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文化評析】用詩歌照亮鄉村兒童心中的光

發布時間:2024-01-11 10: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費 禕(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日,一場“大山裏的詩歌節”在雲(yun) 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漭水鎮舉(ju) 辦。以詩之名,以石為(wei) 書(shu) ,將大山裏孩子們(men) 的詩作刻在巨石上。這些詩歌貼近鄉(xiang) 土生活,是鄉(xiang) 村孩子們(men) 真實的生活體(ti) 驗和情感反映,其真摯的文字表達,感人至深。

  “不學詩,無以言”,中國傳(chuan) 統的兒(er) 童教育往往是從(cong) 韻語、童謠、兒(er) 歌開始的。詩歌對於(yu) 青少年有著特殊的功用,兒(er) 童心性純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擁有敏銳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可以從(cong) 詩歌中獲得深遠且多種多樣的愉悅。如今,對兒(er) 童進行詩歌教育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而借助詩歌,將自己獨特的日常生活體(ti) 驗和情感表達出來,對於(yu) 鄉(xiang) 村兒(er) 童特別是留守兒(er) 童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當前,國內(nei) 已有部分公益組織采用在鄉(xiang) 村地區開設詩歌課的形式對鄉(xiang) 村兒(er) 童開展詩歌啟蒙教育,這些詩歌啟蒙教育實踐證明了詩歌對於(yu) 當下鄉(xiang) 村兒(er) 童的價(jia) 值。

  一方麵,對兒(er) 童進行詩歌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guan) 注;另一方麵,詩歌教育的功利化、教條化、成人化等問題也亟待解決(jue) 。一些鄉(xiang) 村學校語文課堂裏的詩歌教學,受限於(yu) 應試教育,往往注重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原意和作品主題、思想、意義(yi) ,而在引導和激發學生對詩歌的想象力和審美方麵缺乏足夠的關(guan) 注。同時,詩歌教育遠離當代詩歌現場,跟詩歌的時代性脫節,也是突出的現象。

  對此,我們(men) 要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兒(er) 童詩歌教育的發展,借助詩歌教育,用詩歌來浸染和充盈鄉(xiang) 村兒(er) 童的內(nei) 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men) 進行文化啟蒙和道德培養(yang) ,涵養(yang) 他們(men) 的性情,塑造他們(men) 的人格。

  首先,進一步豐(feng) 富鄉(xiang) 村兒(er) 童的文化生活。鄉(xiang) 村文化氛圍對於(yu) 兒(er) 童詩歌教育至關(guan) 重要。有一個(ge) 良好的文化土壤,才能更好地培育詩歌教育的果實。鄉(xiang) 村社會(hui) 長期以來形成的傳(chuan) 統童謠和民間文化,在兒(er) 童教育上依然有著重要影響。推廣鄉(xiang) 村兒(er) 童詩歌教育,塑造鄉(xiang) 村兒(er) 童精神風尚,應在繼承鄉(xiang) 村已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前提下進行。具體(ti) 而言,學校和政府相關(guan) 部門要去蕪存菁,深入挖掘鄉(xiang) 村口述文學、民間故事、地方習(xi) 俗、節氣儀(yi) 式、民間手工藝等優(you) 秀文化資源,對其以編著繪本、文化培訓或課程、講座的形式加以轉化、傳(chuan) 播、學習(xi) ;也可采取“文化會(hui) 演”“征文”“比賽”等多種方式,鼓勵鄉(xiang) 村兒(er) 童以詩歌的形式,積極書(shu) 寫(xie) 鄉(xiang) 村生活中的故事和自身的情感,培養(yang) 鄉(xiang) 村兒(er) 童豐(feng) 沛的人格和對鄉(xiang) 土的熱愛。

  其次,鼓勵出版界給鄉(xiang) 村兒(er) 童編選詩歌讀物。充足而適合的兒(er) 童讀物是進行詩歌教育的基礎和依靠。在當前的童書(shu) 出版領域,大量原創圖畫書(shu) 和引進的國外繪本都以城市為(wei) 背景,針對中國鄉(xiang) 村兒(er) 童成長背景和閱讀特點的圖書(shu) ,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顯得不足。我們(men) 要鼓勵童書(shu) 作者、插畫家及出版界積極關(guan) 注鄉(xiang) 村兒(er) 童的閱讀需求,針對鄉(xiang) 村兒(er) 童的實際情況創作高質量、豐(feng) 富多元的讀物。還要利用好優(you) 質的傳(chuan) 統兒(er) 童閱讀資源,鼓勵出版界加強麵向鄉(xiang) 村的兒(er) 童詩歌讀物的編寫(xie) 和閱讀推廣工作。

  中國詩歌史上的“田園詩派”有很多優(you) 秀的描寫(xie) 鄉(xiang) 村風貌、日常生活、兒(er) 童童趣的作品。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選出一批適合鄉(xiang) 村兒(er) 童閱讀和吟誦的精品之作,配以插圖,增強可讀性和視覺吸引力,讓古典詩歌發揮出更大的當代教育價(jia) 值。新詩中也有不少寫(xie) 鄉(xiang) 土田園、自然和城鄉(xiang) 差異的作品,這類主題的詩歌,會(hui) 讓鄉(xiang) 村兒(er) 童產(chan) 生情感的共鳴,更能理解在鄉(xiang) 村勞作或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也可編選出來供鄉(xiang) 村兒(er) 童閱讀。

  再次,不斷提升鄉(xiang) 村教師的兒(er) 童文學素養(yang) ,鼓勵學校、公益組織、學者等以多種形式給鄉(xiang) 村兒(er) 童開設詩歌課。教育引導鄉(xiang) 村兒(er) 童了解詩歌基本知識,學習(xi) 優(you) 秀詩作,啟發他們(men) 自主創作現代兒(er) 童詩,自由表達情感和心聲。但詩歌課對於(yu) 大多數鄉(xiang) 村教師而言,還是一個(ge) 新生事物,怎麽(me) 適應課程需要,提升文學素養(yang) ,把詩歌課上好,還任重道遠。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師資建設,提升鄉(xiang) 村教師的兒(er) 童文學素養(yang) 和閱讀推廣能力,提升鄉(xiang) 村教師對詩歌作品的閱讀鑒賞和創作指導能力,鼓勵他們(men) 開發出適合鄉(xiang) 村兒(er) 童特點的各類詩歌教育課程;另外,我們(men) 要研究城鄉(xiang) 詩歌教育資源互享的渠道和方式,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改進鄉(xiang) 村兒(er) 童的詩歌教育。

  詩歌教育給鄉(xiang) 村兒(er) 童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通過詩歌引發的對自身、他人、故鄉(xiang) 和世間萬(wan) 物的敏感體(ti) 察和思考,將會(hui) 像一束光,照亮他們(men) 未來的生命之路。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1日 03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