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寧夏:沉浸式演藝讓文旅融合“深一度”

發布時間:2023-11-01 15:3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隨著夜幕降臨(lin) ,在銀川市,原本寧謐的“漫葡·看見賀蘭(lan) 沉浸式演藝小鎮”人頭攢動。

  一場以唐朝時發生在寧夏靈武的“靈州會(hui) 盟”為(wei) 背景的演出,是《看見賀蘭(lan) 》大型沉浸式演藝的重要劇目之一。《看見賀蘭(lan) 》沉浸式演藝的持續火熱,讓該項目總指揮楊濤的心緒得以平複。“一開始心裏沒底,正式演出前一天,我們(men) 都無法確定遊客會(hui) 不會(hui) 買(mai) 賬。”楊濤說,其中有一部劇,其實兩(liang) 年前就演出了,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次創新向沉浸式演藝突圍,可以說是一場“自我挑戰”。

  沉浸式演藝體(ti) 驗單純依靠視覺感官是不夠的,必須有根植於(yu) 優(you) 秀文化的精品劇目做支撐。“創作第一版核心劇目《俠(xia) 客行》,初衷就是展示塞上風情的西部俠(xia) 義(yi) 精神。第一次匯報演出就被否了,原因是‘與(yu) 本地文化融合遠遠不夠’。”《看見賀蘭(lan) 》沉浸式演藝策劃圖婭告訴記者。後來,她帶著團隊重新審視劇本,深挖黃河文化和賀蘭(lan) 山曆史文化,最後,“靈州會(hui) 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這既是發生在寧夏的重要曆史事件,又是講述民族融合的很好例證。在不斷打磨改版中,《靈州會(hui) 盟》《賀蘭(lan) 夜宴》《山河人家》等一係列經典劇目奠定了《看見賀蘭(lan) 》沉浸式演藝的基礎,其中有金戈鐵馬、商賈往來的邊塞故事,也有民族融合、民俗文化的情景再現。

  賀蘭(lan) 山下,《看見賀蘭(lan) 》給遊客帶來酣暢驚豔的體(ti) 驗;六盤山上,《不朽的長征》讓觀眾(zhong) 潸然淚下。

  在固原市六盤山紅軍(jun) 長征旅遊區的“紅軍(jun) 小道”上,《不朽的長征》實景演出將革命曆史一幕幕重現:村民們(men) 挎著小籃、揣著物資,淚眼婆娑地送別紅軍(jun) ;衝(chong) 鋒號響起,紅軍(jun) 戰士勇猛上前,與(yu) 敵人拚死一搏……

  六盤山是紅軍(jun) 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前來追尋紅色足跡、感悟長征精神的遊客絡繹不絕。如何讓紅色資源更好地潤心鑄魂?“現有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缺乏立體(ti) 的、有代入感的沉浸式體(ti) 驗,我們(men) 對長征曆史進行深入挖掘和創新性展示,在2.5公裏長的紅軍(jun) 小道推出沉浸式實景演出,讓曆史文化與(yu) 自然風光融合起來,通過現場教學實現更好的傳(chuan) 播和教育效果。”六盤山紅軍(jun) 長征旅遊區總經理王安平說。

  演員秦文仍記得那令人動容的一幕——第一次演出結束時,一位老人流著眼淚激動地握著演員們(men) 的手,說自己的姑父就是老紅軍(jun) ,經常講這些革命故事,看完演出的他深受觸動。“觀眾(zhong) 的認可激勵我們(men) 更好地將表演進行下去,為(wei) 弘揚偉(wei) 大長征精神盡一份力。”秦文說。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深度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創新性展示、創造性發展,以高質量文旅產(chan) 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精神生活新期待。”寧夏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張玉進說。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1日 09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