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成效顯著 一組數據看“一核兩翼”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4-02-27 16:17: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liang) 翼”,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中之重。經過七年多的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已經全麵拉開。

  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發展樣板

  在大運河北端、長安街東(dong) 端的通州,塔吊林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dong) 六環路入地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入衝(chong) 刺階段。

  2023年年底,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shu) 館、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築”正式對外開放,人氣十足;“三大文化建築”所在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規劃總麵積超過3個(ge) 頤和園大小,也已成為(wei) 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緊臨(lin) 的大運河森林公園遊人如織,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裏實現旅遊通航,河畔的運河商務區已吸引注冊(ce) 企業(ye) 超2萬(wan) 家。

  今年1月,第二批北京市級部門完成搬遷,目前已有近3萬(wan) 名市級機關(guan) 工作人員在副中心辦公。一批央企、市屬企業(ye) 和民企相繼落戶副中心,不少優(you) 質學校和三級醫院在副中心建設分校、分院,大大提升副中心的公共服務水平。副中心與(yu) 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連續五年累計簽約項目210餘(yu) 個(ge) ,跨界道路已達10條,途經通州和廊坊燕郊等地的京冀首條跨省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北京地鐵22號線進入全麵建設階段。據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連續四年來保持每年千億(yi) 級投資強度,正在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樣板。

  100秒看北京城市副中心“生長”變化

  2016年,北京市提出全力推動市行政副中心建設。七年多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從(cong) 無到有,一座座地標建築拔地而起,用實力跑出了副中心速度↓↓↓

  數據看“一核兩(liang) 翼”新格局

  北京作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北京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liang) 翼”齊飛。通過一組數據來看“一核兩(liang) 翼”新格局↓↓

  從(cong) 2014年以來,北京堅持減量發展,著力治理大城市病,通過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產(chan) 業(ye) 、資源加速向外布局。

  十年來,北京市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ye) 務超2.5萬(wan) 件,超3000家一般製造業(ye) 和汙染企業(ye) 退出。

  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ge) ,4萬(wan) 餘(yu) 商戶陸續遷移至河北、天津等地。

  “一核”疏解,北京的中心城區正變得更加有序。“兩(liang) 翼”齊飛,建設與(yu) 承接堅持同步推進。

  目前,已有近3萬(wan) 名北京市級機關(guan) 工作人員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辦公。

  一批央企、市屬國企、外企相繼從(cong) 北京中心城區外遷,落戶副中心。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區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303.6億(yi) 元,按現價(jia) 計算,是2013年的2.2倍。

  作為(wei)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的雄安新區從(cong) 設立至2023年底,已累計開發麵積184平方公裏,4017棟樓宇拔地而起。

  央企已在此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

  17家北京市屬國企在雄安新區投資項目達100餘(yu) 個(ge) ;新建成的雄安新區中關(guan) 村科技園,目前已有35家企業(ye) 入駐,一期入駐率達90%以上,未來這裏將重點圍繞空天信息、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細分領域,加快產(chan) 業(ye) 和創新資源要素集聚。

  公共服務方麵,北京以“交鑰匙”的方式支持雄安新區3所學校、1所綜合醫院項目建設,目前已實現開學開診。北京5個(ge) 醫療衛生機構、40餘(yu) 所學校對接支持雄安新區相關(guan) 機構。

  北京在努力減量發展的同時,雄安正加速成長,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核兩(liang) 翼”格局日漸清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