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裏的這些熱詞,你了解嗎?

發布時間:2024-02-06 16:55:00來源: 新華網

  近日,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這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是今後一段時期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路線圖”。這份文件劃出了哪些重點?有哪些關(guan) 鍵詞?

  “千萬(wan) 工程”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千萬(wan) 工程”是重點和亮點。

  “千萬(wan) 工程”全稱為(wei) “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製。這其中有何深意?

  “千萬(wan) 工程”實施20多年來,造就浙江萬(wan) 千美麗(li) 鄉(xiang) 村,造福萬(wan) 千農(nong) 民群眾(zhong) ,創造了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成功經驗和實踐範例,其中的先進經驗值得各地學習(x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其實就是要求各地學習(xi) 其中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製,學習(x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方法論。

  同時,在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理念時,各地還需注意不要機械地將某個(ge) 地方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作為(wei) “圖紙”來施工,而是要找準切口、因地製宜,將地區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勝勢,形成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良好局麵。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4日就文件精神進行解讀時說,“必須看到,我國各地農(nong) 村情況千差萬(wan) 別,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經驗,要因地製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中央農(nong) 辦負責人進一步表示,歸根結底要讓廣大農(nong) 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堅決(jue) 反對搞形象工程、做表麵文章。

  糧食安全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明確提出把糧食增產(chan) 的重心放在大麵積提高單產(chan) 上,確保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新發展階段,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也要注重發展質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表示,比如高標準農(nong) 田已經有了一定的存量,接下來在建設過程中既要重增量、重視規模和速度,也要強調務實管用,建立長效機製,切實發揮作用。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指出,近年來糧食工作一直強調穩麵積、提單產(chan) ,在穩定糧食播種麵積的基礎上,2023年單產(chan) 提高對增產(chan) 的貢獻達到58.7%,“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未來依靠增加糧食播種麵積帶來的產(chan) 量增量是有限的,但糧食各品種在提升單產(chan) 方麵依然有較大潛力。具體(ti) 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文件講得也很清楚,就是‘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

  生物育種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種業(ye) 技術的進步,是農(nong) 業(ye) 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14億(yi) 人糧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傳(chuan) 統常規育種大多依賴育種家經驗,育種效率低、精準度差、育種周期長。生物育種基於(yu) 遺傳(chuan) 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計算生物學和係統生物學理論,依賴先進生物技術,與(yu) 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密不可分,將成為(wei) 支撐未來現代種業(ye) 長足發展的決(jue) 定力量。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快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完善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製,加大種源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快選育推廣生產(chan) 急需的自主優(you) 良品種。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ti) 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擴麵提速。

  2024年是我國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正式開展的第四年,自從(cong) 我國將種業(ye) 確立為(wei) 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chan) 業(ye) 後,種業(ye) 就駛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大體(ti) 上,我國的農(nong) 作物育種技術經曆了自然選擇、雜交育種、生物育種,未來極有可能進入智能育種時代。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姚穎垠認為(wei) ,隨著人工智能、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發展,育種進入由前沿科學技術引領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育種4.0時代。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一個(ge) 品種可以造福一個(ge) 民族。生物技術與(yu) 信息技術結合,正推動育種向精準化、高效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為(wei)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做出更大貢獻。

  農(nong) 民增收

  此次文件在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上,提到了實施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強化產(chan) 業(ye) 發展聯農(nong) 帶農(nong) ,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ye) 等多方麵內(nei) 容。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23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21691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到2.39∶1。”中央農(nong) 辦負責人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nong) 民增收促進行動,目的就是鞏固農(nong) 民持續增收勢頭,促進共同富裕。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指出,從(cong) 文件的具體(ti) 措施來看,就是多措並舉(ju) 開辟農(nong) 民增收渠道。其中最核心、最關(guan) 鍵的舉(ju) 措是因地製宜發展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強化產(chan) 業(ye) 發展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鏈增值收益,這是關(guan) 係農(nong) 民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chan) 性收入的綜合性措施。其次要鼓勵支持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通過實現就近就地就業(ye) ,擴大農(nong) 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目前我國農(nong) 村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占比還比較低,大約隻有不到3%,因此要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改革,激活農(nong) 村各類資源,實現資源變資本、變財富,拓寬農(nong) 村居民財產(chan) 性收入的來源。

  “村BA”、村超、村晚

  2023年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村晚,被寫(xie) 入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堅持農(nong) 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健康發展。

  在2023年10月,全國和美鄉(xiang) 村籃球大賽(“村BA”)總決(jue) 賽成功舉(ju) 辦,讓全國籃球愛好者聚集、聚焦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台江縣台盤鄉(xiang) 。場內(nei) ,“草根”運動員為(wei) 家鄉(xiang) 激情開打;場外,賽事熱度促銷黔山貴水的“土特產(chan) ”。體(ti) 育讓鄉(xiang) 村更精彩。如今,當農(nong) 村群眾(zhong) 討論最多的不是牌局贏多少,而是比賽得幾分時,鄉(xiang) 村正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這不僅(jin) 是屬於(yu) 村莊的狂歡,更讓鄉(xiang) 村和城市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浙江農(nong) 林大學浙江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文法學院教授魯可榮表示,這些熱詞的產(chan) 生,也反映了大眾(zhong) 對於(yu) 鄉(xiang) 村文體(ti) 活動的重視和關(guan) 注,這是鄉(xiang) 村“被看見”的表現,也是鄉(xiang) 村文體(ti) 活動的複興(xing) 。

  科技小院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壯大鄉(xiang) 村人才隊伍,推廣科技小院模式,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zhuan) 家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科技小院”一詞首次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

  2009年,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在河北省曲周縣創建了全國第一個(ge) 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一個(ge) 院落、幾間平房、三兩(liang) 學生,是科技小院的“標配”。規模雖小,但發揮著服務“三農(nong) ”、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巨大作用。自第一個(ge) 科技小院誕生以來,這一模式已在全國範圍內(nei) 得到廣泛推廣,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和服務的重要平台。15年來,我國科技小院的數量已經數以千計,覆蓋了超30個(ge) 省份。

  科技小院已經成為(wei) 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生力軍(jun) 。“我們(men) 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一個(ge) 模式。未來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針對小農(nong) 戶,針對傳(chuan) 統生產(chan) 技術的更新,還要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現代企業(ye) 對接。”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副校長林萬(wan) 龍說。

  新華網思客綜編自新華社、央視新聞、農(nong) 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中國小康網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