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發布時間:2024-02-29 15:08: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張明(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ye) 的全球競爭(zheng) 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ti) 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拓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是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這對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從(cong)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到外資銀行、證券公司的準入,再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產(chan) 品創新,我國金融業(ye) 開放的腳步從(cong) 未停頓。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有序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國際資本,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同時,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與(yu) 日俱增,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落子布局。截至2023年9月末,來自5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持有中國債(zhai) 券3.3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實踐證明,境內(nei) 外金融資源的互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的互通,為(wei) 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利於(yu) 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ye) 的全球競爭(zheng) 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ti) 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求我們(men) 持續深化金融領域製度型開放,拓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香港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在加強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國際化程度高,是連接中國內(nei) 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2014年以來,中央支持內(nei) 地與(yu) 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先後啟動“滬港通”“深港通”“債(zhai) 券通”等,取得豐(feng) 碩成果,為(wei) 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寫(xie) 下生動注腳。麵向未來,應繼續把香港國際聯係廣泛、專(zhuan) 業(ye) 服務發達等優(you) 勢同內(nei) 地市場廣闊、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you) 勢結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努力把香港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為(wei) 拓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供強大助力。

  也要清醒認識到,金融對外開放不是“一放了之”,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複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金融對外開放必須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蹄疾步穩、有序推進。

  “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著眼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的明確要求。新征程上,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加強境內(nei) 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men) 一定能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