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業青年來相會
11月3日,大連,青年創業(ye) 國際論壇。馬來西亞(ya) KAB專(zhuan) 家、敦胡先翁大學技術與(yu) 職業(ye) 教育學院講師莫哈德·阿克邁勒·羅希亞(ya) 線上介紹情況。
青年正通過撬動自己來撬動世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張渺 李若一
11月2日,在北京開往大連的高鐵上,塞拉利昂青年穆罕默德·福迪所在的車廂異常熱鬧。
他與(yu) 同行的外國朋友在列車上購買(mai) 了幾件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小物品,沒想到在支付時遇到了一個(ge) 小“難題”:因為(wei) 隻有外國護照,穆罕默德·福迪和同行的外國朋友隻能用現金付賬,無法使用電子支付;又因為(wei) 絕大部分乘客使用電子支付,列車員身邊沒有足夠的現金零錢,於(yu) 是,全車廂的乘客開始熱情地為(wei) 這筆交易湊零錢……
穆罕默德·福迪和朋友在時速超過200公裏的列車上連連驚歎數字技術給生活帶來的飛速而深刻的改變。
改變!這不僅(jin) 是穆罕默德·福迪這些天的感受,也是他與(yu) 來自全球的創業(ye) 青年們(men) 這些天最常談論的話題,更是人們(men) 從(cong) 這些創業(ye) 青年身上獲得的最直觀的感受。
作為(wei) 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骨幹代表,穆罕默德·福迪在北京參加完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後,受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和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組委會(hui) 邀請,11月2日到6日,和其他青年骨幹代表一起赴遼寧參加全球發展青年先鋒交流營。在此期間,他們(men) 還參加了在大連舉(ju) 辦的青年創業(ye) 國際論壇,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創新創業(ye) 賦能青年發展。
“縱觀世界曆史,無數創業(ye) 者用自己的創新創造為(wei) 人類發展解決(jue) 了難題,為(wei) 改善民生福祉提供了助力。當今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發展麵臨(lin) 諸多挑戰,破解世界發展難題,迫切需要創新引領和創業(ye) 推動。”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主席徐曉在青年創業(ye) 國際論壇致辭中說。本次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國際勞工組織、遼寧省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國全球青年體(ti) 麵工作倡議主辦。
在大連的5天時間裏,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ye) 青年代表一邊參觀一邊交流分享,他們(men) 的故事中源源不斷地湧現著創新的力量,他們(men) 也在用這股力量影響和改變著世界。
改變自己:青年是最有力的學習(xi) 者
“根據全球創業(ye) 監測的統計數據,年輕人比老年人更有可能創辦或者經營新的企業(ye) 。”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副局長戴曉初在論壇上說。
為(wei) 什麽(me) 是年輕人?
“年輕人並不是一個(ge) 特殊的創業(ye) 群體(ti) 。”來自中國的創業(ye) 青年、弘潤清源創始人兼CEO林騰宇說,“創業(ye) 這件事,不會(hui) 因為(wei) 你是年輕人就對你降低難度,反而,會(hui) 麵臨(lin) 更大挑戰。”不過,跟年長者相比,年輕人有著更強烈的學習(xi) 願望和更旺盛的學習(xi) 精力,持續學習(xi) 可以幫助年輕人減少創業(ye) 過程中的風險。
在幾天的論壇采訪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強烈地感受到,這些創業(ye) 青年盡管來自世界各地,但是有一個(ge) 共同點:都是最有力的學習(xi) 者,有著強烈的革新和改變自己的願望,並為(wei) 此投入了極大的學習(xi) 熱情。
“上高中時,我進入了一個(ge) 大公司,我在那裏自學了很多知識,正是通過這些知識,我獲得了一個(ge) 參加國際項目的機會(hui) 。”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骨幹代表、來自加納的約瑟夫·佐圖說。正是通過學習(xi) ,他獲得了更多機會(hui) ,同時也結識了很多跟自己一樣的年輕人,他們(men) 共同開啟了一個(ge) 項目,讓更多非洲青年擁有學習(xi) 和培訓的機會(hui) ,並由此促進他們(men) 的就業(ye) 。
不過,青年創業(ye) 者的學習(xi) 還有些不同,他們(men) 的學習(xi) 與(yu) 實踐結合得更緊密,因此他們(men) 的學習(xi) 過程往往與(yu) 否定和挫折相伴相隨。
來自中國的00後創業(ye) 者王振陽是杭州問爾信息技術公司項目負責人。剛剛20歲出頭的王振陽對自己的創業(ye) 之路有著冷靜而清醒的分析。
王振陽把自己的創業(ye) 之路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第一階段“一腔熱血”,那個(ge) 時候整個(ge) 團隊剛剛想清楚“產(chan) 品邏輯”,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me) ,“每個(ge) 人內(nei) 心都充滿理想,像給自己打了雞血一樣,每天都在學新東(dong) 西,很興(xing) 奮。”
第二階段是產(chan) 品與(yu) 市場和用戶做匹配的階段,“到了這個(ge) 時候才發現,有理念是一回事,產(chan) 品能不能打動用戶是另外一回事。”王振陽說,所以團隊開始不斷了解用戶的需求,不斷給自己充電,做更酷的界麵,做更直接的用戶交互流程,然後再被用戶否定,再進行修改……
“2022年,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們(men) 前前後後迭代了10多個(ge) 版本,平均每個(ge) 月就有一個(ge) 新版本。”王振陽說,要想留住用戶,必須經曆不斷被否定、不斷再修改的過程。
10多次的迭代就是對產(chan) 品10多次的否定和改進,“如果把我們(men) 第一代和第十代的產(chan) 品擺在麵前,那完全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產(chan) 品。”王振陽說。
產(chan) 品經曆了迭代,創業(ye) 者們(men) 同樣也經曆了否定和改進,有如破繭重生。不過,“這也應該是年輕人創業(ye) 的優(you) 勢”,林騰宇說,“年輕人接受速度更快,受到挫折之後能很快爬起來,就跟小孩子受傷(shang) 比成年人愈合得更快一樣。”
學習(xi) 、顛覆、再學習(xi) 、再顛覆成了青年創業(ye) 者的必經之路,也成了必修課。
26歲的吳彩麗(li) 長期關(guan) 注青年就業(ye) 創業(ye) 。2013年她加入文萊理工學院,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門從(cong) 事創業(ye) 教育的講師。吳彩麗(li) 認為(wei) ,青年應該跳出舒適圈,勇於(yu) 嚐試自己認知外的新領域。“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一份報告顯示,到2025年,將有8500種職業(ye) 被機器取代,但也將誕生9700種新職業(ye) 。是時候作出改變了。”她說。
“之前坐在西二旗,現在用腳丈量詩和遠方。”8年前的林璐從(cong) 沒想到新聞科班出身的自己,現在不僅(jin) 會(hui) 運營,會(hui) 核算成本,甚至還懂裝修。
“前互聯網大廠員工”“名校畢業(ye) ”“傳(chuan) 統媒體(ti) 人”是那時林璐身上的標簽,但是自從(cong) 創業(ye) 紮進民宿管理這個(ge) 行當之後,不斷“從(cong) 0到1”,成了家常便飯。
不過回頭再看時,流了多少淚水和汗水似乎已經記不清了,敢於(yu) 刷新自己、改變自己成了青年創業(ye) 者最大的財富。
改變世界:“點燃1%,影響99%”
改變了自己的青年正在試圖影響更多的人。
剛進入大學,李博便開始進行各種創業(ye) 實踐,“我參加的第一個(ge) 校內(nei) 的創新創業(ye) 大賽就是由學長帶著完成的。”現在的李博已經是遼寧美秀圖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因為(wei) 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並經常獲獎,李博有機會(hui) 入選多個(ge) 創業(ye) 訓練營。在訓練營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找到更多奮鬥的同行者。“點燃1%,影響99%”是訓練營培訓中對李博影響最大的一句話。
“我有幸成為(wei) 被點燃的1%,我想去影響99%。”大二時,李博在學校創立了一個(ge) 社團,想降低創業(ye) 門檻,讓更多的同學接受創新創業(ye) 的思想,一起學習(xi) ,通過社團參與(yu) 一些社會(hui) 實踐或者創業(ye) 實踐,讓更多的同學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少走彎路。
這是一種朋輩的力量。
青年是有活力的,而創新創業(ye) 的青年更是一群充滿激情、有熱度、有想法的青年。江南大學草黿新生態創業(ye) 項目創始人、包頭市青年講師團成員包賀喜格吐說。
在采訪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感受到這些投身於(yu) 創新創業(ye) 的年輕人的又一個(ge) 共同點,他們(men) 身上有一種類似“火種”的精神。
“大多數的行業(ye) 和工作機會(hui) 都集中在城市,農(nong) 村和農(nong) 村青年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說起這個(ge) 話題時,32歲的因坦·拉祖爾迪尼的語氣有些惋惜。
因坦·拉祖爾迪尼來自印度尼西亞(ya) ,是一家社會(hui) 企業(ye) 的領導者之一,2017年,她發現,由於(yu)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nong) 村地區的年輕人缺乏當地的工作機會(hui) ,不得不背井離鄉(xiang) 去大城市打拚,農(nong) 村也隻剩下留守的老人。為(wei) 了改變這樣的狀況,因坦·拉祖爾迪尼參與(yu) 並發起了通過電子商務改善印度尼西亞(ya) 農(nong) 村社區生活的項目。
“我們(men) 為(wei) 農(nong) 村青年提供培訓,使他們(men) 在掌握了電子商務技能後,能夠采用遠程辦公的形式與(yu) 印度尼西亞(ya) 的中小企業(ye) 進行合作。”在因坦·拉祖爾迪尼看來,為(wei) 農(nong) 村地區的青年提供平等機會(hui) 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身為(wei) 年輕人的她,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為(wei) 更多的青年爭(zheng) 取到平等就業(ye) 的權利。截至目前,因坦·拉祖爾迪尼領導的項目已經擁有了70多名員工,並對1300多名青年進行了技能培訓,同時為(wei) 印尼5000多家中小企業(ye) 提供了服務。
“通過我們(men) 的努力,現在已經有一大批年輕人願意留在家鄉(xiang) 工作。我相信在未來,我們(men) 可以為(wei) 農(nong) 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hui) ,可以一起把農(nong) 村變得更好。”因坦·拉祖爾迪尼說。
阿基米德曾有一句經典語錄,“給我一個(ge) 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ge) 地球”。這句話也常用來形容年輕人勇往直前的勇氣。
不過經由創業(ye) 磨礪過的年輕人似乎更加腳踏實地。“我有一個(ge) 觀點,我們(men) 這一代人在現在這樣的年紀,可以更多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變身邊人。”王振陽說。
在王振陽看來,用青年熟悉的語言和方法影響同齡人,讓身邊的年輕人養(yang) 成向上向善的好習(xi) 慣,用更積極的態度看待世界是更為(wei) 實在的事,“這其實是一個(ge) 很大的杠杆,上億(yi) 青年,每個(ge) 人有一點點的改變,最終會(hui) 帶給這個(ge) 世界很大的改變。”
青年正通過撬動自己來撬動世界。
(實習(xi) 生劉思茜對本文亦有貢獻)
——————————
來!為(wei) 全球青年打造創業(ye) 生態係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李若一 樊未晨
“這個(ge) 會(hui) 場有多少企業(ye) 家?請舉(ju) 手,謝謝。”
11月3日在大連召開的青年創業(ye) 國際論壇上,國際勞工組織高級青年就業(ye) 專(zhuan) 家蘇珊娜·普埃爾托·岡(gang) 薩雷斯站在台上問道。
台下坐著的,是100多位嘉賓,他們(men) 中有國際勞工組織官員和高級別專(zhuan) 家,多國青年組織負責人,10個(ge) 國家KAB項目負責人,還有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代表和創業(ye) 青年代表……
在這場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國際勞工組織、遼寧省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國全球青年體(ti) 麵工作倡議主辦的論壇上,嘉賓們(men) 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創新創業(ye) 賦能青年發展。
在場超過一半人都舉(ju) 起了手。他們(men) 大多是青年創業(ye) 者,也是蘇珊娜始終關(guan) 心的群體(ti) 。
如何為(wei) 全球青年打造一個(ge) 良好的創業(ye) 生態係統——這是蘇珊娜當天聚焦的話題。
如今,青年人的就業(ye) 問題持續成為(wei) 全球的挑戰。國際勞工組織一直致力於(yu) 促進全球青年創業(ye) 就業(ye) ,推動創業(ye) 有望促進創新,搭建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方案,助力經濟增長並創造體(ti) 麵的就業(ye) ,從(cong) 而幫助人們(men) 擺脫貧困。
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和蒙古局副局長戴曉初分析,年輕的企業(ye) 家麵臨(lin) 知識、技能、人脈、資金等諸多障礙。釋放年輕企業(ye) 家的潛力,首先需要有利的宏觀經濟和商業(ye) 環境,其次需要在市場準入、網絡知識技術方麵投入,最後需要有資金支持。
多年來,蘇珊娜持續關(guan) 注聯合國青年創業(ye) 項目產(chan) 生的影響。數據顯示,商業(ye) 實踐培訓讓青年創業(ye) 者能更有效地生產(chan) 產(chan) 品,降低成本並增加利潤率;營銷實踐培訓幫助青年創業(ye) 者學會(hui) 如何吸引新客戶並增加銷售量,同時,客戶研究、成本核算和規劃,可幫助企業(ye) 確定是否引進更暢銷的新產(chan) 品;創業(ye) 者學會(hui) 如何更好地管理企業(ye) ,也能更受潛在投資者的青睞。總體(ti) 而言,通過全麵培訓,可以使年輕人獲得更大的動力,使他們(men) 能夠培養(yang) 起創業(ye) 思維。
“這些措施綜合起來,能幫青年創業(ye) 者更好地應對商業(ye) 衝(chong) 擊,從(cong) 而更有可能在經濟低迷時生存下來。”蘇珊娜說。“有證據表明,對年輕人進行的商業(ye) 技能培訓和創業(ye) 促進幹預措施是有效的,對提高就業(ye) 和收入有積極影響。”
蘇珊娜的同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培訓中心KAB項目主管琳達·迪倫(lun) 也持同樣的觀點:“更為(wei) 重要的就是我們(men) 要考慮到投資年輕人。”
國際勞工組織“Know About Business”(簡稱KAB,意為(wei) “了解企業(ye) ”)教育項目旨在通過國際合作探索服務青年學生的就業(ye) 創業(ye) 工作。“希望通過這樣的項目獲得本地政府的支持,提高這些青年人的技能,幫助他們(men) 實現從(cong) 學校到社會(hui) 的過渡。”琳達說。
論壇期間,來自10個(ge) 國家的KAB項目負責人都認同創業(ye) 對於(yu) 青年乃至整個(ge) 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性,也分別展示了各地為(wei) 培養(yang) 青年人的創業(ye) 意識、創業(ye) 能力所作出的努力。
南非KAB專(zhuan) 家、基礎教育部DBE-E3處主管裏婭·德維瑞斯展示了一張南非兒(er) 童的照片。屏幕上那個(ge) 名叫特博戈的孩子,在極偏遠的農(nong) 村讀書(shu) 。據德維瑞斯形容,在南非,100個(ge) 這樣的孩子中,平均隻有不到60人能夠從(cong) 中學畢業(ye) ,隻有14人能考上大學。
“在南非15-36歲的年輕人當中,50%的人沒有學上,沒有工作,也沒有接受過培訓。”德維瑞斯說。
在她看來,對青年人創業(ye) 精神的培訓應當從(cong) 小抓起,這樣才能讓孩子們(men) 更好地適應這個(ge) 快速變化的世界。
哥斯達黎加KAB專(zhuan) 家、公共教育部國家顧問萊迪·阿馬多·卡斯特羅介紹了在哥斯達黎加如何實施KAB項目;巴基斯坦創業(ye) 教育專(zhuan) 家、KAB高級培訓師薩達夫·阿比德介紹了項目過去的實施情況及未來計劃;斯裏蘭(lan) 卡KAB創業(ye) 教育項目高級培訓師阿吉特·拉那辛哈分享了項目本地化定製的經驗。
而在由115個(ge) 大小島嶼組成的塞舌爾,金融、旅遊和海洋經濟,構成了這個(ge) 國家的經濟環境。塞舌爾KAB專(zhuan) 家、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培訓(TVET)和創業(ye) 司司長讓·阿爾辛多提到,創業(ye) 教育正在融入當地教育的不同階段。
盡管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為(wei) 青年創業(ye) 帶來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主席徐曉介紹,2014年以來,在中國新登記注冊(ce) 的市場主體(ti) 中,大學生創業(ye) 者超過500萬(wan) 人。在信息技術服務業(ye) 、文化體(ti) 育娛樂(le) 業(ye) 、科技應用服務業(ye) 等以創新創意為(wei) 關(guan) 鍵競爭(zheng) 力的行業(ye) 中,青年占比均超過50%。
“我們(men) 關(guan) 注的不僅(jin) 僅(jin) 是創業(ye) 項目,還關(guan) 注社會(hui) 影響和社會(hui) 責任,尤其是青年人對於(yu) 社會(hui) 發展、社會(hui) 責任方麵的影響。”中國KAB專(zhuan) 家、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葛建新說,
她在現場分享了來自中國的2022年大學生微創業(ye) 行動項目:該行動曆時多月,有超百所高校推薦的千餘(yu) 個(ge) 項目參與(yu) ,進入專(zhuan) 題展示環節的項目涉及284所高校、1081個(ge) 創業(ye) 項目。她和她的團隊采訪調研了全國各地的青年企業(ye) 家,她發現,AI、大數據、新能源、文旅、高新技術、生物醫療等行業(ye) ,是時下青年人創業(ye) 的熱門行業(ye) 。
“他們(men) 創業(ye) 最大的動力是希望自我實現,為(wei) 社會(hui) 創造更多價(jia) 值,成為(wei) 一個(ge) 有用的人。其次是興(xing) 趣使然,隻有一小部分人是抱著嚐試的心態進入創業(ye) 大潮當中的。”葛建新還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對象,在成功之前經曆過“反複失敗”。
蘇珊娜注意到,已經有很多年輕人了解了創業(ye) 的價(jia) 值。她還提起了“斜杠青年”這個(ge) 中文概念,“斜杠青年有更多的職業(ye) 選擇”。
當前,中國青年學生正在積極投身創新創業(ye) 浪潮。對此,中國青年報社副總編輯、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幹事董時在論壇上表示,“這和國家政策引導支持息息相關(guan) ,和整個(ge) 創新創業(ye) 生態體(ti) 係發展息息相關(guan) ”。
在中國,自2005年引進KAB項目以來,已經對接創孵機構,累計發放了上千萬(wan) 元的大學生創業(ye) 扶持資金,孵化了600多個(ge) 創業(ye) 項目。目前,全國430所高校成立了大學生KAB創業(ye) 俱樂(le) 部,持續舉(ju) 辦了40多期全國大學生創業(ye) 實訓營和大學生微創營,對5000多名大學生創業(ye) 者進行了專(zhuan) 題培訓。
“這些創業(ye) 俱樂(le) 部,已經成為(wei) 各高校最具創新創業(ye) 活力的大學生群體(ti) 。”董時說,“18年來,KAB項目一直積極貫徹國家創新創業(ye) 政策,著力培養(yang) 大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業(ye) 能力,建立了師資培訓、課外實踐、創業(ye) 扶持、質量控製、教學研究等運行機製,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戴曉初也表示,自2005年以來,KAB項目在中國獲得了非常成功的發展,已經有項目落地,並且轉變為(wei) 完整的生態創業(ye) 係統。支持創新創業(ye) ,已經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根據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的創新指數排名位居全球第12位。過去10年,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的中國市場主體(ti) 從(cong) 5500萬(wan) 戶增至1.69億(yi) 戶,成為(wei) 支撐中國市場經濟的堅實基礎。
“中國的經驗以及全球合作夥(huo) 伴的努力,正在為(wei) 青年打造良好的創業(ye) 生態係統。”戴曉初說。
他提到,目前全球已經有47個(ge) 組織加入了聯合國全球青年體(ti) 麵工作倡議,致力於(yu) 擴大青年創業(ye) 規模,用行動為(wei) 50多個(ge) 國家超過1500萬(wan) 年輕人提供支持,從(cong) 中積累了無數經驗和教訓,“增進了在青年創業(ye) 方麵的知識和能力”。
“建立和培育一個(ge) 為(wei) 青年提供機會(hui) 的創業(ye) 生態係統,需要作出巨大的承諾,並需要全社會(hui) 的共同努力。”戴曉初說。
——————————
“未來屬於(yu) 創新者,機會(hui) 在新賽道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樊未晨 李若一
阿聯酋的官員跟來自中國的青年創業(ye) 者林騰宇約定,隻要他能把淡水捕獲技術的成本降到每噸水3美元以下,就大批量采購他所在公司的技術服務。
技術的突破是在不久前的一個(ge) 傍晚實現的。那是在林騰宇的公司車間裏,研發團隊埋頭幹了幾個(ge) 月,開發材料、研究技術,直到一桶淡水被提取出來並達到相關(guan) 標準,耗電量也符合成本要求。林騰宇這才確認,“可以了”。
作為(wei)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ye) 的博士,林騰宇的研究方向,是將功能納米材料用於(yu) 直接水汽捕獲和新型海水淡化等領域。他創辦的弘潤清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業(ye)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發。
創業(ye) 不易。林騰宇在資金、客戶、產(chan) 品、團隊組建、技術迭代等各個(ge) 方麵,都體(ti) 驗過“不確定性”,他甚至已經習(xi) 慣了壓力。
“現金流斷了的時候壓力最大,如果沒有下一筆錢進來,公司可能就要山窮水盡了,要創始人抵押所有資產(chan) ,為(wei) 公司‘續命’。”他說。
如今,國際訂單拿到了,公司擺脫了破產(chan) 危機。這名27歲的年輕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前行,眉眼之間盡是朝氣。
11月3日,在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國際勞工組織、遼寧省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國全球青年體(ti) 麵工作倡議主辦的青年創業(ye) 國際論壇上,100多名嘉賓圍繞“青年創業(ye) 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創新創業(ye) 賦能青年發展。林騰宇在論壇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科技、環保、醫療、教育……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創業(ye) 者,在多個(ge) 領域展示了創業(ye) 激情和創新精神。
哥倫(lun) 比亞(ya) 和平與(yu) 氣候行動低碳學校項目骨幹希奧瑪拉·安德裏亞(ya) ·阿塞維多·納瓦羅分享了在“培養(yang) 青少年和其他公民群體(ti) 的可持續發展價(jia) 值觀”方麵的經驗;伊拉克發展青年商業(ye) 、技術和雲(yun) 計算能力項目骨幹艾哈邁德·法提·艾哈邁德介紹了“如何幫助青年將創業(ye) 的想法轉化為(wei) 實踐”的經驗……
尼日利亞(ya) 姑娘伊凡伊楚庫·維羅妮卡·烏(wu) 瓦傑遭遇了兩(liang) 場事故,因此失去了聽力。她是尼日利亞(ya) 卡裏斯馬包容學校的創始人,也是尼日利亞(ya) 卡裏斯馬賦能基金會(hui) 的執行董事,擁有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學士學位和教育學第二學位。
“這個(ge) 項目可以接納像我一樣有身體(ti) 障礙的人,為(wei) 像我這樣的人提供機會(hui) ,尤其是獲得素質教育的機會(hui) 。”烏(wu) 瓦傑說,“因為(wei) 有這樣一個(ge) 項目,我才能站在這裏。”
在烏(wu) 瓦傑的描述中,卡裏斯馬包容學校“非常包容”,給殘疾兒(er) 童提供技能培訓,讓他們(men) 有工作的機會(hui) 。賦能基金會(hui) 的很多項目則會(hui) “為(wei) 這些殘障人士賦能”,讓他們(men) 在競爭(zheng) 中更具優(you) 勢。
“我們(men) 希望,每個(ge) 人都有獲得素質教育的機會(hui) 。”她說。
來自加納的約瑟夫·佐圖,也以幫助青年、婦女及殘障人士找到體(ti) 麵工作或創業(ye) 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並為(wei) 之開發和實施了各種項目。他在物流、大數據、安全等多個(ge) 領域,建立了初創企業(ye) 。
26歲的吳彩麗(li) 長期關(guan) 注青年就業(ye) 創業(ye) 這一領域。2013年,她加入文萊理工學院,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門從(cong) 事創業(ye) 教育的講師,2020年在文萊成立了一家職業(ye) 培訓中心,幫助年輕人探索更多的職業(ye) 可能性。
近10年的從(cong) 業(ye) 生涯中,吳彩麗(li) 認為(wei) ,青年創業(ye) 者最需要的就是勇氣、理想、學習(xi) 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跳出舒適圈,勇於(yu) 嚐試自己認知外的新領域。
她發現,自己周圍的熱血創業(ye) 青年,總是能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其他人。她以自己的項目為(wei) 例:有不少學生在經過創業(ye) 培訓後,明顯比之前更注意觀察周圍有什麽(me) 樣的機會(hui) ,留意有什麽(me) 樣的創業(ye) 可能性,有的已經開始嚐試創業(ye) 了。
同樣年輕的李博,已經在創業(ye) 這條路上跌跌撞撞地進行了許多嚐試。
他高中時就進行過“商業(ye) 嚐試”,向大學生兜售二手手機。讀大一的時候,他和同學一起試著開發一款非線性解謎遊戲,還因此拿到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ye) 大賽實踐類專(zhuan) 項銅獎。後來,他開始研發名為(wei) “雲(yun) 便簽”的可移動便攜式二維碼。如今他創立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為(wei) 客戶量身定製PPT。
在試錯的過程中,李博始終在尋找著屬於(yu) 自己的賽道。
對青年創業(ye) 者來說,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機遇。梅花創投副總裁周俊宇對此深有感觸。
他曾接洽過5000多家企業(ye) 的創始人。周俊宇發現,成功者各有各的賽道,失敗者的結局卻都有一個(ge) 共性,即“對於(yu) 市場需求或產(chan) 品服務的把握沒有那麽(me) 準確”。
周俊宇認為(wei) ,市場需求在不斷地變化,企業(ye) 創始人是否能夠跟得上這種變化,開發新產(chan) 品滿足新需求,就變得至關(guan) 重要。
他還想告訴更多的青年人:相信“相信”的力量。“從(cong) 各方來看,投資人相信初創企業(ye) ,老師相信自己學生做的事情,創業(ye) 的同學相信自己做的事情產(chan) 生的社會(hui) 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以及自己投入的精力和所取得的成就。當各方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時候,將會(hui) 迸發出巨大的力量,共同完成這個(ge) 夢想。”
“作為(wei) 一個(ge) 20歲出頭就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麽(me) 的人,我很幸運,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樣。”吳彩麗(li) 說,“未來屬於(yu) 創新者,機會(hui) 在新賽道上。”(實習(xi) 生劉思茜對本文亦有貢獻)
——————————
多元化教育背景下
為(wei) 年輕人尋找職業(ye) 解決(jue) 方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若一
幾乎所有年輕人在畢業(ye) 後都會(hui) 麵臨(lin) 職業(ye) 選擇的問題,而教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會(hui) 影響到他們(men) 對於(yu) 未來的選擇。如何為(wei) 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提供較為(wei) 全麵的信息,幫助他們(men) 找到理想的職業(ye) ?
11月5日,青聯委員與(yu) 全球發展青年先鋒對話會(hui) 在大連舉(ju) 行。在以“文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提升青年素質”為(wei) 主題的小組討論上,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數十位中外青年代表互相啟發,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實施多元化教育,為(wei) 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機會(hui) 和選擇空間。
長期從(cong) 事創業(ye) 教育工作的文萊青年吳彩麗(li) ,正在努力尋求答案。
在這位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骨幹代表的觀察中,文萊年輕人在職業(ye) 選擇上依舊比較傳(chuan) 統。“如果你在文萊問年輕人未來想要做什麽(me) ,80%的受訪者會(hui) 說不知道,或者回答想要一份安穩的工作。”吳彩麗(li) 說。
她認為(wei)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部分學生個(ge) 人能力與(yu) 職業(ye) 需求的錯配:學生過度專(zhuan) 注於(yu) 學校所教授的課程上,卻不知道外麵的世界發生了什麽(me) 樣的變化。於(yu) 是她在當地成立了一家名為(wei) Mavensdotlive 職業(ye) 培訓中心,提供多樣化的課程,幫助年輕人探索更多的職業(ye) 可能性。
和吳彩麗(li) 一同參加對話環節的還有來自新加坡的何芝慧。在此次大連之行中,兩(liang) 人相談甚歡。她們(men) 有著相同的目標——在多元化教育的背景下為(wei) 年輕人尋找職業(ye) 解決(jue) 方案。
隻有在考試中獲得優(you) 秀成績的才是好學生嗎?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骨幹代表何芝慧認為(wei) 答案是否定的。在她看來,多元化的教育同時也意味著多元化的評估方式。
“在學校我們(men) 不僅(jin) 學習(xi) 課本上的知識,還會(hui) 進行文化交流,為(wei) 社區服務。對年輕人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技能。我們(men) 不能隻看一張成績單就決(jue) 定學生是好是壞。”在這樣的信念之下,她和合夥(huo) 人建立了“技能組合職業(ye) 社交群體(ti) ”項目,打造更加多元化和包容的勞動力隊伍。
在一次職業(ye) 博覽會(hui) 上,一名來自印度尼西亞(ya) 的實習(xi) 生令何芝慧印象深刻:“她來自農(nong) 村,沒太見過外麵的世界,當地的學校從(cong) 未教過她求職知識,她也不知道企業(ye) 需要什麽(me) 樣的技能。但是工作中她非常勤奮且好學,麵對問題時她不是簡單詢問答案,而是追求更多解決(jue) 方式;當麵對新技術時,她總是勇於(yu) 嚐試,從(cong) 不拒絕。”
何芝慧認為(wei) ,在多元化教育的背景下,好奇心、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和適應能力同等重要。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技能組合職業(ye) 社交群體(ti) ”項目結束後,這名實習(xi) 生成功拿到了一份位於(yu) 印度尼西亞(ya) 首都雅加達的工作,在此之前她從(cong) 未去過那裏。
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典型項目青年骨幹代表伊維特·奧多優(you) 每天都要思考的事就是如何為(wei) 生活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年輕求職者提供平等的就業(ye) 機會(hui) 。她是肯尼亞(ya) 平等慷慨青年社會(hui) 企業(ye) 的聯合主任,在工作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多元化教育對於(yu) 求職領域的重要性:“為(wei) 他們(men) 提供服務,首先需要了解他們(men) 的背景。”
地處非洲東(dong) 部的肯尼亞(ya) ,共分為(wei) 47個(ge) 郡,有44個(ge) 民族,融合了斯瓦希裏、伊斯蘭(lan) 、印度以及西方文化。生活在這裏的伊維特·奧多優(you) 每天都需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盡管我們(men) 目前隻服務本地區的年輕人,但是已經需要掌握多種語言和文化了。”她認為(wei) ,“不僅(jin) 僅(jin) 在我生活的地方,整個(ge) 世界都是多元的,隻有在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我們(men) 才能知道如何與(yu) 其他地方的人合作,從(cong) 而走向世界。”
近年來,隨著跨文化交流的逐漸增多,人們(men) 意識到僅(jin) 僅(jin) 依靠傳(chuan) 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hui) 的需求。
大連市青聯委員、大連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韓秀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這幾年,該校推出了全球治理與(yu) 國際組織人才培養(yang) 實驗班。作為(wei) 一名老師,她見證了自己的學生在參與(yu) 過程中所獲得的提升和成長。
韓秀介紹,除了語言方麵的訓練,課程中還設置了許多展示自己的機會(hui) 。“我能感受到學生在表達方麵的提升,他們(men) 不再拘泥於(yu) 背好一個(ge) 單詞、讀完一本書(shu) ,而是更多地去關(guan) 心今天國際上發生了什麽(me) 事,擁有了國際視野。”
在她看來,當下的中國大學生對於(yu) 歐美等發達地區的了解,相較多年前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對於(yu) 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依舊存在一些信息差,所以“需要類似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們(men) 掌握更多的知識、見識、能力,“主動參與(yu) 國際事務,走上國際舞台,為(wei) 未來做好準備”。
大連市青聯委員、大連拓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拓在留學生群體(ti) 中也發現了類似變化。“這個(ge) 變化大約發生在10年前。以往學生們(men) 總希望去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等地留學,但是現在他們(men) 會(hui) 選擇去一些很小眾(zhong) 的國家。以前中國學生更喜歡長期留學,讀完本科和碩士課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會(hui) 選擇去國外待1-3個(ge) 月。”
李拓很高興(xing) 看到這樣的變化。他認為(wei) 這體(ti) 現出中國學生願意並開始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這有助於(yu) 他們(men) 形成全球化的價(jia) 值觀以及責任感。”
據悉,青聯委員與(yu) 全球發展青年先鋒對話會(hui) 是11月2日-6日在遼寧舉(ju) 辦的全球發展青年先鋒交流營活動的一部分。全球發展青年先鋒交流營活動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遼寧省人民政府、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組委會(hui) 主辦,遼寧省青年聯合會(hui) 、大連市人民政府、中國青年報社承辦,大連市青年聯合會(hui) 、KAB創業(ye) 教育全國推廣辦公室執行。
本版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