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非洲鐵路線上的技術驛站——魯班工坊與亞吉鐵路的情緣

發布時間:2023-11-23 15:4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環球視野】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董山峰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佳

  紅磚斜屋頂,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的報告廳是一座有70年曆史的中式建築。不久前,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ya) 、吉布提的35名亞(ya) 吉鐵路高層管理人員,在這裏拿到了結業(ye) 證書(shu) ,結束了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鐵路運營方麵的知識培訓,未來將更好地服務於(yu) 非洲首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ya) 吉鐵路的運營。

  Ⅰ、亞(ya) 吉鐵路,“授人以漁”

  亞(ya) 吉鐵路全長752公裏,設計時速120公裏,於(yu) 2018年1月正式開始商業(ye) 運營。該鐵路是繼坦讚鐵路之後中國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條跨國鐵路,也是按照中國標準建設和運營的非洲首條全產(chan) 業(ye) 鏈電氣化鐵路,將埃塞俄比亞(ya) 這一“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極大促進了“非洲之角”的互聯互通與(yu) 經濟發展。

  亞(ya) 吉鐵路將原本五六天的車程縮短到一兩(liang) 天,相比公路運輸可節約一半的運輸成本,為(wei) 沿線人員和貨物流通提供巨大便利。根據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開通運營5年來,亞(ya) 吉鐵路累計發送貨物743萬(wan) 噸,累計發送旅客近53萬(wan) 人次,運輸收入保持著年均35%以上的高速增長。經過5年運行,亞(ya) 吉鐵路已經成為(wei) 當地的“經濟生命線”。

  埃塞俄比亞(ya) 和吉布提人民對中國團隊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頻頻稱讚,他們(men) 感謝中國團隊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鐵路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了實現鐵路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2019年,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在吉布提建設了非洲首家魯班工坊,這也是天津在海外建設的第8個(ge) 魯班工坊。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間,亞(ya) 吉鐵路為(wei) 埃塞俄比亞(ya) 和吉布提兩(liang) 國提供就業(ye) 崗位5.5萬(wan) 個(ge) ,培養(yang) 了3000多名鐵路方麵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僅(jin) 2022年,亞(ya) 吉鐵路運營團隊就累計開班54個(ge) ,培訓當地員工1163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亞(ya) 吉鐵路已分三批培養(yang) 了當地火車司機107人,手把手地教會(hui) 當地學員駕馭“鋼鐵巨龍”。

   Ⅱ、技術驛站,夢想開始的地方

  “當知道我們(men) 國家也有了鐵道專(zhuan) 業(ye) 時,我感覺就像做夢一樣。魯班工坊改變了我和我家庭的生活狀況,也圓了我的鐵路夢!未來,我想當吉布提的魯班,為(wei) 吉布提鐵路發展貢獻我的智慧和力量,架起中吉友好交往的橋梁。”吉布提魯班工坊首批24名畢業(ye) 生之一奧斯曼說道。

  奧斯曼生長在一個(ge) 貧苦的家庭中,小時候的他經常望著來往的火車出神,鐵路夢也在這時悄悄在他心中生根發芽。2018年,他從(cong) 吉布提工商學校畢業(ye) ,雖然學習(xi) 成績不錯,但始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那年,他目睹了亞(ya) 吉鐵路開通後給吉布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運輸貨物的時間從(cong) 7天縮短為(wei) 12小時。從(cong) 小就立誌在鐵路上工作的他,再次燃起了成為(wei) 一名鐵路工作人員的夢想。

  2019年3月28日,由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天津第一商業(ye) 學校、吉布提工商學校及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建的吉布提魯班工坊啟動運營。吉布提魯班工坊以中國技術為(wei) 依托,開設了鐵道工程技術和鐵道運營管理兩(liang) 個(ge) 鐵道類專(zhuan) 業(ye) 與(yu) 商貿、物流類兩(liang) 個(ge) 商科類專(zhuan) 業(ye) ,開創了吉布提高等職業(ye) 教育的先河,填補了該國鐵道類專(zhuan) 業(ye) 的空白。不僅(jin) 為(wei) 非洲青年提供了現代化職業(ye) 知識和技能培訓機會(hui) ,也成為(wei) 奧斯曼圓夢的舞台,讓他能夠不出國門學習(xi) 到全球領先的專(zhuan) 業(ye) 技術。

  2019年,奧斯曼獲得了進入魯班工坊繼續深造的機會(hui) 。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多次前往亞(ya) 吉鐵路進行實訓學習(xi) ,實地感受鐵路的先進技術和嚴(yan) 謹的工作作風。他不僅(jin) 學習(xi) 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更被課程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深深打動。“魯班工坊給我們(men) 吉布提帶來了鐵道類專(zhuan) 業(ye) ,也給我們(men) 這些青年帶來了希望!來自天津的老師們(men) 說,魯班是中國古代的工匠,代表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在工作中也要發揚魯班精神,將亞(ya) 吉鐵路建設得越來越好”。奧斯曼說道。

  談及吉布提當地對魯班工坊的評價(jia) ,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國際交流處教師楊曉丹表示:“蓋萊總統出席了我們(men) 的啟動運營儀(yi) 式,給了大家很大的鼓舞。”

  2019年,吉布提總統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參加了吉布提魯班工坊啟動儀(yi) 式全過程,從(cong) 工坊揭牌、發表致辭,再到參觀工坊內(nei) 實訓區,最後還體(ti) 驗了機車模擬駕駛。蓋萊總統題詞寫(xie) 道:“非常感謝所有設計和建設魯班工坊的工作人員,同時也祝賀即將在魯班工坊接受培訓的吉布提青年。因為(wei) 魯班工坊,吉布提的青年很幸福,感謝中國。”吉布提教育部總督學邁哈迪也給予工坊高度讚揚:“亞(ya) 吉鐵路的開通使當地鐵路行業(ye) 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吉布提致力於(yu) 成為(wei) 非洲的交通樞紐,魯班工坊將極大推動當地交通運輸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對吉布提鐵路建設及工業(ye) 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Ⅲ、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

  作為(wei) 亞(ya) 吉鐵路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班的35名學員之一,埃塞俄比亞(ya) -吉布提標準軌距鐵路股份公司調度中心經理菲爾蒙·特可勒海馬諾對中國並不陌生。他說:“我2015年就曾來過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專(zhuan) 業(ye) 的教師和先進的實訓設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幸運能夠再次來這裏學習(xi) 。”

  2015年,吉布提至埃塞俄比亞(ya) 首都亞(ya) 的斯亞(ya) 貝巴鐵路全線鋪軌,吉布提鐵路公司篩選出100名鐵路員工到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接受為(wei) 期6個(ge) 月的鐵路業(ye) 務知識培訓,菲爾蒙·特可勒海馬諾就是這100名員工中的一員。

  菲爾蒙回憶:“我們(men) 100個(ge) 員工到天津後被分到鐵道工程、鐵道通信信號、鐵道運輸、鐵道機車車輛四個(ge)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大家對這次培訓充滿期待,培訓中男學員多,也有一些女學員在鐵路通信信號專(zhuan) 業(ye) 學習(xi) 。”

  回國後,這100名學員都在各自崗位上為(wei) 吉布提鐵路事業(ye) 的發展努力著,菲爾蒙已從(cong) 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wei) 吉布提標準軌距鐵路股份公司調度中心經理,此次作為(wei) 管理人員再度來津,他有了新的關(guan) 注點:“上一次來學習(xi) ,我關(guan) 注怎麽(me) 幹,而這次我的重點是讓多趟列車高效率安全地運行和更好地服務旅客。”

  翻看費爾蒙的課表,課程豐(feng) 富,日程滿滿當當:“鐵路警察及鐵路安保體(ti) 係的發展與(yu) 實踐”“列車運行圖編製”“列車運行調整”“調度命令的發布規定與(yu) 編製”“鐵路貨物運輸組織”“鐵路供電係統組織架構及流程”……

  埃塞俄比亞(ya) -吉布提鐵路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布迪是費爾蒙的同學,他剛剛拿到結業(ye) 證書(shu) ,開心地說:“培訓提高了我們(men) 的工作能力,課程針對性很強,安排也很合理。學院有很好的校企合作基礎,給我們(men) 提供了很多現場實習(xi) 的機會(hui) ,也讓我們(men) 感受到了鐵路行業(ye) 嚴(yan) 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李靜介紹,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自2001年起便開始承接國家援外項目,先後為(wei) 坦桑尼亞(ya) 、讚比亞(ya) 、埃塞俄比亞(ya) 、吉布提等國家培訓了近千名鐵路員工,有著豐(feng) 富的國際交流經驗。進入新時代,學院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天津職教優(you) 勢和學院軌道交通專(zhuan) 業(ye) 特色,以“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思路深入推進魯班工坊建設,目前已建成泰國、吉布提和尼日利亞(ya) 三家魯班工坊,為(wei) 合作國培養(yang) 高鐵、普鐵、城軌建設運營所需的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

  “學院多年來始終堅持涉外學曆教育和培訓並舉(ju) 、‘引進來’與(yu) ‘走出去’相結合的定位,積極拓展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職業(ye) 教育合作。吉布提魯班工坊作為(wei) ‘未來非洲-中非職業(ye) 教育合作特色項目’,在本次培訓中充分發揮了‘技術驛站’的示範引領作用。”天津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於(yu) 忠武表示。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3日 14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