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壬寅說虎”展集中呈現中國曆史上的虎文化
中新網香港2月10日電 (記者 索有為(wei) )2022年歲次壬寅,是十二生肖中的虎年。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文物館舉(ju) 辦“壬寅說虎”展迎賀新年,集中展現中國曆史上的虎文化。
記者10日了解到,是次展覽精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懷海堂所藏逾20項與(yu) 虎相關(guan) 的文物,包括書(shu) 畫、印章、陶瓷等。一枚公元前四世紀至前三世紀的銅虎鈕巴蜀印,銅虎造型生動,紋飾細膩。據介紹,四川古代巴蜀文化中尤其崇虎,虎紋在巴蜀兵器、樂(le) 器中大量流行,此印可能屬部落首領所有。
僧虎同眠圖在禪宗藝術中廣受喜愛。丁衍庸的《六祖調心圖》反映出人獸(shou) 雖為(wei) 異類卻殊途同歸,以及現實與(yu) 夢境纏結、人生如幻影的意象。
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高奇峰的虎作也亮相展覽。“二高”原學師隔山派,所繪多為(wei) 鳥蟲等小動物,後受日本現代畫影響改繪虎、鷹等大型猛獸(shou) 。背景也多襯托以月夜或是雪景,凸顯其凶猛特性。相較於(yu) 兄長高劍父,高奇峰的風格更趨寫(xie) 實。
曆代繪畫中,虎的形象有時也可親(qin) 可愛,甚至會(hui) 與(yu) 貓狸混淆。展品中的鄭家鎮漫畫《貓虎宗親(qin) 圖》造型誇張,虎與(yu) 貓、龐碩與(yu) 嬌小、花與(yu) 白形成了強烈對比。白貓似要“捋虎須”,兩(liang) 者眼神摩擦出奇妙火花。
展覽方表示,從(cong) 展品中可見虎祛邪噬魅的寓意,以及先民對虎的崇拜。在神話和文學中,虎往往伴隨著羅漢高僧和仙人,成為(wei) 其法力神通的印證。而藝術中各種虎的姿態和風格,也能反映文化交流,見證時代變遷。
據悉,港中大文物館每年在春節舉(ju) 辦生肖文物展,是次展覽的部分展品於(yu) 新春期間在銅鑼灣利園區以數碼化等方式呈現。因應疫情的最新情況,港中大文物館已暫停開放,推出“壬寅說虎”網上展覽,數天來瀏覽人數已超過2000人次。館方希望待疫情緩和後,實體(ti) 展覽可向公眾(zhong) 開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