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金曲與爆款影視相映紅
作者:韓 軒
電視劇《繁花》雖已播完,但劇中老歌的熱度仍在持續。在各音樂(le) 平台和短視頻平台上,有不少網友自發製作歌單,將劇中作為(wei) 插曲出現的《偷心》等經典歌曲集結成合集循環播放。近兩(liang) 年,不少電視劇紛紛采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為(wei) 配樂(le) ,營造出濃鬱的年代氛圍感,像電視劇《風吹半夏》中《海闊天空》等金曲戳中觀眾(zhong) 內(nei) 心,電影《年會(hui) 不能停!》《莫斯科行動》中《我的未來不是夢》《無地自容》等老歌牽動人心。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流行老歌,成為(wei) 今天影視作品火爆走紅的“助燃劑”。
57首老歌因《繁花》再度走紅
“寶總的不能愛和汪小姐的等待,配上《偷心》這首歌,王家衛導演真的好懂。”“《偷心》當《繁花》的插曲真的絕了。”某音樂(le) 平台上,張學友《偷心》這首歌的評論區被看過《繁花》的網友占據,這首1994年發行的歌曲,因在劇中擔當插曲再度走紅。不少網友戲稱,導演王家衛給《偷心》拍了個(ge) 遲到30年的MV。
據統計,全長30集的《繁花》中使用了57首懷舊金曲作為(wei) 配樂(le) ,這個(ge) 數量著實可觀。這些歌曲與(yu) 電視劇劇情結合得十分緊密,《偷心》《執迷不悔》等歌曲,成為(wei) 觀眾(zhong) 心中汪小姐與(yu) 寶總感情的“主題曲”;《再回首》響起,觀眾(zhong) 腦海中閃回出玲子與(yu) 好友菱紅的當街告別;《我的未來不是夢》則描摹著在上海股市和商戰中浮沉的眾(zhong) 生相。
“王家衛是個(ge) 很懂音樂(le) 的導演。”著名樂(le) 評人郭誌凱說,“他一向非常注重電影的配樂(le) ,他的《花樣年華》和《2046》拍完後,緊接著就推出了原聲帶。”在郭誌凱看來,這體(ti) 現了一個(ge) 導演對音樂(le) 的駕馭能力,“配樂(le) 一定是為(wei) 畫麵服務的,他要判斷一段音樂(le) 和自己的影片內(nei) 容、色彩搭不搭,兩(liang) 者配合才能起到成功的效果。”坊間流傳(chuan) ,王家衛為(wei) 了使用老歌作為(wei) 電視劇配樂(le) ,花費了千萬(wan) 元級別的天價(jia) 版權費,對此,郭誌凱表示,具體(ti) 版權費的多少屬於(yu) 商業(ye) 機密,但對版權的尊重是創作者應有的態度,也體(ti) 現了導演對音樂(le) 的重視。
懷舊金曲戳中觀眾(zhong) 年代記憶
《繁花》對流行金曲的成功運用不是孤例,熱播劇《風吹半夏》也曾大量使用上世紀90年代的歌曲,重點劇情推進時,幾乎都有觀眾(zhong) 熟悉的歌曲作為(wei) 配樂(le) 。近幾年,經典老歌備受電影電視創作者的偏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成為(wei) 許多影視劇作的“秘密殺器”。
“這些影視劇本身表現的就是上世紀90年代的場景,音樂(le) 一響,它固有的年代感立刻就形成了。”作曲家方崠清以《再回首》舉(ju) 例,這首歌的旋律能讓觀眾(zhong) 很快被代入改革開放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氛圍,當時的港台流行歌曲大量傳(chuan) 入內(nei) 地,僅(jin) 憑一首歌就能讓觀眾(zhong) 迅速感知到這些信息。
“這些影視劇的製片人、導演就是從(cong) 那個(ge) 年代成長起來的,當時的流行歌曲也曾打動過他們(men) 。”不過,方崠清認為(wei) ,用流行金曲做配樂(le) 能夠成功,絕不僅(jin) 僅(jin) 因為(wei) 這些歌曲曾經風靡,而是經過了創作者的思考與(yu) “二度加工”,“創作者一定會(hui) 非常敏銳地發現,這些經典歌曲和劇中的人物或情感有某種關(guan) 聯,再通過詞曲滲透新的信息給觀眾(zhong) 。”
老歌能在影視劇中再度翻紅,也契合了受眾(zhong) 心理。“70後、80後、90後都是聽著這些歌曲長大的,一聽到影視劇中有老歌,立刻點讚、轉發。”方崠清說,老歌的受眾(zhong) 人群剛好是當今社會(hui) 的青壯年,他們(men) 在購買(mai) 力、影響力、話語權方麵都占據優(you) 勢,戳中他們(men) 內(nei) 心的作品很快會(hui) 得到廣泛認同和傳(chuan) 播,“比如《再回首》和《無地自容》,可以說是帶有符號性的作品,一下就擊中了這個(ge) 年齡段的觀眾(zhong) 。”
善用配樂(le) 與(yu) 影視劇相互成就
當年的流行金曲與(yu) 如今的爆款影視劇相互成就,也讓人們(men) 對影視劇音樂(le) 的使用越發關(guan) 注,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表示,這是個(ge) 可喜的現象,影視導演還應繼續增強對影片中音樂(le) 的重視。
“很多拍出世界級大片的導演都在音樂(le) 上極為(wei) 下功夫。”郭誌凱說,知名導演在構思、創作作品時就會(hui) 想到音樂(le) 的使用,在拍攝初期甚至劇本創作階段,就會(hui) 邀請作曲家深度參與(yu) ,“絕不可能片子拍完了才扔給音樂(le) 總監,讓他選幾首或寫(xie) 幾首曲子。電影電視劇要給音樂(le) 創作留出空間,才會(hui) 出現更好的效果。”
方崠清對此也很有感慨,他不僅(jin) 創作過很多交響樂(le) 作品,也曾為(wei) 《天下長河》《大明風華》等熱播電視劇創作音樂(le) ,“每個(ge) 時代都有每個(ge) 時代的烙印,每個(ge) 時代呈現出的音樂(le) 特質也是無法取代的,如果影視劇配樂(le) 能把老歌用好,會(hui) 給作品增色很多。”但看到這幾部作品的成功,他也提醒後續創作者不要一味跟風,“從(cong) 業(ye) 者不能看著用老歌的作品火了,就抱著‘幹行活兒(er) ’的心態,一窩蜂都用老歌。”
“導演要對影視劇的音樂(le) 有更高的要求,當然,這也要求導演懂音樂(le) ,在音樂(le) 與(yu) 畫麵的關(guan) 係上投入更多的思考。”方崠清說,作為(wei) 作曲家,也要帶著責任感踏踏實實地磨練技藝,保持藝術水準,“總會(hui) 有作品讓你得到行業(ye) 與(yu) 觀眾(zhong) 的認可。”(韓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