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艾玎:根據她的意見,預算報告修改了兩處

發布時間:2024-02-26 16:2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2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多年從(cong) 事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全國人大代表、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艾玎,在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的一項建議,被吸納進了當年的預算報告。

  既是青年科學家,又是高校教師,艾玎還擔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hui) 青年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除了科研和教學之外,她還會(hui) 組織帶領相關(guan) 醫學學科的青年人才開展學術交流,接觸到全國各地的青年科研人員。這些優(you) 秀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長,一直是艾玎關(guan) 注的重點。

  她注意到,隨著近年來國家在科研經費上持續增加投入,從(cong) 事科研的優(you) 秀年輕人才數量也在快速增加。然而,相比於(yu) 每年快速攀升的申請量,有的青年項目獲得的資助率在下降。

  針對這個(ge) 現象,她提出建議,要加快青年人才培養(yang) ,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科研梯隊。根據青年人才的特征和類別,給予差異化的精準支持;加大對年輕科技工作者的培養(yang) 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

  在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天津代表團審議中,她現場也談到了這個(ge) 問題,引起大家的熱議。“沒想到,列席的工作人員中,有的就來自財政部。”艾玎說。

  2023年兩(liang) 會(hui) 還沒結束,她就收到了財政部的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您對《關(guan) 於(yu) 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yu)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等提出的意見很有針對性、建設性。財政部高度重視您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研究,根據您的意見,我們(men) 已在《報告》第26頁倒數第4行,增加“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在《報告》第27頁倒數第11行,增加“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

  收到這封信時,艾玎感到“特別激動”,她沒想到自己的建議“這麽(me) 快就會(hui) 得到回應”。

  2023年兩(liang) 會(hui) 後,她在很多地方都欣喜地看到了與(yu) 《報告》中增加的那兩(liang) 句話相對應的可喜變化,最顯著的變化是,青年科研人才挑大梁的機會(hui) 更多了,獲得的科研基金支持的力度更大的;從(cong) 前職稱、學曆和年齡等限製都在逐漸被打破。

  2023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其中明確,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應急科技攻關(guan) 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歲以下擔任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yu) 50%。穩步提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資助規模,將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45%以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原創、前沿、交叉科學問題研究。

  同時明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的負責人,申報年齡可放寬到40歲,且不設職稱、學曆限製。

  去年9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增設了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也就是說,本科生也有機會(hui) 獲得基金項目支持。有專(zhuan) 家評價(jia) ,這種從(cong) 國家層麵遴選出最優(you) 秀的本科學生,有基金支持來鼓勵其開展創新研究的做法,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少見的。

  此外,優(you) 秀博士研究生也有機會(hui) 自主選題,獲得基礎研究的基金支持。目前每個(ge) 項目資助強度30萬(wan) 元,資助期限為(wei) 2年或3年。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召開的基礎研究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主任竇賢康表示,2024年,自然科學基金委還將在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中單設賽道,專(zhuan) 門資助最高年齡不超過55周歲、平均年齡不超過50周歲的年輕科研團隊,給予其更多挑大梁、擔重任的機會(hui) ,推動其早日脫穎而出。

  “青年人才已經成為(wei) 我國科研創新的主力軍(jun) 。”2013年從(cong)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國執教至今,艾玎見證了我國青年科技人才規模的快速增長。

  據科技部統計,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北鬥導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戰略科技任務的許多項目團隊平均年齡都在30多歲。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優(you) 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wei) 技術創新的主力。

  年輕一代科技人才的職業(ye) 黃金期恰好與(yu) 我國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時間高度契合。培養(yang) 、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意義(yi) 重大。

  今年,艾玎繼續關(guan) 注青年人才培養(yang) 問題,觀察的問題較去年更為(wei) 具體(ti) ,建議包括增設“康複科學與(yu) 技術”一級學科,以及京津冀三地醫聯體(ti) 協同健康發展中,關(guan) 注青年醫護人才培養(yang) 和流動等問題。

  “很多人都在為(wei) 如何發揮好青年人才的力量提建議、做努力,”艾玎覺得很自豪,“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在這件事情上,我和整個(ge) 國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