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上熱議“零碳城市”怎麽建
11月8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舉(ju) 辦期間,“2023(第四屆)國際碳中和與(yu) 綠色投資大會(hui) 暨第二屆零碳中國城市峰會(hui) ”在上海舉(ju) 行。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在現場提出,打造零碳城市要在四個(ge) 方麵下功夫。一是把節能放在最突出位置;二是利用好數字技術,把數字技術融入零碳技術研發全過程;三是要挖掘綠色金融和綠色交易的潛力,鼓勵和引導資金流向綠色工業(ye) 、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節能減汙降碳重點項目,培育綠色交易市場,降低全社會(hui) 成本;四是激發國際交流互鑒,加強在技術、項目、投資、市場化改革、政策製定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傑出講座教授陳清泉表示,“雙碳”戰略是指引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向,構建零碳城市是未來的必然要求,要從(cong) 能源供應端、能源消費端、人為(wei) 固碳端“三端發力”,推動四網(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人文網)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價(jia) 值流)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氫科學技術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丁文江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可以長距離、大規模地儲(chu) 用氫,還可以將棄風電量、棄光電量電解質成綠氫,進行固態儲(chu) 氫、轉化為(wei) 可再生餘(yu) 能。水解製氫技術也逐漸成熟,氫密度更高,可達到13%-15.2%。他介紹了一種“金氫”的概念,這種氫不但不產(chan) 生二氧化碳,反而消耗二氧化碳,製氫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wei) 負數。“金氫已在放大實驗中,若大規模推廣,將有利於(yu) ‘雙碳’戰略的推進與(yu) 落實。”丁文江說。
而在瑞典,天然氣未來有可能取代化石燃料。瑞典國家研究院循環經濟業(ye) 務負責人、北歐可持續發展協會(hui) 會(hui) 長約翰·拉瑞爾介紹,天然氣雖然隻占瑞典能源結構的4%,但地位重要,有取代化石燃料的可能性。“由於(yu) 石化天然氣成本上升,瑞典在近年來增加了對生物質天然氣與(yu) 生物甲烷的進口與(yu) 使用。”他介紹,瑞典政府與(yu) 瑞典能源署目前正大力支持生物質天然氣發展,要求到2030年至少10%的重型卡車使用生物質天然氣,並承擔40%因能源轉型而增加的成本。他建議充分挖掘和應用如生物質天然氣的現有技術,找到適合國情的能源可持續發展道路。
江蘇省常熟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曉紅講述了常熟的零碳城市經驗。在打造零碳城市的過程中,常熟設立智能改造專(zhuan) 項資金,推動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紡織服裝3個(ge) 千億(yi) 級支柱產(chan)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重點布局氫能、光伏、鋰電三大方向,大力引進相關(guan) 新能源龍頭企業(ye) ,基本形成製氫、儲(chu) 氫、運氫、加氫、用氫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條;聲學產(chan) 業(ye) 規模龐大,依托“蘇州·中國聲穀”,市場規模突破300億(yi) 元;積極與(yu) 國內(nei) 國際優(you) 秀企業(ye) 合作,打造跨國產(chan) 業(ye) 園和綠色低碳“科技島”園區。
北京未來科學城管理委員會(hui) 規劃建設處處長王小玲在會(hui) 上透露了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穀)的低碳創新情況。未來科學城總占地170.6平方千米,吸引了超1.5萬(wan) 名能源科研人才。據悉,未來科學城100%建築為(wei) 綠色建築,其中三星級占比超50%,各類建設項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完成了能源智能監測平台搭建。
甘肅省張掖市也在建設零碳城市。張掖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趙立香介紹,張掖目前的風、光、水清潔能源可開發量達7700萬(wan) 千瓦,凹凸棒石儲(chu) 量占全國63%以上,鎢鉬儲(chu) 量居北方城市首位。“我們(men)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統籌推進汙染防治、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修複。”趙立香說,張掖設立了祁連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基金,著力培育壯大新能源產(chan) 業(ye) ,堅持“風光水火氫氨儲(chu) ”多能互補開發,建設新能源“四基地一體(ti) 係”,突出發展氫能綠電,為(wei) 此還出台了一係列規劃文件,“盡最大努力營造舒適、便捷、高效的可持續發展投資環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