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江大河》三部曲:改革開放曆史進程的藝術寫照

發布時間:2024-02-08 16:20:00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田廣

  由孔笙擔任總導演和藝術總監,王凱、楊爍、董子健、楊采鈺領銜主演的係列電視連續劇《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自2018年開播,曆經六年精心打磨,終於(yu) 迎來了完美收官。劇集播出後,在觀眾(zhong) 中引發了強烈反響。本文主要從(cong) 人物塑造和情節設計兩(liang) 個(ge) 角度,深入探討該係列劇的藝術特點及其成敗得失。

  電視劇《大江大河》三部曲,改編自阿耐的長篇小說《大江東(dong) 去》,在忠實於(yu) 原著的基礎上,對人物設定、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和改寫(xie) 。全劇以宋運輝為(wei) 中心人物,以宋運輝、雷東(dong) 寶、楊巡和梁思申四人為(wei) 主要敘事線索,細膩地描繪了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國社會(hui) 各階層的奮鬥曆程,宛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生動地再現了恢複高考、包產(chan) 到戶、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等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從(cong) 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的召開,到鄉(xiang) 鎮企業(ye) 的崛起、中外合資企業(ye) 的發展,再到國有企業(ye) 改革、財稅與(yu) 外貿體(ti) 製改革、醫療與(yu) 住房製度革新,再到鄧小平南巡談話、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建立、香港回歸、亞(ya) 洲金融危機……二十年的風雲(yun) 激蕩和曆史巨變,與(yu) 劇中人物的命運緊緊交織在一起,合奏出一曲跌宕起伏、氣勢恢宏的民族奮進交響曲。

  毫無疑問,宋運輝是全劇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ge) 人物。出身農(nong) 村的宋運輝,天資聰穎且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然而家庭成分的限製卻使他無法邁入高中校門。即便如此,在為(wei) 生產(chan) 隊養(yang) 豬的瑣碎日常中,他並沒有放棄夢想,始終堅持自學。苦心人天不負,“文革”結束,高考製度得以恢複,經曆一番波折,宋運輝終於(yu) 走進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在以優(you) 異成績畢業(ye) 後,他進入金州化工廠,從(cong) 最底層幹起,很快就成為(wei) 全廠最優(you) 秀的技術人才。從(cong) 技術員到車間主任,再到銷售科長和分廠廠長,“累不死的宋運輝”在業(ye) 務上鶴立雞群。然而,也因為(wei) 無法妥協於(yu) 世俗的圓滑與(yu) 世故,他遭到了周圍人的排擠與(yu) 打壓。忍無可忍之下,他自請調離,加入了東(dong) 海項目籌備組。在東(dong) 海化工廠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的艱辛創業(ye) 曆程中,宋運輝傾(qing) 注了全部的熱情與(yu) 心血,為(wei) 企業(ye) 的崛起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命運的捉弄再次降臨(lin) 。他再次遭人陷害而被“發配”到了彭陽農(nong) 藥廠。麵對農(nong) 藥廠即將被關(guan) 停的困境,他帶領全廠職工迎難而上,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竹胺技術,讓彭陽農(nong) 藥廠起死回生。當東(dong) 海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與(yu) 外商的合作出現問題時,宋運輝再次臨(lin) 危受命,重回東(dong) 海掌舵,帶領東(dong) 海集團劈波斬浪,在困境中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宋運輝的成長之路,既像武俠(xia) 小說中武林高手的修煉進階,又像電子遊戲中勇者的打怪升級,不斷遭遇逆境,不斷麵臨(lin) 挑戰,可他卻從(cong) 未退縮半步,總是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知難而進,奮力拚搏,百折不撓,永不言棄。在經曆了一次次“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後,他總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嶄新天地。他胸懷家國、正直無私、堅韌執著,始終堅守初心,將國家和集體(ti) 利益放在首位。在重大原則性問題上,他更是毫不妥協,展現出堅定的立場和無私的品質。盡管事業(ye) 和家庭屢遭挫折,但宋運輝卻從(cong) 未被打倒。每一次的磨礪都讓他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堅韌,如同磐石般屹立。

  有人說,宋運輝這個(ge) 人物過於(yu) 理想化,顯得不夠真實。但筆者認為(wei) ,正因為(wei) 宋運輝的形象被塑造得如此完美,他才得以成為(wei) 我國當代影視作品中的一個(ge) 典型形象。藝術形象當然可以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但更應該是對人類情感和理想的反映,它不單具有認識價(jia) 值,更具有無可比擬的審美價(jia) 值和文化價(jia) 值。宋運輝身上所凝聚的優(you) 秀品質,正是那個(ge) 時代改革先行者們(men) 的精神縮影。他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個(ge) 體(ti) ,更代表了一個(ge) 群體(ti) 、一個(ge) 時代的精神風貌,乃至一個(ge) 民族的堅韌品格。他的形象,承載了人們(men) 無數的美好願景,為(wei) 我們(men) 傳(chuan) 遞著前行的勇氣與(yu) 力量。這樣的藝術形象,不僅(jin) 具有高度的藝術價(jia) 值,更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yi) ,成為(wei) 激勵我們(men) 不斷前行的精神燈塔。

  如果說宋運輝是國有企業(ye) 的代表,那麽(me) 雷東(dong) 寶、楊巡和梁思申就是鄉(xiang) 鎮企業(ye) 、私營企業(ye) 和外資企業(ye) 的代表。雷東(dong) 寶作為(wei) 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帶領小雷家村率先實行包產(chan) 到戶、創辦村辦企業(ye) ,讓全體(ti) 村民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好日子。然而,隨著雷霆集團資產(chan) 和業(ye) 務規模的日益擴大,雷東(dong) 寶自身的局限性和性格缺陷也逐漸顯現出來。他的驕傲自大、盲目擴張、獨斷專(zhuan) 行以及拒諫飾非,最終導致了悲劇結局。他先是因行賄身陷囹圄,而後在雷霆集團瀕危和村民“造反”的雙重打擊下,最終中風癱瘓,隻能在輪椅上度過餘(yu) 生。雷東(dong) 寶的命運一方麵讓人同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wei) 了集體(ti) ,照理不該落得如此下場,但另一方麵,他的遭遇也引發了我們(men) 對於(yu) 領導者素質、企業(ye) 管理以及社會(hui) 發展等諸多問題的思考。與(yu) 此同時,楊巡的奮鬥曆程則展現了民營經濟的頑強生命力。他小小年紀便輟學賣起了饅頭,從(cong) 微不足道的個(ge) 體(ti) 戶一步步成長為(wei) 一個(ge) 頗有實力的私營企業(ye) 家。在這個(ge) 過程中,他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冷暖炎涼,但最終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贏得了成功。楊巡的故事不僅(jin) 令人振奮,更讓我們(men) 看到了民營經濟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謀發展的堅韌與(yu) 執著。梁思申,這位長期在美國學習(xi) 和生活的年輕女性,深受西方思想觀念的影響。她作為(wei) 美方企業(ye) 代表與(yu) 東(dong) 海談判和合作的過程中,在恩師宋運輝的博大胸懷和高尚人格的感召下,經曆了深刻的轉變,不僅(jin) 收獲了甜蜜美好的愛情,還接手了龐大的家族企業(ye) ,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該係列劇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且有深度的人物形象,這既歸功於(yu) 原著作者、編劇和導演的紮實功底和精妙構思,也與(yu) 演員們(men) 的精湛表演息息相關(guan) 。然而,劇中角色的塑造並非都盡如人意。我們(men) 注意到,由於(yu) 個(ge) 別主要演員的能力水平所限,一些人物未能如願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反觀許多次要角色在演員的精彩演繹下而格外生動鮮活。統觀全劇,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還有童瑤飾演的宋運萍、周放飾演的程開顏、趙達飾演的尋建祥、楊立新飾演的水書(shu) 記、馮(feng) 暉飾演的程廠長、宋家騰飾演的四寶、王永泉飾演的老書(shu) 記、劉丹飾演的曹自立、許亞(ya) 軍(jun) 飾演的梁道林、劉偉(wei) 飾演的姚寶林等,這些小人物所表現的獨特的魅力為(wei) 劇情增色不少。

  《大江大河》三部曲采用了多線並進且相互交織的網狀敘事結構,全方位、立體(ti) 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二十年間,中國社會(hui) 各領域、各階層發生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首部曲中,以宋運輝、雷東(dong) 寶和楊巡三位主角的故事為(wei) 主線,而隨著後續兩(liang) 部作品的展開,梁思申這一角色也逐漸成為(wei) 重要的情節線索。從(cong) 情節編織來看,前兩(liang) 部以宋運輝為(wei) 中心,勾連起雷東(dong) 寶和楊巡兩(liang) 條線(第二部再加上梁思申這條線),無論空間環境、人物關(guan) 係還是情節安排,都相對整飭、緊密、連貫和順暢。雖然是三條線(第二部為(wei) 四條線)交替演進,但並不讓人覺得雜亂(luan) 和脫節,反而給人以渾然一體(ti) 之感。然而,進入第三部後,作品在情節處理上略顯失衡。前半部用大量筆墨描寫(xie) 宋運輝在彭陽農(nong) 藥廠的經曆,其他三條線則相對顯得薄弱和平淡;到了後半部分,重點又轉向雷東(dong) 寶和楊巡的事業(ye) 與(yu) 感情糾葛,而宋運輝的戲份則幾乎僅(jin) 限於(yu) 與(yu) 梁思申的戀情。對於(yu) 他如何引領東(dong) 海集團與(yu) 國際化工巨擘展開競爭(zheng) 與(yu) 博弈這一重要情節,卻僅(jin) 以寥寥數筆匆匆帶過。從(cong) 情節設置和安排所達成的藝術效果來看,第一部最佳,第二部次之,而第三部則在情節處理上顯得相對薄弱。

  在戲劇影視藝術領域,有一條影響深遠的創作原則——“三一律”。這一法則強調作品在時間、地點和情節上的高度統一,以達到整體(ti) 效果的集中與(yu) 和諧。盡管這一傳(chuan) 統在近一個(ge) 多世紀內(nei) 不斷遭到質疑和挑戰,但我們(men) 不能不承認的一點是,它至今仍然沒有過時。若將“三一律”視為(wei) 不可逾越的教條,無疑會(hui) 限製藝術的創新與(yu) 發展;然而,若完全忽視其背後所蘊含的藝術規律,則也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jia) 。在筆者看來,《大江大河》三部曲若能始終圍繞宋運輝這一核心人物來構建情節、設計人物關(guan) 係,確保主線清晰、輔線相得益彰,並在敘事空間上保持相對集中,便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第一部之所以能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就是因為(wei) 宋運輝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雖然是三線敘事,但主要人物和事件都緊密圍繞宋運輝展開,因而整體(ti) 結構顯得緊湊有序。第三部之所以給人以較大的落差感,正是因為(wei) 全劇中心人物宋運輝在後半部幾乎“隱身”,而一些與(yu) 主題關(guan) 聯度不高的情節卻占去了不少篇幅,不僅(jin) 衝(chong) 淡了劇情主線,更使作品失去了靈魂與(yu) 核心。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該係列劇對某些人物命運的安排、對某些情節的設置是值得商榷的。其中,人物方麵尤為(wei) 突出的問題是宋運萍的悲劇結局。文藝作品與(yu) 現實生活的一個(ge) 顯著不同,就是其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死亡從(cong) 來都不是偶然的、無緣無故的,它必須是有因果鏈條的,而且這種死必須是有價(jia) 值、有意義(yi) 的。宋運萍的死亡卻完全是一個(ge) 意外,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一個(ge) 如此美麗(li) 、聰慧、勤勞、善良,像天使一樣美好的生命,就這樣莫名逝去了!如果非要為(wei) 這一安排尋找一個(ge) 合理的解釋,或許可以認為(wei) 這是為(wei) 了錘煉雷東(dong) 寶的性格,促使其進一步成長。但縱觀全局,這一目的並未如願實現。因此,可以說宋運萍的死不僅(jin) 違背了人情事理,更顯得毫無價(jia) 值和意義(yi) ,無怪乎很多觀眾(zhong) 要為(wei) 此而意難平了。另外,宋運輝的鐵杆兄弟尋建祥,這個(ge) 在第一部貢獻了令人驚豔的精彩戲碼的重要人物,在第二部中變得平平無奇,到第三部則徹底淪為(wei) “吃瓜群眾(zhong) ”了,這種轉變顯然不符合人物內(nei) 在的邏輯性和連貫性。至於(yu) 情節設置方麵的問題,這裏僅(jin) 舉(ju) 一例:雷東(dong) 寶養(yang) “小三”生下孩子後,又設計將“小三”趕走,把孩子交給妻子韋春紅撫養(yang) ,這樣的“狗血”劇情也許不無現實原型,但放在藝術作品中就未免有些“毀三觀”了。

  雖然存在一些瑕疵,但無可否認,《大江大河》三部曲依舊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you) 秀電視劇作品。它融合了生活的真實與(yu) 藝術的真實,全景式地展現了上世紀末二十年間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成功塑造了眾(zhong) 多性格豐(feng) 滿、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生動反映了那個(ge) 激情澎湃的變革時代蓬勃的生機、開放的胸襟和進取的精神,也激勵著今天的人們(men) 不負韶華,不負家國,在新時代的大江大河中逐夢前行!

  (作者係蘭(lan) 州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