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急功近利,毀了我們的國家隊

發布時間:2024-02-07 15: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guan) 注中國足球”係列報道之七

  急功近利,毀了我們(men) 的國家隊

  光明日報調研組

  中國男足在卡塔爾亞(ya) 洲杯小組賽折戟沉沙,塞爾維亞(ya) 籍主教練揚科維奇“下課”呼聲四起,各界開始猜測新帥人選。

  似乎又是一個(ge) 輪回——近20年,世界足球名帥走馬燈似的來到國足,都是同樣的結局:荷蘭(lan) 人阿裏·漢執教,铩羽而歸;塞爾維亞(ya) 人福拉多受聘,難逃敗局;西班牙人卡馬喬(qiao) 掛帥,慘敗收場;意大利人裏皮上任,黯然離去……

  2013年至今,10年間,中國國家隊已經經曆了9次換帥,其中,意大利人卡納瓦羅在任隻有49天,僅(jin) 執教了兩(liang) 場比賽。

  “如此頻繁換帥,球隊水平怎能提升?技戰術風格怎能成型?狀態又怎能保持穩定?”廣州體(ti) 育學院足球學院副院長王君發出一連串設問。

  答案不言而喻!

  頻繁更換的,不僅(jin) 是主教練,還有“學習(xi) 榜樣”。學德國、學巴西、學荷蘭(lan) 、學法國、學西班牙、學意大利……世界足球強國學了個(ge) 遍,到頭來,卻陷入了一個(ge) “死循環”——生搬硬套他國經驗,必然水土不服。不行,就再換一個(ge) “模板”;再換一個(ge) “模板”仍不行,就再換一個(ge) 學……

  換換換,學學學,20年過去了,隻落得個(ge) 竹籃打水——一場空!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雖然中國足球在戰術、心理等方麵有所欠缺,但我們(men) 有‘刻苦努力’這個(ge) 法寶,憑借球員在個(ge) 人技術和體(ti) 能方麵的優(you) 勢,在亞(ya) 洲足壇尚能有一席之地。”前國腳區楚良認為(wei) ,20世紀90年代以後,總是邯鄲學步的中國足球不斷迷失,“好高騖遠、囫圇吞棗盲目‘學習(xi) ’的結果,是學成了‘四不像’,把自己原有的優(you) 勢也丟(diu) 得一幹二淨。”

  如此混亂(luan) ,原因何在?

  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禍!

  表麵上看,中國足球不缺長期規劃——從(cong) 1993年的《中國足球事業(ye) 十年發展規劃(1993—2002)》,到2003年的《中國足球事業(ye) 發展規劃(2003—2012年)》,再到2014年的《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3)》(討論稿),一步一步,都有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但在現實中,這些煞費苦心製定的“路線圖”卻被衝(chong) 得七零八落,最終淪為(wei) 一紙空文。足球是一腳一腳踢出來的,隻有規劃沒有落實,那會(hui) 怎麽(me) 樣?!

  道理,誰都明白。那麽(me) 為(wei) 何又偏偏如此?

  中國足球的管理者,為(wei) 了“政績”,始終無法擺脫“押寶”心態。因為(wei) “押寶”,“短期目標”就被視為(wei) “重中之重”。為(wei) 了僥(jiao) 幸能在國際大賽上“打出成績”,不僅(jin) “押寶”個(ge) 別名帥,還“押寶”個(ge) 別球員……

  譬如,2018賽季,21歲的福建球員黃紫昌在中超聯賽中表現搶眼,各級國家隊征召令隨之而來,一個(ge) 月內(nei) ,他接連入選國家隊、U23國家隊和U21國奧選拔隊。高強度的比賽一場接著一場,令黃紫昌此後一直與(yu) 傷(shang) 病為(wei) 伴,2020年後再未入選“國字號”球隊。很多球迷痛陳:“這樣的球員,被足協用廢了!”

  “無視足球人才成長規律,對優(you) 秀本土球員過度使用,對短期成果追求無度,是中國足球‘急功近利’的縮影。”“中國金球獎”特邀評委王健舒如此評價(jia) 。

  “培養(yang) 足球人才,至少要10年才能出成果,可每屆足協領導層任期一般不過四五年。在盡早‘出政績’的追求下,有多少官員有動力‘前人栽樹’,留給‘後人乘涼’?”北京體(ti) 育大學教授白宇飛感慨。

  其實,中國足球存在的問題,又何止這些!

  下一篇文章,我們(men) 將繼續探討。

  (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杜羽、王東(dong) 、章正、王慶環、方莉、陳鵬、周世祥、楊颯、王勝昔、崔誌堅、吳春燕、唐一歌)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7日 04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