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與東坡共舞
李 舫
一千年前,一位詩人留下大江東(dong) 去、水調歌頭的千古絕唱,也留下江山如畫、雪泥鴻爪、胸有成竹、鐵板銅琶、堅韌不拔等成語。而今,穿越千年滄桑歲月,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在二十一世紀的舞台上又“活”起來——
蘇東(dong) 坡,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詩人之一,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中國文化符號之一。如果說有宋一代是中國文明的一座高峰,那麽(me) 毫無疑問,蘇東(dong) 坡是高峰中的高峰。蘇東(dong) 坡,是一首流動的詩、一幅雋永的畫,是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星辰、中華文化的一座巍峨山峰。
12月初寒的北京,一場以蘇軾為(wei) 主題的藝術盛宴觸動許多觀眾(zhong) 的心靈。繼《隻此青綠》之後,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出品的舞劇《詩憶東(dong) 坡》再次火爆出圈。
一
2000年伊始,法國巴黎,有一家報紙——《世界報》,主編讓-皮埃爾·朗日裏耶與(yu) 同事們(men) 打算用一種創新的方式,迎接新千年的到來。
怎麽(me) 迎接呢?他們(men) 決(jue) 定用專(zhuan) 欄的形式,寫(xie) 一批文章,講述在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間生活的世界知名人物的故事,覆蓋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亞(ya) 洲等地區。
這家報紙用了6個(ge) 月時間,整理了1000年中重要人物的備選名單。從(cong) 浩如煙海的名單裏,又挑選出12位重要人物,並編輯成冊(ce) ,名為(wei) “千年英雄”。
蘇東(dong) 坡就是這些“千年英雄”中的一位,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
蘇東(dong) 坡出生於(yu) 1037年,卒於(yu) 1101年。在他64年的生命裏,留下100餘(yu) 萬(wan) 字的詩詞、雜記、隨筆、親(qin) 筆題書(shu) 和私人信函,還有大量與(yu) 他同時代的朋友和學者評論他的隨筆、傳(chuan) 略和書(shu) 畫作品。值得指出的是,作為(wei) 中國文人精神的重要代表,蘇東(dong) 坡的積極與(yu) 生動、深情與(yu) 熱愛、樂(le) 觀與(yu) 曠達,彰顯出中國人的品性,他的思想隨著他一首首卓越的詩詞被深深鐫刻在人們(men) 心裏,他代表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塑造出中國人心目中的完美人格。
繼《隻此青綠》之後,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聯合四川省眉山市將新作瞄準了蘇東(dong) 坡,推出現代舞詩劇《詩憶東(dong) 坡》。《詩憶東(dong) 坡》接續了《隻此青綠》的風格,藝術表達更加深沉、厚重,舞台元素更加時尚、簡約。特別是舞蹈家、視覺藝術家沈偉(wei) 的加盟,讓這部舞劇的表達更加具有時代感、現代感。《詩憶東(dong) 坡》以現代舞語匯傳(chuan) 達東(dong) 坡精神,以肢體(ti) 語言與(yu) 古人往來對談,再現了一個(ge) 豐(feng) 滿而複雜、豪放而豁達的蘇東(dong) 坡。與(yu) 此同時,《詩憶東(dong) 坡》將蘇東(dong) 坡詩詞裏山川的壯麗(li) 、河流的蜿蜒化為(wei) 抽象的線條,將他的思想和精神融入優(you) 美的舞姿。回望千年,蘇東(dong) 坡的詩詞化為(wei) 流動的身韻,浸潤於(yu) 音舞詩畫中。觀眾(zhong) 們(men) 在演出現場品味詩意哲思,感悟人間深情。走出現場時,人們(men) 仍在意猶未盡地感歎,蘇東(dong) 坡這個(ge) 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的中國文化符號與(yu) 舞劇別具一格的結合,恰是現代藝術裏極具東(dong) 方特色的表達。
二
說到文豪,我們(men) 能想到誰呢?在國外,荷馬、但丁、歌德、莎士比亞(ya) 、雨果、托爾斯泰、巴爾紮克、博爾赫斯……在中國,我們(men) 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蘇東(dong) 坡。詩詞文書(shu) 畫,蘇東(dong) 坡無所不能,以詞論,他與(yu) 辛棄疾並稱“蘇辛”;以文論,他與(yu) 歐陽修並稱“蘇歐”;以書(shu) 法而論,他與(yu) 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東(dong) 坡的詩詞文書(shu) 畫貴在豪放,亦即吐納百川、衝(chong) 決(jue) 一切、淋漓直瀉的氣勢。這一點,陸遊《渭南文集》卷二十八《跋東(dong) 坡〈七夕詞〉後》雲(yun) :“惟東(dong) 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讚賞蘇東(dong) 坡詞作超塵拔俗,曠達飄逸。
美國西華盛頓大學東(dong) 亞(ya) 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唐凱琳說:“接觸了蘇東(dong) 坡的文章之後,我被他那種自由自在、想象豐(feng) 富的思想所吸引。”唐凱琳認為(wei) ,誕生於(yu) 中國的宋代文學家蘇東(dong) 坡,如今是西方漢學家們(men) 探討最多的中國重要人物之一,他留下的文化遺產(chan) 已成為(wei) 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蘇東(dong) 坡的思想和精神飽含了中華文化的精髓與(yu) 特質,他出眾(zhong) 的才華、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曠達精神,是中華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作為(wei) 一部具有鮮明時代性、國際性的中國舞台藝術作品,《詩憶東(dong) 坡》以全新的藝術手法呈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高峰時代的偉(wei) 大人物,以現代藝術的詩意表達,在“意”與(yu) “境”之間,寫(xie) 意地找尋當代人與(yu) 蘇東(dong) 坡的精神契合點:生動積極與(yu) 充滿深愛,其曆盡人間悲歡仍樂(le) 觀曠達的動人品質,引發當代人的深切共鳴。
為(wei) 了讓蘇東(dong) 坡的思想和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chuan) 播、弘揚,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中國人,《詩憶東(dong) 坡》也十分注重國際化表達。成功創演舞蹈詩劇《隻此青綠》的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沿革對外文化交流傳(chuan) 統,思考立足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對標國際市場和國際審美的表達,向世界介紹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詩憶東(dong) 坡》是又一次對古老厚重的傳(chuan) 統文化充分發掘整理的過程,也是一部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藝術手段、審美理念緊密結合的創新探索之作。
談及《詩憶東(dong) 坡》對於(yu) 受眾(zhong) 欣賞習(xi) 慣與(yu) 偏好以及藝術風格的偏向,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景小勇說:“對於(yu) 國內(nei) 觀眾(zhong) 來說,《詩憶東(dong) 坡》采用現代舞這種藝術形式,或許不能像《隻此青綠》一樣,在短時間內(nei) 受到廣泛喜愛,但我們(men) 的創作定位是立足於(yu) 向全世界講中國故事,實現交流互鑒、美美與(yu) 共,所以也需要考慮國外受眾(zhong) 的接受形式和欣賞習(xi) 慣。這部作品開創性地將現代舞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結合在一起,用符合國際審美的現代舞形式介紹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中國人,力求向國外觀眾(zhong) 呈現一個(ge) 真實的東(dong) 坡形象,希望能經得起時間和觀眾(zhong) 的檢驗。”
三
蘇東(dong) 坡詩詞的豪放,可謂從(cong) 心所欲不逾矩,在藝術規律的容許之下,讓創造力充分自由地釋放,既如行雲(yun) 流水般自在活潑,同時又嚴(yan) 謹地“行於(yu) 所當行,止於(yu) 所不可不止”。錢鍾書(shu) 說,李白之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詩憶東(dong) 坡》試圖表達的,正是這種“豪放”。
《詩憶東(dong) 坡》將現代舞蹈創新性地融合詩詞、國畫、書(shu) 法、篆刻、古琴、戲曲、武術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以音、舞、詩、畫的綜合視聽體(ti) 驗,深度提煉中國古典哲學和美學精粹,以中國傳(chuan) 統寫(xie) 意的手法回溯千年,與(yu) 蘇東(dong) 坡這位“異代知己”達成對話。作品著力以國際藝術視野探索中國文化的時代表達,開啟對古代詩意精神的現代尋覓。
劇作19易其稿,不斷進行各幕比例的細致磨合調整,將蘇東(dong) 坡更為(wei) 突出影響中國人至今天的人生跌宕後的曠達、樂(le) 觀精神,進行重點還原,用“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其人生哲思,並單獨成為(wei) 第六幕,突出蘇東(dong) 坡已然超脫、無喜無悲、勝敗兩(liang) 忘的人生。《詩憶東(dong) 坡》從(cong) 蘇東(dong) 坡一生創作的3000多首詩詞中提取15首代表其人生態度的篇章,展開其內(nei) 心深處的精神圖景,又從(cong) 14枚印章追憶東(dong) 坡留存於(yu) 世的多麵人生底色。悠悠古琴於(yu) 舞台一角彈撥起清澈又深沉之音,高懸的巨幅古畫似凝固的時空,思想和精神自千載之間奔湧而來,舞不盡滿目的詩情畫意。
四
《詩憶東(dong) 坡》不僅(jin) 是跨界融合、創新傳(chuan) 播的生動實踐,也是央地合作的新篇章。作品集結了國家文藝院團、地方政府、基層院團和中央媒體(ti) 等國內(nei) 外頂級文化資源,沿革模式經驗,發揮各自優(you) 勢,開創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IP轉化的新機製。
這是一部強強聯合的劇作:特邀知名編導、舞蹈家、畫家與(yu) 視覺藝術家沈偉(wei) 擔任總導演、編舞、編劇、視覺總監、舞美設計、服裝設計、造型設計,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副秘書(shu) 長、國家一級編劇、電視劇“飛天獎”評委郭長虹共同編劇,由旅法華人作曲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音樂(le) 總監陳其鋼擔任音樂(le) 總監,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開幕式、殘奧會(hui) 閉幕式燈光設計蕭麗(li) 河擔任燈光設計,由中國書(shu) 法院副院長楊濤擔任書(shu) 法篆刻設計。劇目以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的創作演出隊伍為(wei) 核心,囊括排練總監林辰、劉翠及音響設計孫朝君等優(you) 秀青年主創,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盛浩哲、左思遠、孫鵬、劉珂、劉潔和四川眉山歌舞劇院等20多位優(you) 秀青年演員出演,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蘇鵬、北京舞蹈學院副教授曾煥興(xing) 以及吳孟珂等國內(nei) 外一線舞者加盟,中央音樂(le) 學院古琴演奏家趙曉霞現場演奏。
同時,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特聘多位國內(nei) 文化專(zhuan) 家為(wei) 藝術顧問,有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主席馮(feng) 雙白,四川省文聯名譽主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協會(hui) 副會(hui) 長鄭曉幸,中國國家畫院院委張曉淩,北京師範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康震,知名導演、編劇周七月,北京美術家協會(hui) 副主席、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他們(men) 從(cong) 舞蹈、書(shu) 畫、文學研究等多方麵為(wei) 劇目創演“保駕護航”。
“《詩憶東(dong) 坡》是我目前最難創作的作品之一。”沈偉(wei) 說。出身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湘劇世家、自幼修習(xi) 中國水墨的沈偉(wei) ,在捧回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之後,應中國東(dong) 方演藝集團邀約,“用四個(ge) 月研究東(dong) 坡,找來一切可收集的資料,尋覓一種可以在舞台上呈現蘇東(dong) 坡的才華和魅力的方法”。他表示,希望通過綜合多種藝術形式的表達,讓這部作品能夠觸及人的內(nei) 心,與(yu) 每一顆走近它的心靈溝通。
“詩是進入蘇東(dong) 坡精神世界的青雲(yun) 梯。”編劇郭長虹認為(wei) ,蘇東(dong) 坡是每個(ge) 中國人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在他身上,物與(yu) 我無間,古與(yu) 今同在;宇宙人生、神思物色,奔來胸次,大塊噫氣、青萍微茫,皆是詩意。《詩憶東(dong) 坡》的故事從(cong) 追憶開始。追憶是一個(ge) 曆史悠久的民族特有的思維習(xi) 慣,蘇東(dong) 坡也是一個(ge) 經常追憶的人。“這部作品既是蘇東(dong) 坡本人的追憶,也是我們(men) 對共同記憶的追憶,就好像一層層剝開錦囊,進入一道道門,看隱秘的風景與(yu) 故事。這些故事也無古無今,因為(wei) ,蘇東(dong) 坡就像高懸中天的月,秦時漢時,古月今月,照到的都是一樣的人——為(wei) 此文化所化之人。”郭長虹說。
書(shu) 法在蘇東(dong) 坡生命中扮演著極為(wei) 重要的角色。《詩憶東(dong) 坡》中所有詩詞皆用書(shu) 法、篆刻形式呈現。設計者楊濤說:“蘇東(dong) 坡的文藝作品中,無論書(shu) 法、繪畫還是詩文詞賦,都彰顯著既霸氣磅礴又溫婉雋永的情感和風貌。書(shu) 法是他所有情愫最好的注腳,點畫之間盡顯風流,濃濕枯淡之中滿是人間悲歡離合。因此,我們(men) 在設計上既要體(ti) 現東(dong) 坡風骨,又要折射宋代書(shu) 法整體(ti) 意趣。通過《詩憶東(dong) 坡》的創作,我們(men) 希望能激發更多國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向往,讓更多觀眾(zhong) 感受到書(shu) 法帶來的獨特審美與(yu) 精神體(ti) 驗。”
這部劇不但充溢詩書(shu) 畫韻,也有古音相伴。全劇古琴音樂(le) 由古琴大師龔一、李祥霆、曾成偉(wei) 配樂(le) ,古琴演奏家趙曉霞現場演繹。“超凡澹古的七弦瑤琴縈繞不絕,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寄鳴。”趙曉霞表示,“東(dong) 坡‘善琴,不解彈’,卻道出中華文化流傳(chuan) 至今的追求:願聞天籟,以成德音。他追求真同、古雅,如當今的我們(men) ,都在尋覓一種傳(chuan) 遞千年不息的文脈。在導演的視角下,《憶故人》《酒狂》《陽關(guan) 三疊》《秋水》《神人暢》……這些回響在華夏大地上的激越琴聲,撥動了我們(men) 的心弦。”
與(yu) 月皎皎,向古而作。有人將蘇東(dong) 坡一生的足跡做成了地圖,發現他去過大約18個(ge) 州、90個(ge) 城市,可以說一生都在路上。《詩憶東(dong) 坡》以獨具特色的審美體(ti) 驗、創新探索,為(wei) 蘇東(dong) 坡寫(xie) 一首現代詩篇、繪一幅嶄新畫卷。創作者滿懷真情,求經索驥,描摹著這位濟世救民、一往情深、曠達樂(le) 觀的偉(wei) 大詩人,喚醒觀眾(zhong) 潛藏於(yu) 心的力量。
向蘇東(dong) 坡致敬,向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致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