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轉型之路曲折中前行
作者:楊嘯林
2023年,全球油氣市場受多方因素擾動,導致供需不平衡加劇、價(jia) 格波動頻繁,市場行情充滿不確定性。化石能源係統凸顯出的脆弱性、不穩定性及其對氣候造成的危害,使得各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決(jue) 心不斷加強,能源轉型步伐依然鏗鏘。
2023年全球能源市場供需矛盾有所緩解,但在地緣衝(chong) 突、氣候變化、匯率波動等多種因素影響下,國際油氣價(jia) 格存在明顯震蕩波動;同時,清潔能源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全球能源轉型步伐依舊鏗鏘。在當前複雜形勢下,能源格局深度調整,還需在減排與(yu) 安全、減緩與(yu) 適應、效率與(yu) 公平等複雜交織的矛盾中努力尋求平衡。
油氣市場震蕩波動
2023年全球油氣市場依然受製於(yu) 俄烏(wu) 衝(chong) 突、美西方製裁等,同時又受到全球經濟複蘇乏力、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等多方因素擾動,導致供需不平衡加劇、價(jia) 格波動頻繁,市場行情充滿不確定性。
從(cong) 石油市場來看,今年年初,布倫(lun) 特原油價(jia) 格短暫爬升後在3月份大幅下跌,最低點跌至70美元/桶。4月中旬,受歐佩克+減產(chan) 等影響,油價(jia) 短暫回升後再次下跌。7月份,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下,油價(jia) 持續走高,新一輪巴以衝(chong) 突更將油價(jia) 推至年內(nei) 新高。不過,自10月下旬以來,國際油價(jia) 再次步入下行通道。
對此,即便歐佩克+部分成員國宣布自願減產(chan) 合計219.3萬(wan) 桶/日,也未能阻止石油價(jia) 格“跌跌不休”之勢。截至12月8日,國際油價(jia) 已連續7周下跌。分析認為(wei) ,歐佩克+減產(chan) 失效,部分原因是市場對其減產(chan) 協議執行力存疑,以及與(yu) 此同時美國、巴西和圭亞(ya) 那等非歐佩克+國家的產(chan) 量仍在飆升。
相比供給端,原油價(jia) 格下降更棘手的問題可能是伴隨需求減弱,油價(jia) 主導權已由供給端轉向需求端。國際能源署(IEA)11月原油市場報告顯示,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高利率的影響顯現,需求增長速度將大幅放緩60%,市場將出現供過於(yu) 求的局麵;並基於(yu) 此將2024年油價(jia) 預期顯著下調,預計2024年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jia) 格為(wei) 78.07美元/桶,此前預期為(wei) 89.24美元/桶;預計2024年布倫(lun) 特原油價(jia) 格為(wei) 82.57美元/桶,此前預期為(wei) 93.24美元/桶。
從(cong) 天然氣市場來看,2022年天然氣價(jia) 格創紀錄的一幕已不太可能重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洲基準天然氣價(jia) 格、東(dong) 北亞(ya) LNG現貨到岸價(jia) 及美國亨利港天然氣期貨價(jia) 格整體(ti) 都呈下跌態勢。與(yu) 此同時,全球天然氣市場脆弱的供應結構和平衡狀態,也使得市場仍未完全克服此前部分地區供應中斷帶來的“後遺症”,一些突發的供應中斷問題正引發天然氣價(jia) 格的非理性上漲與(yu) 波動。
尤其是高度依賴天然氣進口的歐盟,今年雖較早啟動天然氣采購計劃,儲(chu) 存水平更是達曆史新高,但波羅的海管道泄漏、雪佛龍在澳大利亞(ya) 的工廠再度爆出罷工、巴以衝(chong) 突等一係列供給端問題,極大挑動著緊繃的市場神經。
清潔能源轉型提速
由於(yu) 地緣政治事件頻發和能源市場大幅波動,清潔能源發展的良好態勢一度受阻,不過當前化石能源係統凸顯出的脆弱性、不穩定性及其對氣候造成的危害,使得各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決(jue) 心不斷加強,能源轉型步伐依然鏗鏘。
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ti) 紛紛采取行動,將應對氣候變化與(yu) 能源轉型納入更廣泛的經濟戰略中,清潔能源發展展現出蓬勃勢頭。無論是歐盟出台《歐洲風電行動計劃》、中國快速發展光伏風電技術,還是在最近舉(ju) 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上超100個(ge) 國家簽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宣言》,無一不顯示出國際社會(hui) 對發展清潔能源的廣泛支持。
政策引領下,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與(yu) 相關(guan) 技術部署已釋放出積極信號。IEA《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預計,2023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超1.7萬(wan) 億(yi) 美元,比2021年增長24%,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核能、電網、儲(chu) 能、低排放燃料等領域;其中,太陽能光伏被認為(wei) 是關(guan) 鍵發展領域之一,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貢獻80%的新發電能力,其中僅(jin) 太陽能光伏就占一半以上。
在此過程中資源分布不均、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尖銳。報告指出,電力供應清潔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轉向低碳燃料是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ti) 實現氣候目標的關(guan) 鍵舉(ju) 措,但這些國家目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要實現氣候目標,意味著到2030年需要建成占比達85%的基於(yu) 可再生能源的新發電廠。
本次COP28上,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承諾方麵實現了多方進展。大會(hui) 決(jue) 議通過一項新的融資機製,通過建立“損失與(yu) 損害”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與(yu) 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有關(guan) 的各類損失和損害,截至大會(hui) 閉幕,來自發達經濟體(ti) 的承諾注資規模已超7億(yi) 美元。聯合國下的綠色氣候基金、適應基金、最不發達國家基金等,均不同程度獲得資金支持。
同時,以中國為(wei) 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在能源轉型中承擔起應盡責任。自2023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曆史性超過煤電後,截至10月底再創新高,突破14億(yi) 千瓦,約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9.9%。預計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14.5億(yi) 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突破10億(yi) 千瓦。
能源安全廣受關(guan) 注
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能源轉型是否意味著要徹底淘汰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成為(wei) 全球能源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標。COP28也因該問題而被拖入“加時賽”。在當前複雜形勢下,COP28最終協議未能給全球能源市場一個(ge) “明確答案”。
對於(yu) 化石能源淘汰問題,相關(guan) 國際組織、油氣企業(ye) 等各方代表間分歧存在已久。此次氣變大會(hui) 召開前,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發文表示,世界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需求都將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化石燃料時代已走向終結,新的大型化石燃料項目有成為(wei) 所謂“擱淺資產(chan) ”的風險。
但一些油氣企業(ye) 代表並不認同化石燃料達峰說法。就在比羅爾發文後不久,美國油氣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紛紛完成新一輪油氣資源收購,預計將進一步增加油氣產(chan) 量。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這兩(liang) 項重大交易表明,美國的油氣巨頭們(men) 押注石油和天然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作為(wei) 全球能源結構的核心。
與(yu) 此同時,碳捕集與(yu) 封存(CCS)技術也成為(wei) 討論的主要焦點。一些依賴化石能源的國家希望重點開發CCS技術以減少化石能源碳排放,而不是減少使用化石能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指出,使用CCS技術減排1噸二氧化碳的成本在50美元到200美元之間,目前全球僅(jin) 少數商業(ye) 設施應用,其批評者認為(wei) 該技術過於(yu) 昂貴且未經大規模驗證。
在眾(zhong) 多分歧中可以看到,保障能源安全仍是各方共同關(guan) 注點。IEA報告中提到,在俄烏(wu) 衝(chong) 突下歐洲經曆的嚴(yan) 峻能源短缺,提醒著人們(men) 在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對石油和天然氣安全的警惕仍然至關(guan) 重要,要關(guan) 注可負擔性風險、電力安全和清潔能源供應鏈的彈性。
展望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為(wei) 更好兼顧能源轉型與(yu) 安全,全球能源市場可能仍需在震蕩波動中摸索前進。不過,距離全球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已過去50年,今天的能源決(jue) 策者再次麵臨(lin)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能源衝(chong) 擊風險,已具備更豐(feng) 富的政策經驗和先進清潔技術。相信全球能源轉型之路雖曲折,但終將持續向前邁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