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議AI時看見農村
一群穿著深色西裝的全國政協委員走進駐地電梯,其中一位說到“ChatGPT”,馬上有人加入討論,“會(hui) 不會(hui) 有一天,AI(人工智能)要幫我們(men) 寫(xie) 提案”。
這是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一個(ge) 典型場景。“人工智能”作為(wei) 熱詞出現在會(hui) 場內(nei) 外的很多討論中。與(yu) 之相關(guan) 的,還有大模型、機器人、智能製造、自動駕駛、智慧醫療等。
3月5日,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xie) 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要全麵推進“AI+”行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談到,以人工智能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以大模型能力賦能重點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向智能化升級,成為(wei) 我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邁向高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3月10日上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在北京閉幕。會(hui) 前的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談起如何培養(yang) 創新拔尖人才,嚴(yan) 肅的會(hui) 場上出現了輕鬆有趣的一幕。倪閩景舉(ju) 起左手,中指和食指交叉放到鼻子上,帶著大家現場“做實驗”。他說,發現現象、產(chan) 生問題就是科學的開始。
倪閩景表示,科學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萬(wan) 物皆可研究。農(nong) 村地區也充滿了科普的資源,每一塊泥土、每一朵鮮花、每一片晴朗夜空都是科學探索的好機會(hui) 。
在“高科技”被熱議的同時,很多委員主動說起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
經濟界別的小組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委員會(hui) 副主任,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發言中談到,新質生產(chan) 力不能全集中在工業(ye) 領域,也不能隻聚焦“IT”數字經濟,人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油瓶子,都是“國之大者”“民之關(guan) 切”,委員們(men) 要多關(guan) 注、多支持。
劉永富指出,中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數量雖然很大,但成本偏高、質量不夠高。在分析我國木本油料發展遇到的困難時他認為(wei) ,並不缺乏政策支持,最大的問題在科技方麵,呼籲科技和金融支持農(nong) 業(ye) 發展。
3月8日,在全國政協民革界別的小組會(hui) 上,委員們(men) 討論上午發布的“兩(liang) 高”工作報告。有委員提到,數字經濟、新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許多新業(ye) 態,隨之而來的侵權違法犯罪行為(wei) 也更加複雜和多樣,建議“兩(liang) 高”多關(guan) 注。隨後,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馬傳(chuan) 喜就主動聊起了農(nong) 村的基層治理,“要對農(nong) 村地區給予高度重視”。
政府工作報告“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一項是這樣寫(xie) 的:“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ye) 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ye) 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xiang) 村。”
用人工智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對媒體(ti) 表示,當前,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農(nong) 業(ye) 企業(ye) 相關(guan) 人才缺口很大。要培養(yang) 能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數字科技應用於(yu) 農(nong) 業(ye) 的對口人才,以滿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需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秦珍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