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汽車消費進一步擴大
【財經論語】
作者:王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汽車是我國消費大盤中規模較大、占比較高的商品,也是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重要領域。有效擴大和更好釋放汽車消費,應把握汽車市場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新要求,加快補短板、通堵點、優(you) 環境。
當前,我國汽車消費明顯提速,市場增長亮點紛呈,是國家和地方促消費的“重頭戲”。在多項政策支撐帶動下,汽車市場明顯升溫。今年1—10月,共銷售汽車2397萬(wan) 輛,同比增長9%,增速較同期提升4.5個(ge) 百分點;汽車類商品零售總額3.9萬(wan) 億(yi) 元,占商品零售額比重提升到11.3%。
與(yu) 此同時,汽車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統計顯示,10萬(wan) 元以下車型銷量占比繼續降低,10萬(wan) 元以上中高價(jia) 位車型比重持續上升,特別是30萬(wan) 元以上、豪華品牌車型持續熱銷,同比增速超過30%。新能源汽車消費熱度繼續攀升。1—10月,共銷售新能源汽車728萬(wan) 輛,同比增長37.8%,占全球同期銷量六成以上,10月份銷量更迫近百萬(wan) 輛大關(guan) ,我國連續8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汽車出口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今年前10個(ge) 月,我國共出口汽車392萬(wan) 輛,同比增長6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約100萬(wan) 輛,比去年實現翻番,今年有望躍升為(wei) 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從(cong) 發達國家汽車消費的一般規律看,千人汽車擁有量和人均GDP之間一般呈現“S”形變化,存在導入期、普及期和成熟期三個(ge) 階段。在普及期會(hui) 經曆高速和中速增長兩(liang) 個(ge) 階段,並以千人汽車擁有量100輛左右為(wei) 分界點。我國汽車千人擁有量自2014年跨越100輛關(guan) 口後,逐步轉向中速增長,2021年已突破200輛。轉向中速增長階段後,市場日益呈現兩(liang) 個(ge) 突出特點:其一,汽車需求的潛在增長率,也就是潛在需求能實際支撐的增速逐步回落;其二,促進汽車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從(cong) 首次購車需求為(wei) 主,日益轉向更新升級需求為(wei) 主。預計到2030年,我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約3%的增速,近兩(liang) 三年大致在4%~5%的水平,汽車消費依然有很大增長潛力。
從(cong) 結構看,汽車需求的結構變化對銷量的支撐作用開始增強。一是消費升級帶來的置換更新需求。目前我國私家車車齡達到和超過6年的將近1億(yi) 輛,已經進入大規模更新周期,每年更新1%即可帶動可觀的銷量。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中大致有六成是添購或置換需求。二是技術進步引領的新能源汽車需求。新能源汽車新車市場占有率在20%至50%的時期,是增長最快的階段。預測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年銷售規模也將達到1500萬(wan) 輛。三是農(nong) 村市場支撐的梯級擴張需求。2018年到2022年,農(nong) 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從(cong) 22.3輛增加到32.4輛,年均增長12%,增速是同期城鎮的兩(liang) 倍,正處在千人汽車擁有量提升最快的階段。四是汽車後市場拓展的關(guan) 聯消費需求。年輕消費群體(ti) 個(ge) 性化時尚化消費日益崛起,對汽車改裝、美容等需求十分旺盛,增長潛力巨大。
有效擴大和更好釋放汽車消費,要順應汽車消費和市場出現的新特點、大趨勢,加快補齊消費短板、疏通政策堵點、優(you) 化市場環境——
積極促進老舊車型更新升級。結合地方政策經驗,促進汽車存量調整升級,拉動增量消費。適當增加置換補貼,加大對燃油汽車更新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獎勵。推動取消對二手車交易的不合理限製,進一步便利二手車異地交易,促進二手車行業(ye) 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繼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加快充電設施規劃建設,加快充電設施進社區、進高速、進景區、進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有效緩解裏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加快相關(guan) 技術研發,推動購車和用車成本進一步降低。
加快激活農(nong) 村汽車消費市場。改善農(nong) 村道路、加油站、充電站等基礎設施條件,引導汽車經銷和服務網絡下沉,實現汽車和服務協同下鄉(xiang) 。推進皮卡精準管理,明確年檢、報廢、高速收費等規定。
有序釋放汽車後市場消費需求。推動汽車配件流通規範、透明、高效發展,促進汽車維修服務提質升級,加快新能源汽車維修技術標準體(ti) 係建設。構建多層次汽車賽事格局,有序釋放汽車美容等消費需求,激活汽車後市場消費潛力。
著力優(you) 化汽車消費政策和環境。優(you) 化汽車購置稅、消費稅的稅檔稅率,有效促進汽車梯次消費。加強城市智慧交通建設,營造良好的用車環境。加強對汽車消費服務的綜合金融支持。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3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