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醫療服務 推動衛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
用中醫藥增進民眾(zhong) 健康、為(wei) 民眾(zhong) 實施免費白內(nei) 障手術、幫助貧困家庭求醫問藥……新時代以來,一批批國內(nei) 醫療專(zhuan) 家和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跨越山海,奔赴海外,開展醫療服務,推動衛生合作,贏得了相關(guan) 國家政府及民眾(zhong) 的高度讚譽。
援柬埔寨中醫醫療隊——
“讓越來越多的人從(cong) 中受益”
柬埔寨東(dong) 北部的桔井省丹白縣有一個(ge) 水草豐(feng) 美的農(nong) 場。20歲的聾啞女孩廷禪達就生活在這裏。1歲那年,廷禪達因發燒用藥導致藥物性耳聾,從(cong) 那以後,她就告別了有聲的世界。父母在農(nong) 場工作,她就在農(nong) 場幫忙放羊。
2022年3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醫生為(wei) 主體(ti) 的中國援柬中醫醫療隊抵達柬首都金邊,開始為(wei) 期1年的醫療服務工作。今年1月,醫療隊來到桔井省,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進行義(yi) 診,許多人慕名前來檢查身體(ti) 。“聽村裏人說,中國醫療隊的口碑非常好,治好了很多患者,我就想帶女兒(er) 去試試。”廷禪達的母親(qin) 孔吉棉告訴記者。
在位於(yu) 金邊的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中國醫療隊對廷禪達的病情進行了多學科診斷分析,最後決(jue) 定由針灸科醫師蔣可為(wei) 她進行針灸治療。“患者雙耳聽力下降19年,其中一側(ce) 完全失聰,屬於(yu) 藥物性耳聾。我們(men) 的治療方案是為(wei) 病患通絡開竅,先治聾再治啞。”蔣可的話,讓廷禪達和母親(qin) 看到了希望。
經過兩(liang) 次針灸治療,廷禪達的一側(ce) 聽力開始恢複。第七次治療時,在診室裏,她用簡單的聲音和手語向在場的醫生們(men) 表示:“我聽到聲音了!”激動不已的廷禪達立即向蔣可借了手機,給母親(qin) 打視頻電話。廷禪達用含混不清的聲音和肢體(ti) 動作與(yu) 母親(qin) 交流。手機那頭,母親(qin) 連連道謝:“感謝中國醫生!謝謝你們(men) !”
隨後的3個(ge) 多月裏,在醫療隊員的幫助下,廷禪達堅持針灸治療,不僅(jin) 聽力逐步恢複,此前患有的癲癇病症也逐步緩解,語言能力日漸提升。完成全部治療回到農(nong) 場後,廷禪達激動地擁抱見到的每一個(ge) 朋友,用剛剛學會(hui) 的簡單語言跟他們(men) 聊天。
截至今年9月,通過在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開設中醫門診,醫療隊治療患者近2萬(wan) 人次;在柬埔寨全國開展30餘(yu) 次健康科普講座和義(yi) 診,服務柬埔寨民眾(zhong) 超過6000人次。“1年多來,醫療隊運用中醫藥醫療服務柬埔寨民眾(zhong) ,促進了中醫藥在柬推廣,讓越來越多的人從(cong) 中受益。”考斯瑪中柬友誼醫院院長譚素坤表示。
為(wei) 了表彰中國醫生的貢獻,5月15日,柬埔寨衛生部舉(ju) 辦授勳儀(yi) 式,時任柬埔寨衛生大臣曼本亨向全體(ti) 隊員頒發了柬埔寨王國騎士勳章。曼本亨表示,醫療隊將中醫藥醫療服務帶到柬埔寨,幫助當地提高了醫療水平,贏得了柬埔寨社會(hui) 各界的普遍讚譽。
授勳儀(yi) 式的第二天,是醫療隊在柬服務的最後一個(ge) 門診日,很多患者特意趕來,和中國醫生們(men) 話別。這之中就有廷禪達和母親(qin) ,她們(men) 向蔣可和其他醫生不停地重複著“謝謝”。廷禪達向記者表示,醫療隊治好了她的病。現在她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份來自中國的幫助永遠難忘。
7月4日,第二批中國援柬中醫醫療隊抵達金邊,與(yu) 首批醫生接力展開工作。“醫者仁心,對中國醫療隊的每一名醫生而言,最大的鼓勵莫過於(yu) 得到當地民眾(zhong) 的認可。”醫療隊隊長樊茂蓉表示,今年是中柬建交65周年,也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中國醫生將繼續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you) 勢和作用,在柬埔寨各地治病救人,促進中醫藥文化更好地服務當地民眾(zhong) 。
“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
“中國醫生讓我重新看到光明”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眼科顯微外科醫學實用中心布哈拉分支機構的手術室內(nei) ,一場高難度的白內(nei) 障複明手術正在進行。“患者眼窩深、瞳孔小,易發生懸韌帶斷裂,注意將斷裂範圍控製在一個(ge) 象限以內(nei) ”“晶狀體(ti) 核過硬,將超聲機能量調到最大”……伴隨著超聲機器打磨石子般的聲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醫療隊領隊、眼科副主任鮑永珍熟練地操作著超聲波探頭,成功將帶有矯正度數的人工晶狀體(ti) 植入患者盧特菲婭·圖拉耶娃的雙眼中。
圖拉耶娃今年76歲,多年飽受視力問題困擾。經鮑永珍檢查,圖拉耶娃患有白內(nei) 障、小瞳孔等疾病。因基底膜病變造成晶狀體(ti) 核堅硬,稍一不慎就會(hui) 造成懸韌帶大幅斷裂,手術難度非常大,當地醫院擔心會(hui) 造成二次傷(shang) 害,都拒絕為(wei) 她進行手術。
今年4月,由北大人民醫院7名醫療專(zhuan) 家和工程師組成的“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醫療隊抵達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在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兩(liang) 座城市開展為(wei) 期18天的白內(nei) 障複明醫療救治工作。這是繼2019年11月在烏(wu) 首都塔什幹首次啟動該活動後,中國第二次向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派出“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醫療隊。圖拉耶娃從(cong) 在北京學習(xi) 的孫子那裏得知這一消息,並最終盼來了中國醫生。
手術後一天,當覆蓋的紗布從(cong) 眼上輕輕移開,圖拉耶娃情不自禁地叫出聲來。她拉著醫療隊員的手激動地說:“中國醫生讓我重新看到光明,你們(men) 的醫術太高了!”
自2019年以來,中國醫生與(yu) 當地醫生合作,為(wei)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白內(nei) 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共完成近1000例複雜白內(nei) 障手術。
“謝謝!”“辛苦了!”“你們(men) 是中國好醫生!”“中國醫生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很多患者特意學習(xi) 了簡單的中文,隻為(wei) 了向中國醫生表達感激之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醫療隊還在當地舉(ju) 辦了係列眼科教學培訓活動,通過一對一、手把手的帶教方式,幫助當地眼科醫生熟悉白內(nei) 障手術的每一步操作。撒馬爾罕州眼科醫院醫生帖木兒(er) 在2019年曾跟隨中國醫生學習(xi) ,如今,他已成為(wei) 撒馬爾罕州做過白內(nei) 障超生乳化手術最多的醫生。不久前,帖木兒(er) 在撒馬爾罕州眼科醫院與(yu) 中國醫生重逢,他對中國醫生說:“我把學到的很多技術用到工作中,在眼科手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今年的“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醫療活動期間,中烏(wu) 防盲合作中心在塔什幹揭牌。作為(wei) 兩(liang) 國眼科學界交流合作的橋梁,中心未來將為(wei) 更多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眼科服務,推動雙方在醫療衛生領域長期密切合作。時任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衛生部副部長薩比羅夫表示,烏(wu) 中兩(liang) 國自建交以來,在相互尊重、睦鄰友好與(yu) 互利共贏基礎上展開全方位合作並取得豐(feng) 碩成果,防盲合作中心的成立將造福更多患者。
為(wei) 促進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同中亞(ya) 國家衛生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北大人民醫院已於(yu) 今年9月派出第三批醫療隊前往吉爾吉斯斯坦開展“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活動。已經第三次參加該活動的北大人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孟慶娛表示:“我們(men) 將盡己所能,幫助當地人民解除病痛,為(wei) 促進中國與(yu) 中亞(ya) 國家醫療合作、增進雙方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貢獻。”
巴基斯坦“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項目——
“對巴基斯坦孩子們(men) 來說意義(yi) 重大”
確認一切妥當後,阿夫塔卜不舍地背起書(shu) 包、提上行李,今天是他和“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誌願者夥(huo) 伴告別的日子。
2023年5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lan) 堡,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誌願者共同為(wei) 該國偏遠地區的孩子們(men) 建起一座愛心“小家”,為(wei) 異地到伊斯蘭(lan) 堡求醫的貧困患病兒(er) 童家庭免費提供食宿以及陪同就醫等服務。10歲的阿夫塔卜是首批30多名兒(er) 童病患中的一個(ge) 。去年,他的家鄉(xiang) 遭洪災重創,房屋垮塌、土地淹沒,阿夫塔卜和家人們(men) 幸存下來,卻在災後不幸染上嚴(yan) 重的皮膚病,常常痛癢難忍,整夜無法入眠。由於(yu) 家鄉(xiang) 位置偏遠、醫療條件欠佳,阿夫塔卜的病無法得到有效醫治,當地醫生建議他去伊斯蘭(lan) 堡就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主動聯係上阿夫塔卜的家人,為(wei) 他們(men) 免費提供在伊斯蘭(lan) 堡看病期間的食宿、陪診和醫療照看等誌願服務。
“小家”裏,兒(er) 童床和家具嶄新潔淨,房間裏到處是充滿童趣的手工剪紙和卡通貼紙。一個(ge) 多月的時間裏,阿夫塔卜的病況一天天好轉,“小家”的室友和誌願者夥(huo) 伴也成了他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考慮到兒(er) 童病患的特殊性,“小家”一直將孩子們(men) 的心理疏導作為(wei) 誌願工作的重點。“孩子們(men) 的心理狀態很重要。”“小家”巴方負責人蘇比婭·阿德南說。阿德南有30多年的兒(er) 童公益服務經曆,在她和巴中兩(liang) 國同事的引導下,孩子們(men) 相互鼓勵支持,在閑暇時製作各種手工藝品布置“小家”。
“我在‘小家’中度過了生病那段艱難日子,我內(nei) 心充滿溫暖,永遠不會(hui) 忘記這裏、不會(hui) 忘記各位好心人。”臨(lin) 走時,阿夫塔卜依依不舍地與(yu) 大家告別,還給了馬斌一個(ge) 大大的擁抱。馬斌是中巴青年交流小組理事長,也是“小家”的誌願者,每周都會(hui) 來這裏照顧孩子們(men) 。他時常琢磨各種新點子和遊戲,陪孩子們(men) 一起玩,是“小家”最受歡迎的“孩子王”。
北京同心圓慈善基金會(hui) 是“小家”的倡議方。自2017年起,基金會(hui) 在巴8個(ge) 城市為(wei) 上萬(wan) 個(ge) 病患家庭提供食宿和陪同就醫誌願服務。“我們(men) 希望幫助巴基斯坦偏遠地區的貧困家庭減輕負擔。”馬斌介紹,對這些家庭來說,輾轉來伊斯蘭(lan) 堡就醫麵臨(lin) 許多挑戰,對兒(er) 童病患的家長來說尤其艱難,這也正是“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成立的初衷。
馬斌介紹,“小家”的創新運營模式和成功案例將為(wei) 更多有誌於(yu) 慈善事業(ye) 的公益組織提供參考。目前,已有許多在當地的巴方或中方企業(ye) 聯係他們(men) ,調研了解這一運營模式,希望參與(yu) 其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仇序表示,“中巴青年同心圓小家”是中國民間公益模式“走出去”的一次探索,促進了中巴兩(liang) 國公益和誌願服務人士的交流合作,為(wei) 兩(liang) 國“心聯通”搭起了新的橋梁。
“中國社會(hui) 組織和愛心人士提供了巨大幫助,他們(men) 的愛心和支持對巴基斯坦孩子們(men) 來說意義(yi) 重大。”阿德南感慨地說,未來,她希望與(yu) 中國誌願者開展更多公益合作,造福更多當地民眾(zhong) 。
(王婧瑜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