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曆史性成就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跟著共產(chan) 黨(dang) ,阿佤人民唱新歌……”對著直播間的鏡頭,雲(yun) 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馬散村黨(dang) 總支委員娜能笑盈盈地唱起歌來,歌聲婉轉,在群山間回蕩。
在她運營的“西盟姐妹”直播間裏,娜能向網友展示了一個(ge) 現代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樣子:翠綠的茶園、咖啡園錯落分布,整齊劃一的獨棟雙層小樓上紅旗飄飄,觀光棧道、工藝品展廳等旅遊設施齊全,村民們(men) 跳起佤族特色舞蹈,自在奔放。
馬散村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共赴美好生活的一個(ge) 縮影。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人權理念,引領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不斷創新發展,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
——少數民族的麵貌、民族地區的麵貌、民族關(guan) 係的麵貌發生了曆史性變化。
昔日的苦窖水變成了甘甜的自來水,過去的土坯房變成了嶄新的磚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鐵通到了家門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堅強領導下,民族地區3000多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麵小康,少數民族的麵貌、民族地區的麵貌、民族關(guan) 係的麵貌發生了曆史性變化。
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2年—2022年,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7.7%,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10.2%。民族地區的人均壽命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壽命10年間提高了整整4歲。通過脫貧奔小康,各族群眾(zhong) 有了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更優(you) 質的生活環境;通過脫貧奔小康,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
民族地區的內(nei) 生動力極大增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強,一大批產(chan) 業(ye) 項目和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讓民族地區的發展後勁越來越足。僅(jin) 鐵路一項,民族八省區10年增加了1.58萬(wan) 公裏。各族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和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用上了水衝(chong) 廁所、互聯網,種地實現了部分機械化,各族群眾(zhong) 信心更足、幹勁更足。
從(cong) 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從(cong) 天山南北到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hui) 發展日新月異,各族人民心向黨(d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增強。“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成為(wei) 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的生動寫(xie) 照。
——各族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
蒼洱處處石榴紅,籽籽同心愛中華。在雲(yun) 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有一個(ge) 由漢、白、藏、納西、傈僳等7個(ge) 民族組成的鄭家莊,盡管民族、習(xi) 俗各不相同,但各族群眾(zhong) 卻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團結一心的命運共同體(ti) ,有困難大家幫,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鄭家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們(men) 說:“我們(men) 村裏7個(ge) 民族相處和睦,大家都是一家人。”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麵深入持久推進。各地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從(cong) 居住生活、工作學習(xi) 、文化娛樂(le) 等日常環節入手,為(wei)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當前,多個(ge) 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各族群眾(zhong) 互相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動容。近年來,為(wei) 推動新疆各族群眾(zhong) 就近就地就業(ye) ,援疆省市廣泛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通過引進1.5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進疆落戶,帶動當地200多萬(wan) 人就業(ye) 。
為(wei) 順應各族群眾(zhong) 大流動、大融居的趨勢,我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製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關(guan) 政策,如促進東(dong) 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政策等;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幫助少數民族群眾(zhong) 融入城市,將他們(men) 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ti) 係,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創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抓手和載體(ti) ,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等相關(guan) 部委共同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zhong) 互嵌式發展計劃”“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3項計劃。促進邊疆和內(nei) 地青少年之間的交流,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的群眾(zhong) 到東(dong) 中部地區來就業(ye) 創業(ye) ,推動東(dong) 中部地區的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到邊疆民族地區興(xing) 業(ye) 發展。
當前,各族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各族人民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族人民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