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南來北往》:真實質樸是年代劇創作的誠意
【視聽觀察】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hui) 光明日報文藝部·主辦】
作者:李蕾
人們(men) 常將時代比作列車,以形容其發展變化的狀態,這個(ge) 比喻在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南來北往》中被具象化了:故事在1978年往返於(yu) 寧陽與(yu) 哈城之間的列車上拉開序幕,通過40年間一列火車上的人生百態,一群鄰裏間的人情冷暖,一對師徒間的薪火傳(chuan) 承,展示鐵路幹警的默默奉獻,彰顯鐵路事業(ye) 的蓬勃發展,見證偉(wei) 大時代的發展變遷。
一裏裏的鐵軌延伸著,一列列的火車奔馳著,在轟隆隆的車輪轉動聲裏,在嗚嗚嗚的鳴笛聲中,人物和觀眾(zhong) 的心情像那蒸汽機車開動時散發的濃煙似的,熱血升騰,激情澎湃。《南來北往》這部作品一開播就吸引了大眾(zhong) 的目光,首播收視率突破3%,微博話題#南來北往#的閱讀量超過23億(yi) 。這部劇之所以能成為(wei) 春節檔最受歡迎的“電子年貨”之一,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其主創陣容非常硬核:導演鄭曉龍和編劇高滿堂首次合作,還有一眾(zhong) 實力派演員加盟。幾乎每位主創的名字都是金字招牌。創作者既繼承了近年受市場推崇的現實主義(yi) 年代大劇的優(you) 良基因,如充滿年代感的精良製作、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手法,又設置了讓人耳目一新的人物關(guan) 係、別出心裁的敘事結構、鮮活生動的人物語言。
南來北往、上上下下的乘客,和見證並助推中國鐵路不斷發展的鐵路人這兩(liang) 條線索,以及劇中主要人物共同生活的鐵路大院,構築起一個(ge) 獨特的戲劇空間。當鏡頭在這三者之間來回切換,觀眾(zhong) 從(cong) 普通人的生活日常中窺見社會(hui) 發展和時代進步,厚重感和新鮮感撲麵而來。
作品從(cong) 全劇的核心人物汪新和馬魁這對鐵路警察師徒的視角切入講述。他們(men) 穿梭在這條鐵路上,不僅(jin) 在行車過程中保障旅客生命財產(chan) 安全,也肩負著維護沿線車站及屬地平安的職責使命。與(yu) 以往公安題材多聚焦重大刑事案件的偵(zhen) 破,側(ce) 重於(yu) 表現沉著冷靜的公安幹警與(yu) 心思縝密的犯罪分子之間智力與(yu) 體(ti) 力的對決(jue) ,強調故事的傳(chuan) 奇性、懸疑性不同,這一回《南來北往》開辟了一條生活化表達的創新之路,把鏡頭對準基層警察的日常生活,讓廣大觀眾(zhong) 真切體(ti) 會(hui) 到他們(men) 工作中的喜怒哀樂(le) 。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汪新滿腔熱情,卻性格毛躁,犯了被騙子騙錢、把送站的大娘抱上火車等錯誤;老警察馬魁曾被冤枉,受了十年牢獄之苦,一直對汪新父親(qin) 當年明明目睹案件發生經過卻不為(wei) 自己作證耿耿於(yu) 懷,心結難解。師徒倆(lia) 一開始針鋒相對,互相看不順眼,卻在反扒、巡線、打擊盜搶騙、打拐、緝毒等調查偵(zhen) 破大案要案、民生小案的過程中相知相惜,建立了默契,產(chan) 生了感情。在兩(liang) 人或刺激或嚴(yan) 肅或搞笑的日常工作中,默默奉獻付出的基層警察形象豐(feng) 滿了起來。
劇中圍繞一條鐵路、一趟列車,展開的不止有職業(ye) 榮譽,還有世情百態。“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鶴崗的,棉紡的,工廠的,馬上接班上崗的……大家出門在外不容易,相互照應照應!”電視劇開頭,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伴隨著列車員風趣幽默的話語,活靈活現地展開一幅時代群像圖。《南來北往》配角眾(zhong) 多,很多人物隻有幾場戲,但仍做到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一位老父親(qin) 雙目失明,以火車為(wei) 家,靠嗅覺四處尋找走失的女兒(er) ;一對情侶(lv) 因工作原因分隔兩(liang) 地,女人移情別戀,感情破裂;小溫州頭腦靈活,在火車上兜售新潮商品,發家致富;還有一腔熱忱的牛大力、虛榮怕事的姚玉玲、幽默實在的吳哥……在火車這個(ge) 特定的場景裏,人情世故、悲歡離合都浸潤在生活的肌理裏,使作品兼具現實深度、情感溫度和精神力度。
手打的家具、老式收音機,嘎嘎新的鳳凰牌自行車,大院中央的公共水池子,這些老物件提示著那段已經遠去的歲月,也見證著奮鬥者一路向前的腳步。時代的列車呼嘯而過,不停地朝前奔著,很多事情都變了,但也有很多東(dong) 西始終不變,比如鐵路警察對公平正義(yi) 的堅守、鐵路人對鐵路事業(ye) 的熱愛、普通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而這些是這部電視劇的人文內(nei) 核,也是中國影視業(ye) 乃至社會(hui) 發展的前行動力。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