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者:原磊(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新時代新征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實現新型工業(ye) 化是必然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為(wei) 不斷增強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動力與(yu) 活力指明了方向。工業(ye) 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立足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工業(ye) 化,能夠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力,從(cong) 而保障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順利實現。
工業(ye) 化是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動力
工業(ye) 革命發生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意義(yi) 的經濟增長,幾千年來世界人均產(chan) 出並沒有明顯提升。工業(ye) 革命以後,新技術的應用和分工的深化形成迂回生產(chan) 方式,推動生產(chan) 效率提升,世界人均產(chan) 出持續提高。在工業(ye) 化的推動下,人類的生產(chan) 力水平獲得飛躍發展,勞動生產(chan) 率提升的速度超過了人口增速,進入以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軌道。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目前製造業(ye) 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一,同樣是工業(ye) 化推動的結果。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十分落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低下,工業(ye) 部門殘缺不全,重工業(ye) 幾乎為(wei) 零,隻有少量輕工業(ye) 。此後,逐步搭建了較為(wei) 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但產(chan) 業(ye) 規模仍然較小。改革開放後,工業(ye) 化進程加快,積極承接國際產(chan) 業(ye) 轉移、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和合作,勞動力從(cong) 農(nong) 業(ye) 部門向工業(ye) 部門轉移,工業(ye) 規模和效率快速增長並帶動農(nong) 業(ye) 和服務業(ye) 不斷發展,我國經濟規模也迅速擴大。2023年,我國GDP超126萬(wan) 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工業(ye) 化不僅(jin) 推動了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且帶來了經濟結構的優(you) 化和經濟效率的提升。工業(ye) 化的進程也可以看作是新的產(chan) 業(ye) 形成或新的生產(chan) 方法創新運用的過程。工業(ye) 化必然會(hui) 伴隨著大量創新性活動,包括推出新的產(chan) 品、采用新的生產(chan) 方法、開辟新的市場、獲取新的供應來源、形成新的組織等,從(cong) 而帶來經濟結構的變化。同時,工業(ye) 發展對產(chan) 業(ye) 體(ti) 係效率的提升也具有主導作用,技術創新以及新技術的使用和傳(chuan) 播,主要在工業(ye) 領域實現。對於(yu) 一個(ge) 國家或地區而言,工業(ye) 化並無止境,要想實現經濟結構的持續優(you) 化和經濟效率的持續提升,必然需要依靠工業(ye) 化的持續推進。
工業(ye) 化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但其始終是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動力。錢納裏等學者根據工業(ye) 部門產(chan) 出和就業(ye) 比重變化,將工業(ye) 化分為(wei) 準工業(ye) 化階段、工業(ye) 化階段和後工業(ye) 化階段,認為(wei) 隨著總需求水平和要素結構的變化,工業(ye) 部門比重會(hui) 呈現倒U形曲線變動。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都經曆了工業(ye) 部門比重從(cong) 低到高再從(cong) 高到低的發展過程。然而,工業(ye) 部門比重的下降,並不代表工業(ye) 作為(wei) 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的減弱。工業(ye) 特別是製造業(ye) 不僅(jin) 是技術創新的主要來源,而且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使用者和傳(chuan) 播者。正因為(wei) 工業(ye) 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一些西方國家紛紛將“再工業(ye) 化”作為(wei)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核心戰略。
新型工業(ye) 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工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不斷增強,連續多年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但工業(ye) 化進程遠未結束。我國工業(ye) 發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麵臨(lin) 一些突出問題。例如,工業(ye) 體(ti) 係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部分重要領域存在“卡脖子”技術問題,發展麵臨(lin) 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等。工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綜合國力的根基,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國要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就必須要建設工業(ye) 強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大機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持續推動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用發展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塑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新型工業(ye) 化是相對於(yu) 傳(chuan) 統工業(ye) 化而言的,其疊加了信息化、數字化、服務化、智能化以及更好利用人力資源等新要求,有三個(ge) 基本特征。一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在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過程中,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ye) 化不僅(jin) 要重視經濟效益的實現,而且要關(guan) 注人民福祉的增進,讓工業(ye) 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二是以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賦能為(wei) 重要途徑。通過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能夠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水平。三是以新發展格局為(wei) 支撐。新型工業(ye) 化應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讓各類商品和要素資源充分暢通流動,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同時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全球範圍更好配置資源、開拓市場。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是我國在新形勢下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質,主要是指經濟的結構、效益、自主性、競爭(zheng) 力等;量,主要是指經濟的規模、增長速度等。新型工業(ye) 化將推動經濟的質和量在更高水平上協同並進。一方麵,新型工業(ye) 化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通過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製造業(ye) 創新能力、勞動生產(chan) 率、安全水平、能效水平等,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的經濟體(ti) 係和發展模式;另一方麵,新型工業(ye) 化強調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要求實現新型工業(ye) 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良性互動,並帶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這必然帶來內(nei) 需的持續增長,從(cong) 而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塑造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但總體(ti) 來看機遇大於(yu) 挑戰、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我們(men) 要保持戰略定力,更好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通過發展優(you) 質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先進製造,更好塑造經濟發展新優(you) 勢,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發展優(you) 質製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當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方麵,我國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一些低水平的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超出市場需求;另一方麵,一些產(chan) 業(ye) 發展尚不能適應消費升級趨勢,製約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的發揮,不利於(yu) 進一步激發內(nei) 需潛力。發展優(you) 質製造,就是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企業(ye) 加快產(chan) 品創新、服務升級、質量提升,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ge) 性化、多層級的需求。
二是發展智能製造,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充分發揮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整的供給優(you) 勢。我國製造業(ye) 門類齊全,多數材料、組件都能在我國找到本土供應商,高效協作的製造業(ye) 網絡不僅(jin) 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chan) 需求,而且能快速響應個(ge) 性化定製需求,形成了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整的供給優(you) 勢。然而,由於(yu) 部分產(chan) 品技術相對落後,製造工藝水平還不夠高,在性能和品質上與(yu) 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一些原材料和零部件還需要從(cong) 國外進口。發展智能製造,就是要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改造提升現有產(chan) 業(ye) ,提高產(chan) 品質量,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促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效率改進,實現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提升。
三是發展綠色製造,加快製造業(ye) 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我國豐(feng) 富的新技術應用場景優(you) 勢。我們(men)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推動“雙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這也是我國通過發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大舉(ju) 措。更好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積極推動新技術大規模快速應用和迭代升級,加大前沿技術攻關(guan) 力度,強化科技創新對工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我國市場規模巨大,具有豐(feng) 富的新技術應用場景,能夠為(wei) 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良好條件。發展綠色製造,就是要采用先進綠色技術對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ye) 進行綠色化改造,進一步完善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ti) 係。這不僅(jin) 能有效促進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帶來綠色環保產(chan) 業(ye) 的發展壯大。
四是發展先進製造,推進人才鏈和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我國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ye) 家的人才優(you) 勢。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ye) 家,這種人才優(you) 勢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就能夠釋放人才紅利,為(wei) 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先進製造業(ye) 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chan) 業(ye) 領域,不僅(jin) 體(ti) 現為(wei) 技術、工藝的先進性,也體(ti) 現為(wei) 製造模式、生產(chan) 組織方式和供應鏈等的先進性。先進製造業(ye) 的核心生產(chan) 要素就是人才。發展先進製造,就是要推動人才鏈和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打造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ti) 相互作用的良好創新生態,建立開放式創新平台,充分發揮我國人才優(you) 勢,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hui) 創新動力和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