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可以自願購買收費教育App嗎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近日,網傳(chuan) 重慶酉陽某中學強迫學生購買(mai) 教育App“升學E網通”,每人收費580元,可用3年。新聞中家長群的聊天記錄顯示,一名老師在群裏發布通知,@了群裏所有學生家長,稱已將假期作業(ye) 發到了教育App上,購買(mai) 該軟件的規定是經過學校認可、在全年級學生中推行的,並特別提醒道:“請家長們(men) 盡快在優(you) 惠期積極報名,後麵不再受理。”

  對此,重慶酉陽縣教育委員會(hui) 發布情況說明稱,經核查,“升學E網通”App中,課程資源、誌願填報、選課分科、生涯規劃等服務資源均為(wei) 免費使用。老師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在平台學習(xi) 相關(guan) 課程資源並推送作業(ye) ,也是平台免費為(wei) 學生提供的服務。除此之外,平台還有部分個(ge) 性化服務,使用費用為(wei) 三年580元,采取自願原則,學校不存在強製學生和家長購買(mai) 的情況。目前,正根據學生意願開展費用清退。

  盡管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第一時間作出回應,但結合此前媒體(ti) 曝光的內(nei) 容來看,情況說明在某些關(guan) 鍵問題上語焉不詳——既然一再強調老師使用的課程資源、推送作業(ye) 都是免費服務,為(wei) 什麽(me) 還要提醒家長“盡快在優(you) 惠期積極報名”?而且所謂優(you) 惠,也是掃老師提供的平台二維碼進行報名。由此不免令人懷疑,平台與(yu) 老師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平台收獲新的付費用戶、節省推廣費用;老師為(wei) 平台拉新,相當於(yu) 做地推任務。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有家長在向當地縣教委投訴舉(ju) 報後,遭遇班主任的“變相威脅”。網友發布的另一張截圖顯示,或許是有家長向當地教委會(hui) 進行了舉(ju) 報投訴,某老師在群中質問“是不是我班這兩(liang) 位申請退款的家長告的?”說“舉(ju) 報平台還是會(hui) 查出來的。”倘若涉事老師所說屬實,無疑令人細思極恐——家長申請退款,平台管理員為(wei) 什麽(me) 第一時間通知老師?其中是否存在什麽(me) 利益關(guan) 聯?

  早在2019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作為(wei) 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推薦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應當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yu) 教學管理行為(wei) 綁定,不得與(yu) 學分、成績和評優(you) 掛鉤。對於(yu) 承擔招生錄取、考試報名、成績查詢等重要業(ye) 務的教育移動應用,原則上應當由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自行運行管理。確需選用第三方應用的,不得簽訂排他協議,或實際由單一應用壟斷業(ye) 務。

  對照之下,不難發現涉事學校存在的悖論——如果“作為(wei) 教學、管理工具要求統一使用”,“升學E網通”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如果隻是向學生及家長推薦使用,“不得與(yu) 教學管理行為(wei) 綁定”。學校一邊深度捆綁日常教學活動,一邊宣稱采取自願原則,問題是,家長真的有選擇權嗎?

  “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中,各類教育App蓬勃發展,在提高教學效率和管理水平、滿足學生個(ge) 性化學習(xi) 需求和興(xing) 趣發展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與(yu) 此同時,強製使用等亂(luan) 象也頻頻引發爭(zheng) 議。既然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表示“引以為(wei) 戒,舉(ju) 一反三”,不妨先從(cong) 調查核實此次事件的每處細節著手。(趙誌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