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基礎

發布時間:2023-11-23 15:42: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孫秀玲(新疆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是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多次強調,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不斷深化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曆史必然性的認識,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作為(wei) 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麵對深刻複雜變化的國內(nei) 外環境,黨(dang) 的民族工作麵臨(lin) 新的形勢和任務。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是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要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內(nei) 涵。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從(cong) 整體(ti) 形態看,各民族組成了完整的中華民族,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中華民族是一個(ge) 整體(ti) 、一個(ge) 大家庭,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不同成員,各民族一律平等。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整體(ti) 認同是強化共同性的核心要素,要進一步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推動中華民族成為(wei) 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ti) ,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磅礴力量。

  二要將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想問題、作決(jue) 策、抓工作的首要考慮,要把握好共同性與(yu) 差異性的關(guan) 係。充分認識增進共同性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核心要素,也是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方向。2021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guan) 係,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ti) ”的,不可割裂共同性與(yu) 差異性之間的辯證關(guan) 係,隻強調共同性而忽視差異性,或隻強調差異性而忽視共同性,都不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實踐推動中,無論是出台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著眼於(yu) 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可偏離這條主線。

  三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作為(wei) 衡量工作的標準尺度。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引領各族人民朝著共同目標奮進,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性逐步強化,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認同度和向心力。我們(men) 要胸懷國之大者,自覺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從(cong) 中華民族整體(ti) 利益的高度,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要是有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工作就要多做,並且要做深做細做實;隻要是不利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事情堅決(jue) 不做。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意義(yi) ,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yi) ,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築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牢不可破。

  深化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曆史必然性的認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須順應中華民族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傳(chuan) 統走向現代、從(cong) 多元凝聚為(wei) 一體(ti) 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我國曆史發展的必然產(chan) 物,不斷深化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ti) 曆史必然性的認識。

  一要端正曆史認知,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曆史觀。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通過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shu) 寫(xie) 了悠久的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wei) 大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代表中華民族的整體(ti) 利益,實施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縮小少數民族地區與(yu) 其他地區的差距,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鞏固共同利益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發展,民族地區與(yu) 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一同踏上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以中華民族整體(ti) 認同為(wei) 根基,不斷強化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曆史認知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認同。

  二要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築牢共同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根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jue) 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jue) 定了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發展規律。中華文明的統一性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最高利益所在。在幾千年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命運都與(yu)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息息相關(guan) ,而統一的強大的國家才能最大程度地維護各民族的利益。國家好,各民族才能好,中華民族才能走向複興(xing) 。

  三要高舉(ju) 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是具有強大認同度和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t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指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進程,必然是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過程。各民族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才能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榮光。

  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之一。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就要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一要以增強認同為(wei) 目標,提升對中華文化的整體(ti) 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根本上是中華民族整體(ti) 認同,它以文化認同為(wei) 基礎並通過文化認同呈現。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you) 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的共有精神財富。要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各民族文化植根中華文化沃土,貫通了中華文化血脈,與(yu) 中華文化同根同源。要堅持正本清源,持續肅清曆史虛無主義(yi) 、宗教極端思想和有意割裂各民族文化與(yu) 中華文化關(guan) 係的民族分裂思想流毒,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深刻認識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zheng) 的長期性、複雜性、尖銳性,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效防範民族領域風險挑戰。

  二要發揮文化“潤化”功能,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根植心靈深處。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形成人心相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要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全麵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語言相通促進心靈相通、命運相通,積極引導各族群眾(zhong) 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現代化邁進;深入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ti) 係;繼承弘揚革命文化,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工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要繁榮和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故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從(cong) 中華文明傳(chuan) 統形態轉型為(wei) 中華文明現代形態的表達,是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要聚焦重大曆史、重大革命題材和民族團結創建生動實踐,從(cong) 各民族共有的價(jia) 值共識、共有的曆史記憶中發現和提煉共同體(ti) 意識的要素,用符合時代需求的現代表達形式,推出一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yang) 、融合現代文明的文藝作品,提高精神文化產(chan) 品的供給質量,以強大的價(jia) 值引導力和文化凝聚力,不斷豐(feng) 富各族群眾(zhong) 精神世界,講好各民族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中國故事,促進各族人民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振奮各族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

  (本文係國家民委重大項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四個(ge) 關(guan) 係”研究[2021GMG-006]成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