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給力:電視開機操作將不再難
【文藝觀潮】
作者:胡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看電視是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大眾(zhong) 文化活動之一。客廳裏、電視機旁的歡聲笑語伴隨多少人共同成長,凝聚幾代人的溫馨回憶。十幾年前的電視,開機就能看,觀眾(zhong) 隨意選擇頻道,一目了然。然而隨著互聯網介入電視媒介後,看電視反而成了一件“困難”的事,無論是收費還是操作都變得越來越複雜,遭到觀眾(zhong) 尤其是老年觀眾(zhong) 的詬病。近日,為(wei) 解決(jue) “看電視難”這一問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要治理電視操作複雜問題。
2023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多部門開展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複雜工作,聚焦解決(jue) 收費包多、收費主體(ti) 多、收費不透明、操作複雜等問題。經過四個(ge) 多月的合力推進,截至2023年年底,第一階段工作初見成效。不僅(jin) 各類收費包大幅壓減50%以上,單個(ge) 終端由治理前最高的86個(ge) 收費包壓減到現在不多於(yu) 6個(ge) ,而且各種頁麵、導航、收費等都變得清晰、醒目、透明起來。基本實現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頻道。
重複收費、操作複雜,讓人如墮五裏霧中
“開機後不能直達想看的節目”“遙控器太多,不知道用哪個(ge) ”……中國家電網《2022中國適老化電視調研報告》顯示,老年人使用智能電視時遇到了各種困難。這些困難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層麵:第一個(ge) 層麵是五花八門的“套娃”收費問題。從(cong) 黑白到彩色、從(cong) 無線到有線、從(cong) 免費到收費是廣播電視市場運營的方式之一,也被人們(men) 普遍接受。然而,當下看電視收費之所以成了“問題”,首先是收費包多,電視“套娃”收費是指用戶除了購買(mai) 電視機或者接入有線電視網絡時支付的基礎服務費外,在購買(mai) 付費頻道、點播服務或其他增值服務時,還麵臨(lin) 收費項目多、收費花樣層出不窮等問題。其次是收費不透明,收費包權益告知不到位。有些平台存在訂購流程不清晰且誘導用戶消費等現象,也有誤購難退的問題。如用戶首次訂購時低價(jia) 突出顯示,後續自動續費高價(jia) 提示不明顯,導致人們(men) 不知不覺間訂購了不需要的產(chan) 品,想退又特別麻煩,隻能吃“悶虧(kui) ”。除此以外,還有收費主體(ti) 多等問題。
第二個(ge) 層麵是看電視操作複雜問題。首先是直播頻道和免費內(nei) 容難以找到。曾有媒體(ti) 統計過,觀眾(zhong) 最多要操作11步才能找到直播入口,需要跳轉8次才能進入免費專(zhuan) 區。“彎彎繞繞”太多,連熟悉電子產(chan) 品的年輕人操作起來都不順暢,需要多次操作遙控器多個(ge) 按鍵,費一番心思才能找到想看的,大多數老年人更是如墮五裏霧中。其次是遙控器多,操作不方便。全國大概有300多種版本型號的機頂盒及對應的遙控器,讓觀眾(zhong) 望“遙”興(xing) 歎。
針對這兩(liang) 種情況,全國有線電視網絡已上線的“重溫經典”免費專(zhuan) 區豐(feng) 富並充實了電視免費內(nei) 容的供給。在下一階段的治理中,還將通過製定統一的標準規範,研發推出新型遙控器,實現一個(ge) 遙控器看電視的目標。
技術更新、產(chan) 業(ye) 發展,“看電視”卻越來越難
電視技術從(cong) 標清發展到高清,從(cong) 線性觀看演變為(wei) 移時回看,從(cong) 固定的客廳文化衍生出移動的碎片化體(ti) 驗。產(chan) 業(ye) 發展讓電視業(ye) 進入市場,引入競爭(zheng) 。然而,技術更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卻在特定背景下形成了“看電視難”的問題。
從(cong) 技術層麵看,收看電視節目的主要方式為(wei) 有線電視、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OTT)三種。其中,有線電視是最老牌的收看方式,自1983年提出“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方針後,我國一躍成為(wei) 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電視大國,幾乎所有用戶都采取有線電視的收看方式。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推進有線電視網、電信網、計算機網三網融合。電信運營商負責傳(chuan) 輸的交互式網絡電視出現,觀眾(zhong) 可以通過IPTV機頂盒觀看電視節目。2010年後,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又出現了在智能電視上觀看點播節目的互聯網電視(OTT)技術,但是不能看電視直播內(nei) 容。不同的觀看方式有不同的觀看設備,不一樣的遙控器,以及不一樣的打開方式,讓人摸不著頭腦。
從(cong) 產(chan) 業(ye) 發展角度來講,各利益主體(ti) 訴求不一,導致出現收費亂(luan) 象。電視廠商負責生產(chan) 電視機,互聯網電視平台是電視資源的聚合平台,本身不生產(chan) 內(nei) 容,主要內(nei) 容版權方是各大網絡視聽平台。它們(men) 之間相互合作,為(wei) 用戶提供內(nei) 容,可以就會(hui) 員費、服務費等進行分成。隨著行業(ye) 發展,這幾大主體(ti) 之間的合作越來越複雜,比如電視廠商可以選擇跟多個(ge) 視頻平台合作,內(nei) 容就可能存在重疊。電視廠商自己又推出電視資源聚合平台,更加劇了這種競爭(zheng) 。特別是在電視銷售與(yu) 利潤下滑、網絡視聽行業(ye) “降本增效”的背景下,通過會(hui) 員費漲價(jia) 與(yu) 限製觀看是各利益主體(ti) 應對困境的普遍方式,更加劇了“套娃”收費。
“套娃”解套,內(nei) 容好看,讓屏幕“風清氣正”
看電視始終是公眾(zhong) 業(ye) 餘(yu) 時間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解決(jue) “看電視難、看電視煩”的問題,不僅(jin) 關(guan) 乎廣電行業(ye) 的健康發展,更事關(guan) 精神文明建設大局。近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有關(guan) 部門已出台多項措施進行治理。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2.85億(yi) 電視用戶實現開機看直播、便捷看電視,有線電視、IPTV開機廣告已全麵取消。有線電視和IPTV開機時長從(cong) 治理前的最多118秒減少到不超過35秒,“套娃”收費大大減少。有關(guan) 部門還加強技術支持,組織印發有線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業(ye) 務技術要求等三項行業(ye) 標準,指導有線電視更新軟硬件,升級智能機頂盒,簡化遙控器等,互聯網電視對頁麵、導航、收費、應用等方麵進行清晰化、醒目化、透明化升級,讓頁麵“眉清目秀”。治理在短時間內(nei) 取得成效,這充分說明,隻要堅持科學理念,一步步分階段長效化推進,就能啃下“硬骨頭”,拆掉“舊籬笆”。
在治理存量問題的同時,我們(men) 還應注重創新發展。一方麵,積極優(you) 化節目運營、編排策略,加強版權授權與(yu) 合作,完善優(you) 質內(nei) 容供給,為(wei) 用戶提供豐(feng) 富、多元、選擇性強的視聽資源。另一方麵,加強技術創新,利用這次治理工作中軟硬件升級的機會(hui) ,推動語音識別、裸眼3D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行業(ye) 轉型升級。未來,發展超高清電視是大勢所趨,我們(men) 應推動超高清從(cong) 內(nei) 容製作、播出、傳(chuan) 輸、接收等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著力構建超高清視頻產(chan) 業(ye) 新生態,給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聽體(ti) 驗。
總而言之,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目標是讓群眾(zhong) 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所以,電視行業(ye) 各主體(ti) 規範發展,實現多贏局麵,是為(wei) 了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看電視的滿意度,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順著這個(ge) 思路,解決(jue) “看電視難”問題指日可待,廣電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已在眼前。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7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