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評論員:“把大學當公園了?”為什麽不可以呢

發布時間:2024-01-05 15:38: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教育部:指導高校完善相關(guan) 管理製度,使校園開放和內(nei) 部管理達到平衡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大學校園開放話題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教育部網站1月2日發布《關(guan) 於(yu) 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第04329號(教育事業(ye) 類428號)提案答複的函》,就《關(guan) 於(yu) 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通過校園開放服務城市和區域發展,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提案》進行答複。

  教育部在答複中指出,大學校園更好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具有積極意義(yi) ,有利於(yu) 大學更好融入社會(hui) 、服務社會(hui) 。教育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進一步研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風險防控機製,依法保障高校合法權益。同時,指導高校完善相關(guan) 管理製度,在不影響學校正常秩序和師生學習(xi) 生活的前提下,使校園開放和內(nei) 部管理達到平衡。

  關(guan) 於(yu) 大學開放的話題,討論了近一年,依然沒有結論,也是咄咄怪事。時間也沒過很久,人們(men) 想念大學曾經開放的狀態,回到過去就行了。結果到今天,大學還是一副小心試探、茫然無助的樣子。

  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大學開放,可謂是輿論踢一腳,大學把門縫打開那麽(me) 一點點。有些學校宣布開放,結果該預約還是預約,時段也是固定的,唯一的變化是可以自行預約,不用向學校“申請”了;還有些學校宣布開放,結果是幾個(ge) 學校之間互相開放,仿佛是高校間在搞團建。這些,都讓輿論有些難評。

  這種擠牙膏似的開放,恰恰說明一個(ge) 問題——很多學校的管理措施沒有章法,做決(jue) 策未見得有什麽(me) 必要性論證,門開大點開小點都是自行把握的結果,可以靈活調控。“既然輿論反應大了,那我動一動吧”,這種管理方式,真的科學嗎?

  現在對大學是否開放的討論,網上也有反對聲音,“為(wei) 什麽(me) 要全麵開放,把大學當公園了?”但問題是,為(wei) 什麽(me) 不能當公園呢?

  這兩(liang) 天哈爾濱工業(ye) 大學圈粉不少,哈爾濱工業(ye) 大學不僅(jin) 全麵開放,還推出了旅遊攻略。大學主動把自己當個(ge) 景點,那又怎樣呢?是學校管理崩潰了,還是學生沒法上課了,還是大學“校格”被貶低了?恐怕都沒有。相反,人們(men) 真心喜歡這樣的大學。

  其實,大學真沒必要自我神化,讓人們(men) 當公園逛逛、當景點看看,挺好的,沒什麽(me) 丟(diu) 人的。那麽(me) 多場所,廣場、古跡、故居、研究院、博物館等等,哪個(ge) 不承擔著重要的社會(hui) 功能,但影響向社會(hui) 開放了嗎?由公共財政建立起來的大學,讓老百姓當作公園逛逛,有何不可呢?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才是對大學精神的貶低:一個(ge) 大學,居然在趾高氣昂地拒絕民眾(zhong) 。

  至於(yu) 什麽(me) 影響教學秩序、安全風險雲(yun) 雲(yun) ,更是站不住腳。一張門禁卡就可以解決(jue) ,給一些教學樓、宿舍、食堂、操場裝個(ge) 門禁,這應該不難。

  還有屢屢被提及的安全問題。2023年2月1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稱,中國2022年起訴暴力犯罪人數為(wei) 近二十年來最低,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上犯罪率最低,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之一。結果在一些反對意見裏,似乎有多少人都對大學校園虎視眈眈,就等著開放了之後進去為(wei) 非作歹,這怕是想太多了。再者說,大學又不是法外之地。如果真的如此擔心,那麽(me) 也不妨拿出一些證據,證明大學校園裏犯罪率遠高於(yu) 其他小區、商場等公共場所。

  按現在這個(ge) 趨勢看,關(guan) 於(yu) 大學開放的討論還會(hui) 持續下去,因為(wei) 關(guan) 鍵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大學的正麵回應:為(wei) 什麽(me) 過去大學開放,現在不行?為(wei) 什麽(me) 國內(nei) 外很多學校開放,自己不行?大學似乎喪(sang) 失了和公眾(zhong) 講道理的能力,不願拿出嚴(yan) 謹的、科學的回複,而隻是在和輿論意見拉鋸,用一點點打開的門縫來安撫一下公眾(zhong) 的情緒。

  其實,如果大學真的有困難,比如人流量過大影響教學,那麽(me) 拿出一些統計數據來論證,相信人們(men) 能理解的。公眾(zhong) 有的時候未見得就是要一個(ge) 無條件開放的大學,不過是希望自己對公共資源的意見,能夠得到相關(guan) 單位的尊重和回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學生支持不開放的措施,覺得這樣生活和學習(xi) 清淨一些,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留下“想自由進出,那你考進來啊”之類的留言。這其實是一種特權意識,而且滑稽的是,這種特權隻能維持幾年——一旦畢業(ye) ,特權就失去了。但一些大學生似乎很享受這種權力,哪怕這種權力很脆弱。更讓人失望的是,有些大學生是這樣看待自己和社會(hui) 的聯係,又是這樣定位自己的身份的,並不憚於(yu) 在社交平台流露這種優(you) 越感。

  其實,大學開放的決(jue) 策權終究還是掌握在大學手上,輿論喊破嗓子,也未見得能起到什麽(me) 作用。但是大學想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大學,想營造怎樣的氣象,不妨認真想想。人們(men) 或許不能自由進出,但不妨礙人們(men) 在心裏給大學一個(ge) 評價(jia) ,哪怕校園裏殿堂高聳,但能換來真心敬畏的,並不是這些。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