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廣西三江11月12日電 題:傳(chuan) 唱千年的侗族大歌“出山”又“出海”
中新社記者 黃豔梅
“幸福的侗家哎,多嘎多耶情豪放,花橋上,把歌唱……”正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舉(ju) 行的第二十屆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上,侗鄉(xiang) 人踏歌起舞,歡快地唱起侗族大歌,純淨的天籟之音深深打動著海內(nei) 外遊客,掌聲一次次響起。
在三江縣多耶廣場參與(yu) 活動的人群中,來自廣東(dong) 省湛江市的陳佳穎聽得入迷。“侗族大歌沒有伴奏和指揮,音調有高有低,時而奔放、時而舒緩,太美妙了。”她說。
至今約有2500年曆史的侗族大歌,是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侗族世居地主要位於(yu) 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交匯區域連綿的大山深處。侗族大歌源於(yu) 生活,曲調高亢婉轉,結構嚴(yan) 密精美,唱起來順口押韻,又傳(chuan) 情達意,成為(wei) 侗鄉(xiang) 民眾(zhong) 傳(chuan) 授知識、交流感情的紐帶。
三江縣是廣西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也是中國5個(ge) 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的縣份,有“中國侗族在三江”之譽。本屆侗族多耶節期間,三江縣為(wei) 遊客傾(qing) 情上演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非遺視聽盛宴。
來自三江縣梅林鄉(xiang) 新民村中寨屯的吳春月與(yu) 40餘(yu) 位同伴,在多耶廣場為(wei) 遊客現場演唱侗族大歌。“我從(cong) 6歲開始學唱侗族大歌,現在總共會(hui) 唱300餘(yu) 首。能把深山裏的古樸侗歌唱給各地的人聽,我非常開心。”吳春月說。
“80後”吳春月出生於(yu) 侗族大歌世家,從(cong) 小耳濡目染,如今成為(wei) 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傳(chuan) 承人。“侗族大歌已經成為(wei) 我生活中的重要內(nei) 容,我希望能夠把侗族大歌傳(chuan) 承下去,把侗族文化發揚光大。”她說。
近年來,吳春月將侗族大歌從(cong) 深山唱到了國際舞台。她牽頭組建了侗族大歌隊伍“新民組合”,赴中國各地參加各類比賽及展示活動200餘(yu) 場次,並到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她還受邀擔任授課老師進校園、進社區,開展免費培訓300餘(yu) 期,培訓學員8000餘(yu) 人次。
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優(you) 秀民族文化,三江縣老歌師吳光祖傾(qing) 注數十年心血搜集整理歌書(shu) 。吳光祖還作為(wei) 主編,與(yu) 柳州市群眾(zhong) 藝術館共同編印了《侗族大歌(鄉(xiang) 土教材)》。
1944年出生的吳光祖是侗族大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他說,“飯養(yang) 身、歌養(yang) 心”,“歌”是支撐侗族民眾(zhong) 的精神食糧,是知識、是藝術,是侗家人代代相傳(chuan) 的精神財富和民族文化瑰寶。
近年來,三江縣持續開展侗族大歌全民藝術普及,采取引導民間歌師社會(hui) 傳(chuan) 承、侗族大歌進校園等方式,讓侗族大歌薪火相傳(chuan) 。當地還通過侗族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旅遊、體(ti) 育等產(chan) 業(ye) 融合,舉(ju) 辦侗族大歌節等係列民族節慶活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