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新年伊始,粵東(dong) 山地,第73集團軍(jun) 某旅合成營剛剛機動進駐預定陣地,周遭突然炮火紛飛、硝煙彌漫,一場實戰化背景下的合成營綜合戰術演練隨即打響。
隻見偵(zhen) 察分隊快速前出滲透,出動某新型偵(zhen) 察無人機開展空中偵(zhen) 察,各作戰單元按戰鬥編組進入戰鬥狀態,指揮員根據回傳(chuan) 信息綜合研判戰場信息,製訂作戰方案。一聲令下,戰鬥車組依令撲向“敵”陣地。
就在各車機動搜索目標時,特情陡然而至:“敵”依托有利地形,在多個(ge) 隱蔽處實施壓製反擊。
“各車迅速規避!”指揮員當即命令車組采取交替掩護的方式,轉移至“敵”火力盲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短短幾公裏的縱深內(nei) ,車組就遭遇“戰場通信不暢”“發現多個(ge) 反裝甲火力點”“反坦克火器打擊”等多個(ge) 連貫特情,進攻一度遲滯不前。
“戰場對抗是硬碰硬的較量,隻有設難局險局才能提升實戰能力。”該旅領導介紹,此次合成營綜合戰術演練在近似實戰條件下展開,就是為(wei) 了強化官兵實戰意識,練強打贏本領。為(wei) 此,他們(men) 緊貼實戰要求,按照“敵情不按套路、難度不斷加碼”的原則構設逼真戰場環境,在極限情況下,全方位錘煉官兵實戰硬功。
說話間,指揮員再次嚐試發起衝(chong) 擊,但“敵人”絲(si) 毫沒有退縮的跡象,火力壓製反而更加猛烈。
關(guan) 鍵時刻,某新型偵(zhen) 察無人機呼嘯升空,搜集“敵”情戰場信息。經綜合研判,指揮員發現了“敵”陣地“薄弱點”。
“一組對‘敵’右側(ce) 防禦工事,二組對‘敵’左側(ce) 反坦克火力點,殲滅!”隨著戰鬥命令的下達,霎時間,多發炮彈呼嘯而出,“敵”陣地瞬間化為(wei) 一片火海。
正當官兵們(men) 以為(wei) 戰鬥即將結束時,意想不到的情況再次發生,接無人機偵(zhen) 察報告:“敵”數輛裝甲車正準備從(cong) 防禦陣地一側(ce) 實施反衝(chong) 擊。
眼看戰局僵持不下,指揮員果斷呼叫上級火力支援,但導調組回複:後方火力分隊剛剛遭遇“敵”遠火襲擊,正在轉移途中,無法提供支援。
“真實戰場環境下,戰鬥進程很難按照想定計劃進行,指揮員更不可能‘呼風喚雨’……”導調組成員、該旅領導介紹,“無法提供火力支援”就是此次演練設置的一個(ge) 特情,目的就是錘煉一線指揮員戰場應變能力和車組自主決(jue) 策能力。
“我方立足未穩,如果此時撤退,極易造成全局被動。”考慮到“敵”反衝(chong) 擊成功後果嚴(yan) 重,指揮員當即決(jue) 定調動戰車呈犄角包圍之勢,圍殲“敵”反衝(chong) 擊力量。
隨著演練逐步推進,車組乘員密切配合,頃刻間,“敵”裝甲車被悉數“殲滅”。
演練結束後,指揮員感慨地說:“這真是一場硬碰硬的較量。”該營官兵在複盤檢討時坦言,把對手設強、把情況設難,讓實戰化演練“出乎意料”,才能更好地錘煉部隊實戰能力。
據介紹,下一步,該旅將繼續緊貼實戰要求構設難局險局,通過聚焦訓練中難點、痛點反複研練,全麵錘煉官兵實戰硬功。
喻潤東(dong) 陳遊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龔阿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