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推動能源轉型 服務發展大局(走企業,看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4-02-26 16:34:00來源: 人民日報

  開欄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去年底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新時代的硬道理”。

  新時代新征程,廣大企業(ye)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創新動力、發展活力,有力支撐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本報今起推出“走企業(ye) ,看高質量發展”專(zhuan) 欄,展現部分行業(ye) 企業(ye) 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奮力前行的新實踐新成效,激勵廣大企業(ye) 穩預期、強信心、積極作為(wei) ,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guan) 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要加快推動關(guan) 鍵技術、核心產(chan) 品迭代升級和新技術智慧賦能,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2月中下旬,新一輪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局地,電力行業(ye) 又迎來一場保供挑戰。

  北京西城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總部,國家電力調度控製中心的大屏上,數字實時跳動,“智慧大腦”高速運轉,電話聲此起彼伏,一項項指令從(cong) 這裏傳(chuan) 向各地。

  千裏之外,位於(yu) 湖北武漢市的華中電網調度中心一派忙碌,“收到指令,500千伏鹹夢Ⅱ線覆冰較重,馬上安排人員融冰。”應急搶險隊伍隨即奔赴現場展開作業(ye) 。

  一場場挑戰考驗,一次次保供穩電,巍巍鐵塔,條條銀線,跨越山河,點亮萬(wan) 家。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國家電網扛牢能源保供首要責任,勇當可靠供電“頂梁柱”,爭(zheng) 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促進有效投資,服務發展大局,一張大電網覆蓋26個(ge) 省(區、市),供電人口超11億(yi) ,為(wei) 經濟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支撐。

  走進國家電網,追蹤一度電的“足跡”,感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蓬勃脈動。

  一度電的“含金量”

  累計建成35項特高壓工程,跨區跨省份輸電能力超3億(yi) 千瓦

  一度電,可以灌溉約0.14畝(mu) 田地,讓一隻節能燈亮約90個(ge) 小時……電力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

  川滇交界,白鶴灘水電站全力運轉。僅(jin) 需7毫秒,綠電便送達2000多公裏外的江蘇。得益於(yu) 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chan) ,綠電通過這條“高速公路”實現西電東(dong) 送,年輸送電量相當於(yu) 南京市半年的用電量,為(wei) 江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用電質量明顯提升,即使在夏冬季用電高峰,生產(chan) 線也能開足馬力。”江蘇常熟市龍騰特種鋼有限公司外協辦主任袁燕說,電網“升級”讓企業(ye) 擴產(chan) 的信心更足了。

  電網是電力輸送的“橋梁”。一頭是海量電源,一頭是千家萬(wan) 戶,每一度電的精細調度、可靠供應,離不開國家電網的硬實力。

  建強電網“大動脈”。國家電網累計建成“19交16直”35項特高壓工程,成為(wei) 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規模最大的電網,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超過3億(yi) 千瓦。

  構建靈活“調節器”。2023年在運抽水蓄能規模突破3300萬(wan) 千瓦,新型儲(chu) 能裝機累計超過2600萬(wan) 千瓦,持續提升電力係統調節能力。

  打造智慧“保障網”。一條綠色現代數智供應鏈,貫通1400多家企業(ye) 、3600多條生產(chan) 線,應急物資采購供應效率提升30%以上。建成全球最先進的新一代電磁暫態仿真平台,仿真效率提升3000倍以上。“仿真技術相當於(yu) 電力係統的‘作戰沙盤’,過去掃描分析主網架2.6萬(wan) 條線路、1.8萬(wan) 台變壓器的安全風險,需耗時10天以上,現在隻要不到5分鍾。”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郭強說。

  保障有力,才能應對有序。近日,國網運城供電公司在中條山腹地易覆冰區域,維護和加裝78套在線監測設備,針對16條輸電線路每2小時報送一次覆冰監測數據。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國家電網推動“源網荷儲(chu) ”協同發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確保了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穩定供應。2023年,我國全社會(hui) 用電量同比增長6.7%,其中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ye) 用電量同比增長11.3%。在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中,新動能正持續壯大。

  不僅(jin) 是能源保供,每一度電都發揮著綜合效應。

  重大工程穩投資。2023年,國家電網開工哈密—重慶等8項特高壓工程,投產(chan) 白鶴灘—浙江等6項特高壓工程,全年完成電網投資5381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2024年,以數智化堅強電網推動構建新型電力係統,預計電網投資規模將超過5000億(yi) 元。

  助力企業(ye) 降本增效。“有了‘節電管家’,去年我們(men) 升級了空氣壓縮機等高能耗設備,並對蒸汽餘(yu) 熱回收利用,省下100多萬(wan) 元電費。”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說。

  這個(ge) “節電管家”是國網安徽電力推出的一項新服務,能效診斷小隊對企業(ye) 設備的用能情況分析評估,並提出改進方案。聚焦供電服務熱點難點,截至2023年底,國家電網累計為(wei) 153萬(wan) 戶小微企業(ye) 零成本接電。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在浙江蘭(lan) 溪港,國網蘭(lan) 溪市供電公司在港口建成投運9台船舶岸電充電樁,平均每個(ge) 泊位每年可節省燃油245噸左右,減少各類大氣汙染物排放約20噸。

  “牽手”供電,最大轉供複電時長可縮短75%以上!2023年,上海金山與(yu) 浙江平湖10千伏線路互聯互保工程投運,讓省際邊界居民享受更可靠的電力供應,為(wei) 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作出貢獻。

  著眼全局,擔當使命,國家電網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一度電的“含綠量”

  風光新能源累計並網容量近8.7億(yi) 千瓦,利用率保持97%以上,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jun) 。

  走進福建晉江市濱江商務區,國網福建電力建設的占地3370平方米的公交充電站,成為(wei) 福建首個(ge) “光儲(chu) 充”一體(ti) 化直流快充站。“20分鍾就能充好約85%的電,能夠行駛170公裏左右。用電高峰時,還能給電網反向送電。”公交車司機趙印星是這裏的“常客”。

  “極熱無風”“晚峰無光”,風光等新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如何與(yu) 煤電等常規電源和儲(chu) 能設施“打好配合”?

  國家電網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係統,讓一度電的“含綠量”越來越高。

  強基礎,助力新能源“發得出”“用得好”。

  旋挖鑽機忙碌作業(ye) ,運輸車來回穿梭,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正酣。作為(wei) 我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首條外送特高壓直流工程,項目將接入光伏發電900萬(wan) 千瓦、風電400萬(wan) 千瓦,新能源電量占比超過50%。

  國家電網推動大型風光電基地和儲(chu) 能設施建設,目前,經營區風光新能源累計並網容量近8.7億(yi) 千瓦,利用率保持97%以上。

  促轉型,積極推動電能替代。

  在北京,通過實施居民“煤改電”等清潔取暖改造,每個(ge) 采暖季可減少510多萬(wan) 噸散燒煤消耗;在河北唐山,原有燃油重型卡車更換成電動重卡,數量達到近萬(wan) 輛……國家電網穩妥有序、因地製宜推動電能替代,在北方地區推動以電代煤清潔取暖,全麵開展全電景區、全電船舶等電能替代項目,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優(you) 服務,電力大數據賦能綠色發展。

  “根據電力碳排放計量係統,企業(ye) 可以更加精準地進行技改,提升產(chan) 品出口競爭(zheng) 力。”浙江東(dong) 飛輕紡有限公司統計主管徐靈慧說。去年12月,國網浙江電力推出的電力碳排放計量係統在龍遊縣投用,實現對全鏈條碳排放的實時計量。

  綠電綠證交易規模擴大。2023年國家電網完成綠電交易超610億(yi) 千瓦時,綠證交易超2300萬(wan) 張,不斷滿足客戶的綠電消費需求,促進全社會(hui) 節能降碳。

  一度電的“含新量”

  取得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等一批世界領先原創成果,帶動行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

  冰上雪蓮熠熠生輝,草原兒(er) 女喜迎來客。2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在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市開幕。

  “比賽期間,正處於(yu) 供暖保供、極寒保供期,為(wei) 確保冰雪盛會(hui) 召開,一係列高科技手段投入應用。”國網蒙東(dong) 電力“十四冬”保電呼倫(lun) 貝爾指揮分部副總指揮孟輝說。

  借力“數字孿生”,監測運行狀態。過去需2小時完成的作業(ye) 風控日報,如今隻需3至5分鍾。運用智能設備,實現高效巡檢。變電站內(nei) ,智能巡檢機器人沿著軌道穩穩經過一個(ge) 個(ge) 開關(guan) 櫃,兩(liang) 隻“眼睛”借助全息感知、紅外成像等技術自動巡檢。

  “過去‘保電’,靠拚體(ti) 力、拚時間。現在,我們(men) 是拚科技、拚效率,向智慧保電轉變。”孟輝說。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國家電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作用,為(wei) 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打破“卡脖子”技術,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繼電保護裝置是電網的‘貼身保鏢’,如同智能保險絲(si) ,在電力設備發生故障時正確‘跳閘’切除,可保障大電網安全。”南瑞集團三級顧問鄭玉平介紹。

  針對技術難題,南瑞集團下大力氣開展技術攻關(guan) ,實現操作係統和裝置器件100%自主可控。“以繼電保護裝置為(wei) 代表的電網二次設備,帶動上遊190餘(yu) 家企業(ye) 發展,年產(chan) 值達15億(yi) 元。”鄭玉平說。

  近年來,國家電網在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控製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領先的原創成果。2023年,獲授權發明專(zhuan) 利5715項,牽頭立項國際標準60項、發布21項。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國家電網牽頭成立新型電力係統技術創新聯盟,開展聯合攻關(guan) 、標準製定、成果共享,成員單位從(cong) 最初的32家擴充為(wei) 62家。

  產(chan) 業(ye) 帶動邁出新步伐。駐馬店—武漢、福州—廈門特高壓工程,直接帶動超過90家物資設備等供應商;甘肅玉門、遼寧大雅河等一批抽水蓄能電站拉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近600億(yi) 元……2023年,國家電網通過固定資產(chan) 投資帶動上下遊企業(ye) 投資超過1萬(wan) 億(yi) 元。

  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打開機械臂、識別作業(ye) 導線、剝切絕緣層、精準完成接引線,動作一氣嗬成。2月5日,新一代“黎明牌”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在天津靜海區完成首次0.4千伏帶電作業(ye) 。

  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帶領創新團隊,連續攻克絕緣、電磁幹擾等技術難題,將“黎明牌”作業(ye) 機器人從(cong) 第一代升級到第四代。“第四代機器人相比第二代,體(ti) 積縮小2/3、重量減輕1/3,滿足了複雜環境和狹小空間作業(ye) 需求。”張黎明說。

  撐起“一張網”,照亮發展路。國家電網公司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辛保安表示,公司將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履行戰略使命,奮發有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堅強的電力支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