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修繕保護 文旅相融 江西安遠客家圍屋“煥發新生”走新路

發布時間:2023-11-03 11:13: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贛州11月2日電 (熊錦陽)近日,記者來到位於(yu)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孔田鎮下魏村的慶遠圍,裝修工人們(men) 正緊張有序地對圍屋牆體(ti) 進行修繕。“我們(men) 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圍屋進行修繕,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進行嚴(yan) 格把控,用傳(chuan) 統工藝修複原有風貌,將客家文化遺產(chan) 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該工程項目施工負責人鍾群波向記者介紹。

  江西贛州安遠縣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境內(nei) 現存客家圍屋50餘(yu) 座。近年來,安遠縣高度重視圍屋修繕保護開發工作,協調推進圍屋維修保護工作。

  “我們(men) 聘請了專(zhuan) 業(ye) 建築保護設計公司編製維修方案,統一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按照分級分類保護的思路和‘不改變原狀、最小幹預、使用原材料原工藝’的原則進行分批搶修。”鍾群波表示,為(wei) 充分激活民間力量,調動村民參與(yu) 圍屋保護利用的熱情,當地還製定了村規民約,成立圍屋理事會(hui) ,進一步健全縣、鄉(xiang) 、村、組四級保護網絡,營造圍屋保護利用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在保護客家圍屋的基礎上,安遠縣還大力挖掘客家文化內(nei) 涵,把圍屋活化利用作為(wei) 發展當地旅遊的重要抓手,培育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

  “我們(men) 結合客家特色美食、采茶戲等客家文化,打造了‘客家美食節’等客家特色節慶活動。同時,開發了客家文化旅遊紀念品,如采茶戲服飾、竹編、根雕等。”據安遠縣網絡應急指揮中心主任薛玉娟介紹,通過串聯一係列的客家文化,安遠縣客家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鏈愈發完善,也迎來了更多機遇。

  “我們(men) 是第一次來東(dong) 生圍景區,感覺非常震撼,在這裏不僅(jin) 可以看到規模宏大、古色古香的古圍屋建築群,還可以品嚐客家美食,購買(mai) 特色客家手工藝品,遊玩體(ti) 驗感十足。”來自湖南的遊客陳霞在東(dong) 生圍景區感歎道。

  東(dong) 生圍位於(yu) 安遠縣鎮崗鄉(xiang) ,是全國最大的方形圍屋,也是安遠縣實施圍屋群旅遊開發建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東(dong) 生圍屋群景區充分融入吃、住、行、遊、購等旅遊要素,精心打造了以遊客服務中心、鎮江河濕地景觀帶、東(dong) 生圍民俗展示體(ti) 驗區、尉廷圍美食樂(le) 活區、尊三圍紅色革命紀念區、磐安圍精品文化度假區為(wei) 核心的“一心一帶四區”,並在節假日開展歌舞、猜燈謎、趣味遊戲、書(shu) 畫表演、采茶戲、攝影大賽等文化活動,滿足各類遊客群體(ti) 文化娛樂(le) 需求。

  此外,安遠縣進一步完善圍屋旅遊配套設施,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遊客對圍屋景區的良好體(ti) 驗,積極打造客家圍屋旅遊目的地品牌形象。利用交通站點等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播放客家圍屋的視頻、廣告,提升圍屋的知名度。

  截至目前,安遠縣共投入資金4300萬(wan) 元,對現有圍屋進行維修保護,統籌資金4.5億(yi) 元,對圍屋群旅遊區進行開發利用。依托景區,許多村民搭上了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便車,發展起餐飲、臍橙采摘、民俗表演等旅遊產(chan) 業(ye) ,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旅遊紅利。(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