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國大熊貓、古樹名木保護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4-01-26 16:13:00來源: 光明日報

  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增至近1900隻,現有古樹名木508.19萬(wan) 株——

  我國大熊貓、古樹名木保護成效顯著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物種,被譽為(wei) “國寶”。古樹名木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被譽為(wei) “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在1月25日國家林草局召開的發布會(hui) 上,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取得新成效。

  大熊貓受威脅等級由“瀕危”調整為(wei) “易危”

  目前,我國大熊貓野外種群穩步增長,棲息地保護體(ti) 係不斷完善。

  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二級巡視員張月表示,為(wei) 加強大熊貓保護,我國先後開展了四次全國性大熊貓調查,掌握了其野外種群及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與(yu) 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大熊貓野外種群及棲息地保護得到強化。

  2021年10月,我國設立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公園總麵積2.2萬(wan) 餘(yu) 平方千米,約72%的野生大熊貓得到嚴(yan) 密保護,形成了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棲息地保護體(ti) 係。大熊貓棲息地受保護麵積從(cong) 139萬(wan) 公頃增長至258萬(wan) 公頃,有效維護了大熊貓野外種群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大熊貓野外種群總量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約1100隻增長到近1900隻。

  在大熊貓人工繁育方麵,按照優(you) 化繁育配對方案,2023年全年繁育成活大熊貓46隻,全球大熊貓圈養(yang) 數量達728隻。圈養(yang) 種群的平均親(qin) 緣關(guan) 係值逐步降低,遺傳(chuan) 多樣性不斷上升。

  經科學評估,現有大熊貓圈養(yang) 種群保持90%遺傳(chuan) 多樣性的時間可達200年,成為(wei) 健康、有活力、可持續發展的種群,為(wei) 保護研究、科普教育、放歸自然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近年來,我國在大熊貓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多方麵取得一係列重大進展,共獲得100多項專(zhuan) 利和科技成果。在國際合作方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與(yu) 20個(ge) 國家的26個(ge) 機構開展了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在推動大熊貓保護科研、促進國際友好交流等方麵收獲了豐(feng) 碩成果。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由‘瀕危’調整為(wei) ‘易危’,表明我國大熊貓保護成效得到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界認可。”張月說。

  全國古樹名木實現動態、精準管理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普查範圍內(nei) 現有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wan) 株,包括散生122.13萬(wan) 株和群狀386.06萬(wan) 株。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副司長劉麗(li) 莉介紹,我國對古樹名木資源管理更加精準,開發上線“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管理係統”,普查範圍內(nei) 的古樹名木全部實現落地上圖,初步建成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一套數、一個(ge) 平台,實現了動態、精準管理。各地在摸清資源本底基礎上,嚴(yan) 格落實掛牌保護。

  在製度體(ti) 係方麵,目前17個(ge) 省份及部分城市出台了古樹名木保護相關(guan) 地方性法規或管理辦法。我國建立起覆蓋普查、鑒定、複壯、管護等全過程的技術標準體(ti) 係,推動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製督查考核,古樹名木保護法治化、規範化水平不斷提升。

  劉麗(li) 莉表示,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麵,將持續強化行業(ye) 監管,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定期開展資源調查,完善“一樹一檔”,實行全麵掛牌保護,嚴(yan) 格落實管護責任;進一步完善“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管理係統”,確保每一株古樹名木都“落到圖上”“責任到人”;做好古樹名木精神挖掘闡釋,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和合理利用。(記者 姚亞(ya) 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