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國家形態視角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發布時間:2023-12-28 11:27: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方正(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wei) 大文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重要論述站在曆史和時代製高點,將“中華文明”與(yu) “國家”首次並列,將以中華民族為(wei) 主體(ti) 的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賦予中國這一曆史實踐主體(ti) ,將五千多年來的古代中國、近代中國、現代中國、當代中國與(yu) 未來中國凝聚一體(ti) ,展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大一統的精神追求,實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與(yu) 統一性在國家層麵上的高度結合,產(chan) 生了具有曆史性、國際性的理論超越,有力反擊並徹底擊破了西方關(guan) 於(yu) 中國曆史斷代斷層的錯誤論調,為(wei) 研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前沿理論課題開辟了新視角與(yu) 新方向。

  國家是文明的載體(ti)

  “中華民族具有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這不僅(jin) 是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準確概括,也是對人類社會(hui) 文化、文明產(chan) 生和發展規律的曆史性描述。

  馬克思在致帕維爾·瓦西裏耶維奇·安年科夫的信中指出,社會(hui) 是“人們(men) 的交互活動的產(chan) 物”。隨著社會(hui) 的出現,文化伴隨而生。馬克思主義(yi) 哲學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礎。文化既包括積極的、有利於(yu) 人類進步的內(nei) 容,也包括消極的、不利於(yu) 人類進步的因素。文明是文化中積極的、進步的部分。文化需要經曆長時間的揚棄發展,達到一定階段才能產(chan) 生文明。隨著民族曆史進程的推進,新的文化內(nei) 容不斷產(chan) 生,有利於(yu)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進步的部分被保留下來,成為(wei) 該民族文明的組成部分,並促進了該民族文明的豐(feng) 富完善。因此,每一個(ge) 時代的文明都是人類社會(hui) 進步的象征。

  從(cong) 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曆程來看,文明與(yu) 國家的發展具有高度的同步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國家是社會(hui) 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chan) 物”,“國家是文明社會(hui) 的概括”。在此意義(yi) 上講,國家是文明的載體(ti) ,中國是中華文明的載體(ti) 。中華民族曆經一萬(wan) 多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構築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形成了延綿至今的中華文明與(yu) 堅強統一的中國國家形態。

  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中國國家形態延續的保障

  中華文明能夠成為(wei) 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wei) 大文明,固然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素,而更為(wei) 重要的則是中華文明內(nei) 在的特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使中華民族始終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創造力,始終追求國家統一、天下大同、世界和平,始終能夠自我發展、回應挑戰、開創新局,始終堅持自信自強、開放包容、守正創新,為(wei) 中國國家形態的延續提供了根本保障。

  近代以來,國家的存在方式受到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衝(chong) 擊,舊的國家形態在世界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yi) 、帝國主義(yi) 的曆史進程中不斷解構。鴉片戰爭(zheng) 以後,中國麵臨(lin)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並在強烈抗爭(zheng) 的過程中被迫進入資本主義(yi) 世界曆史,逐漸成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國家蒙羞、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盡管如此,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在百年屈辱挫折中自強不息,無數仁人誌士艱苦探索救亡圖存之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wei) 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yi) ,使中華民族找到了正確的道路,避免了許多古文明被毀滅和舊的國家形態被解體(ti) 的命運,中國的文化得以傳(chuan) 承、文明得以延續,國家得以延綿。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深厚的家國情懷與(yu) 深沉的曆史意識,為(wei) 中華民族打下了維護大一統的人心根基,成為(wei) 中華民族曆經千難萬(wan) 險而不斷複興(xing) 的精神支撐。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哲學的新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分析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規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學說,即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哲學。馬克思主義(yi) 對國家的起源、形式、本質、類型、消亡等進行了嚴(yan) 謹科學的判斷。馬克思恩格斯也對近代中國進行過專(zhuan) 門研究,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國》中認為(wei) 中國革命是“整個(ge) 亞(ya) 洲新紀元的曙光”。但由於(yu) 時代限製,馬克思恩格斯並未預見到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的光輝未來。

  社會(hui) 主義(yi) 五百年,在近代中國這樣的國土麵積遼闊、人口規模巨大、經濟社會(hui) 落後、內(nei) 憂外患嚴(yan) 峻的東(dong) 方古老大國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沒有相關(guan) 論述,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上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是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哲學的新課題,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民族責任和曆史使命。

  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資本主義(yi) 國家形態“文明中的野蠻”,奠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yi) 作為(wei) 一種先進社會(hui) 製度,代表著先進生產(chan) 力,是“文明國家”的象征。但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資本主義(yi) 的固有缺陷和其對外殖民掠奪的野蠻行徑,並在《神聖家族》中提出了“文明中的野蠻”概念,將其視為(wei) “文明世界的根本缺陷”。

  馬克思主義(yi) 指明,物質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生產(chan) 力進步與(yu) 文明發展有著本質聯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經過百餘(yu) 年披荊斬棘、艱苦奮鬥,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men)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發動戰爭(zheng) 、殖民掠奪、壓迫剝削實現的現代化,走出了一條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殖民掠奪、國強必霸的新路,破解了資本主義(yi) 國家形態“文明中的野蠻”。這就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華民族在新時代中國繼續繁榮發展中華文明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wei) 新時代中國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拓展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哲學提供了實踐力證。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經由“第二個(ge) 結合”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明成果。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wei) 人類對更好社會(hui) 製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jia) 值觀、曆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wei) 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範,為(wei) 其提供了全新選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重要論述科學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在思想、理念、文化、製度等具體(ti) 層麵的理論關(guan) 聯和內(nei) 涵相通。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進一步將“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中華文明”進行理論結合與(yu) 創新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並指明,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cong) 中國大地長出來的,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理論創新指向實踐要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經由“第二個(ge) 結合”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文明成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載體(ti) ,新時代中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條件下,以一種符合人類發展進步曆史大勢的國家形態回應了人類社會(hui) 關(guan) 切與(yu) 期待,是對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哲學的新發展。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研究”(22ZDA020)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