵階段,越要激發文化的強大支撐力和感染力。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我們(men) 要建設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不僅(jin) 要在物質上強,更要在精神上強。精神上強,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當前,我們(men) 正處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曆史時期,開拓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都迫切需要我們(men)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文化自信,推動文化事業(ye) 全麵繁榮、文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不斷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補齊文化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辦、國辦相繼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意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等文件,公共文化服務“有沒有”的問題總體(ti) 上得到解決(jue) ,但在優(you) 質化、標準化、均等化方麵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對此,要立足城鄉(xiang) 特點,打造更有特色、更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空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麵,增強實效性,不斷滿足人們(men) 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要把握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特點與(yu) 規律,促進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順應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讓更多文化服務“線上開花”,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力。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產(chan) 業(ye) 必須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確保文化產(chan) 業(ye) 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衡量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chan) 品。”要堅持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讓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改革完善文化產(chan) 業(ye) 規劃和政策,不斷提供更多更好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chan) 品。
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促進。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利於(yu) 破解文化資源與(yu) 旅遊資源分離,文旅融合形式化、淺層化的發展困境,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當前,推動“非遺+旅遊”“文化+旅遊”“博物館+旅遊”“節慶會(hui) 展+旅遊”等旅遊發展模式創新,能不斷促進旅遊業(ye) 態提質升級,進而提升旅遊產(chan) 業(ye) 的文化內(nei) 驅力。著力培育和壯大文旅融合市場主體(ti) ,讓龍頭企業(ye) 帶動文旅產(chan) 業(ye) 鏈和上下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同時優(you) 化布局文旅融合項目,更有利於(yu) 完善各方麵各層次政策支撐體(ti) 係,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繁榮發展,事關(guan) 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的發展進步。奮進新時代新征程,更應當勇擔使命、紮根人民、守正創新,在更高起點和更高水平上推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在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征程上譜寫(xie) 新的輝煌篇章。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