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回應: 拓展空間功能 升級服務內容 更新服務場景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山東(dong) 省青聯副主席魏新說,各地打造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正成為(wei) 惠民服務的新場景,麵對群眾(zhong) 文化需求多層次、多方麵、多樣化的特點,要在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上齊發力,才能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新功能,在提供基礎性、常態化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使用率,升級服務內(nei) 容、更新服務場景。
魏新建議,首先要創新建設更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除了新建場館,還可以把閑置用地、廢舊廠房等城鄉(xiang) 可利用的場地、資源充分盤活,根據其本身具有的曆史文化元素和功能定位進行創意綜合改造,並在改建過程中,充分考慮群眾(zhong) 閱讀、藝術、餐飲等文化娛樂(le) 需求,讓老建築成為(wei) 新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其次,鼓勵更多文藝院團、美術創作機構、非遺傳(chuan) 承人等文化專(zhuan) 業(ye) 團隊和個(ge) 人主動參與(yu) 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合作成立藝術工作室等“雙向奔赴”的模式,合力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豐(feng) 富、更有創新意識的公益性文化活動。
再次,完善相關(guan) 政策、資金支持體(ti) 係,在保證正常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上,引入更多社會(hui) 力量積極加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運營、管理工作。通過他們(men) 專(zhuan) 業(ye) 的項目運作能力,適當增加部分市場化運營的項目以補充日常公益性服務,緩解成本壓力,最終形成一個(ge) 多維度、可持續、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矩陣。
此外,各類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還要學會(hui) 借力新技術,抓住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等重大機遇,以科技賦能新型公共文化服務。
(本報記者 韓 潔 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