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每滴水發揮最大價值!三北工程攻堅戰這樣擰緊“水龍頭”

發布時間:2024-03-25 11:1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年,我國全麵啟動三北工程攻堅戰。按照“節水優(you) 先”方針,攻堅戰實施過程中,精細算“水賬”,緊緊扭住開源節流這個(ge) “牛鼻子”。

  節水優(you) 先 擰緊工程用水“水龍頭”

  遼寧省彰武縣地處三北工程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核心區域,今年的治理工程現在已經開工。在彰武縣林草局,記者看到一張作戰圖,這張圖明確了今年彰武沙化土地治理、沙化耕地治理、防護林建設等各項重點任務。圖上紅黃藍三色小旗的圖標,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遼寧省彰武縣林草局副局長 商濤:我們(men) 對於(yu) 全域治理都提出了節水的要求,紅色小旗代表重度沙化區域,黃色小旗代表中度沙化區域,藍色小旗代表輕度沙化區域,不同的沙化程度,都有不同等級節水要求和標準。

  有了節水優(you) 先的明確要求,那麽(me)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該怎樣做呢?在彰武縣大德鎮的春季造林現場,記者看到,每個(ge) 樹坑裏都有兩(liang) 個(ge) 水袋。

  遼寧省彰武縣大德鎮林草站站長 屈利平:第一袋水栽完樹整個(ge) 這袋水全澆到這棵樹上。第二袋水采取滴灌的形式,自然滴灌讓它慢慢滲透,這樣所有的水不浪費,滲入到樹苗的根部,保證樹苗的成活率。

  一個(ge) 個(ge) 便攜可移動的水袋形成小型“微孔滴灌”,用水量僅(jin) 為(wei) 大水漫灌的十分之一,節水效果非常明顯。不僅(jin) 如此,當地還有很多“節水優(you) 先”的探索。在彰武縣四合城林場,工人們(men) 正在通過帶狀挖溝與(yu) 帶狀覆膜相結合的方式種樹,一個(ge) 種植期,每棵樹就可節水30公斤以上。

  節水優(you) 先,還要從(cong) 樹種的選擇上入手。此前,彰武治沙過程中為(wei) 了造林速度,曾經種植了大量速生的楊樹。然而楊樹非常耗費水資源,被農(nong) 民稱為(wei) “抽水機”。今年,彰武縣主要選擇蒸發量小、耐幹旱的樹種。

  遼寧省彰武縣林草局副局長 商濤:結合本地的水資源承載能力,選擇以元寶楓、樟子鬆、彰武鬆、油鬆等鄉(xiang) 土樹種和先鋒樹種,更替以往楊樹等耗水量大的樹種,提高營造混交林比例,節約水資源。

  量水而行 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價(jia) 值

  彭陽縣地處寧夏南部丘陵溝壑區,是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點區域。自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開展以來,當地量水而行,讓每一滴水發揮出最大價(jia) 值。

  在彭陽王窪鄉(xiang) ,趁著最近溫度回升,這裏已經開始植樹造林,運水車停在路邊,為(wei) 剛種下的樹苗灌上定根水。

  彭陽地處黃土高原中部丘陵溝壑區,降雨量少且集中在秋季,平時既缺水又水土流失嚴(yan) 重,水對當地來說彌足珍貴。為(wei) 了最大程度利用水資源,彭陽根據降水規律,用好雨水資源,累計建成各類灌溉蓄水設施431個(ge) ,年可攔蓄利用天然降水3460萬(wan) 立方米。此外,當地還建立庫壩河湖灌溉管理係統,把河流、湖泊、水庫中的水聯通起來,通過多級泵站進行聯調,確保現有水資源合理調配,讓水的利用更加精準。

  科學用水,綜合治理,彭陽在昔日的光山禿嶺營造起175萬(wan) 多畝(mu) 的人工防護林地,森林覆蓋率由建縣初的3%,提高到現在的20.68%,每年減少向黃河排放泥沙量1087萬(wan) 噸。

  寧夏彭陽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韓新生:你看這片林子,到現在已經有十年了,生長得很壯實。我們(men) 初步測算,水的利用效率從(cong) 過去的不到50%提高到現在的80%左右。

  今年,按照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規劃部署,彭陽計劃造林種草7.3萬(wan) 畝(mu) ,他們(men) 在原有科學用水的基礎上繼續創新,利用互聯網智能化手段開展數字化灌區建設。同時,當地還創新運維模式,采用政府+鄉(xiang) 鎮+企業(ye) +農(nong) 戶的用水模式,達到精細化管理,把有限的水資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來。

  保護生態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寧夏中衛市地處黃河與(yu) 騰格裏沙漠交匯處,既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在寧夏的重要攻堅區域,又是黃河中上遊十分重要的生態屏障。中衛將防沙治沙和水生態保護相結合,保護好這裏的濕地生態,高質量推進黃河“幾字彎”攻堅戰。

  今年是中衛市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關(guan) 鍵一年,計劃年內(nei) 完成治沙造林42.72萬(wan) 畝(mu) 。治沙造林,保護先行。在中衛騰格裏湖濕地,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岸邊的雜草,為(wei) 後續在湖中種植水生植物做好準備。

  寧夏中衛市林草局園林濕地科科長 戚穎:後續我們(men) 會(hui) 在岸邊以及淺灘上麵種水蔥、菖蒲、蘆葦之類的水生植物,這些水生植物對水體(ti) 有一個(ge) 淨化的作用,並且對我們(men) 整個(ge) 濕地豐(feng) 富生物的多樣性也會(hui) 起到一個(ge) 好的提升。

  通過在濕地種植水生植物、恢複岸邊植被、持續不斷進行水體(ti) 監測,促進了濕地生態的持續向好。而在中衛市,很多濕地都處於(yu) 沙漠之中,防沙治沙,不讓沙漠擴大,才是保護濕地的根本舉(ju) 措。在已經開始的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紮“草方格”。

  除了紮草方格,中衛市還種植灌木、灌草,這些灌木和灌草,靠自然降水就可以成活,相當於(yu) 在騰格裏沙漠中築起一道生態防線。

  寧夏中衛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 李創:保護濕地水生態是我們(men) 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舉(ju) 措,今年1月,我們(men) 中衛市在寧夏率先發布實行《濕地保護條例》,將15.56萬(wan) 畝(mu) 濕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進行更加有力的保護。

  今年,中衛還將實施騰格裏沙漠固沙鎖邊治理等19個(ge) 生態修複項目,其中的核心重點,是抓好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ti) 化保護修複項目,進一步構建健康穩定的生態係統。

  (總台央視記者 施韶宇 郭威 陶鵬飛 許國飛 劉誌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