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為理論創新提供堅實基礎
【讀經典 學理論】
作者:賈麗(li) 民(天津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jue) 策權。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重視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並在調查研究中紮實推進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從(cong) “充分地占有材料”“了解社會(hui) 現狀”“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wei) 轉移”等角度對調查研究的內(nei) 涵和方法進行了科學表達和探索,對於(yu) 我們(men) 進一步把握調查研究的本質內(nei) 涵,堅持以調查研究推動理論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調查研究是理論創新的重要前提。馬克思指出,“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nei) 在聯係”,進而“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換言之,隻有通過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才能為(wei) 理論創新打牢基礎。在思想史上,馬克思第一次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的本質,即“全部社會(hui) 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並明確主張,解決(jue) 重大理論問題必須是從(cong) 調查研究中來。在此指導下,馬克思高度重視對工人階級狀況的調查,於(yu) 1866年編寫(xie) 了《普通的勞動統計大綱》,1880年又麵向法國工人階級設計出包含99個(ge) 問題的工人調查表。恩格斯用21個(ge) 月的時間走訪了以倫(lun) 敦和曼徹斯特為(wei) 中心的十幾個(ge) 城市和鄉(xiang) 鎮,最終於(yu) 1845年寫(xie) 出著名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shu) 。列寧從(cong) 當時資本主義(yi) 世界發展狀況和俄國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進行大量深入調查研究,撰寫(xie) 出《俄國資本主義(yi) 的發展》《帝國主義(yi) 是資本主義(yi) 的最高階段》等著作,豐(feng) 富了馬克思主義(yi) 對資本主義(yi) 發展新階段的認知。
實踐是思想之基、理論之源,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yi) 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chan) 主義(yi) 。列寧、斯大林也同樣作了許多調查。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從(cong) 戰爭(zheng) 年代到建設時期,從(cong) 改革歲月到踏上新征程,正是靠著調查研究這個(ge) “法寶”,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勇於(yu) 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在克服困難、解決(jue) 問題中,不斷譜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先後創立了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不斷開創新局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wei) 加深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隻有當黨(dang) 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幹實事、謀實招、求實效,才能實現對理論的科學創新和有效應用。事實證明,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傳(chuan) 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推進理論創新離不開調查研究。
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和提出問題。“一個(ge) 時代的迫切問題,有著和任何在內(nei) 容上有根據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馬克思主義(yi) 不是遠離現實、不尚實際的思辨體(ti) 係和書(shu) 齋學說。針對青年黑格爾派醉心於(yu) 抽象思辨的研究路向,馬克思批判道,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家沒有一個(ge) 想到要提出關(guan) 於(yu) 德國哲學和德國現實之間的聯係問題,關(guan) 於(yu) 他們(men) 所作的批判和他們(men) 自身的物質環境之間的聯係問題”。為(wei) 解決(jue) 世界觀和政治立場轉變的問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把研究方向從(cong) “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為(wei) 了揭示資本主義(yi) 的本質和規律,馬克思以“一直在墳墓的邊緣徘徊”的決(jue) 心,深入工人群體(ti) 進行調查研究,義(yi) 無反顧地投身於(yu) 工人運動,完成了《資本論》的寫(xie) 作。曆史和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yi) 的創立與(yu) 發展離不開馬克思深入資本主義(yi) 世界的實踐調查,更離不開其以問題意識為(wei) 導向的理論研究和現實批判。針對馬克思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列寧曾這樣總結:“凡是人類社會(hui) 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cong) 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chan) 階級狹隘性所限製或被資產(chan) 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列寧繼承馬克思以問題為(wei) 導向的調查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俄國革命的現實問題並得出“一國勝利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進而使科學理論轉化為(wei) 嶄新的社會(hui) 形態和社會(hui) 製度。
“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裏有沒有解決(jue) 的矛盾,哪裏就有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曆來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進行調查研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舊中國,社會(hui) 關(guan) 係和階級鬥爭(zheng) 日趨尖銳複雜,毛澤東(dong) 同誌在《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分析》中正視“誰是我們(men) 的敵人?誰是我們(men) 的朋友?”這個(ge) 首要問題,從(cong) 分析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入手,認清各階級的不同政治態度,為(wei) 解決(jue) 中國革命目標、道路、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等一係列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敏銳捕捉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jue) ”“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黨(dang) 的建設方麵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等一係列長期積壓及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告誡全黨(dang) ,“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聽真話、察真情,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列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nei) 容。新征程上,隻有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調查研究,以高度的自覺正視和發現問題,以高超的眼界審視問題的複雜性和真實性,精準篩選大問題和仔細甄別問題真偽(wei) ,才能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為(wei)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大引領。
通過調查研究回答並指導解決(jue) 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是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理論的對立本身的解決(jue) ,隻有通過實踐方式,隻有借助於(yu) 人的實踐力量,才是可能的。”這明晰了“實踐”是調查研究和理論創新的關(guan) 鍵紐帶,即通過調查研究這一“實踐的方式”,才能發現問題,進而發揮“人的實踐力量”解決(jue) 問題,才能檢驗調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才能在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中推動理論創新,最終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馬克思在《關(guan) 於(yu) 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進一步強調:“哲學家們(men) 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yu) 改變世界。”改造世界才是調查研究與(yu) 理論創新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毛澤東(dong) 同誌形象地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jue) 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jue) 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正確的決(jue) 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通過調查研究解決(jue) 問題是理論創新的階段性終點,而新的理論創新則在發現新問題、解決(jue) 新問題的調查研究中繼續進行。麵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的一係列矛盾和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開展深入研究,摸清真實情況,找準問題症結,提出應對之策”,進而“形成符合黨(dang) 中央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具體(ti) 舉(ju) 措”,強調全黨(dang) 應當“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調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在調研中指導工作、解決(jue) 問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全部內(nei) 容,都是在回答並指導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孕育、形成和發展的。可見,充分占有材料、及時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切實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既是秉持科學方法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理論創造的過程。調查研究為(wei) 理論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注重調查研究是黨(dang) 的理論創新的一個(ge) 鮮明特征。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3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