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這個春節,世界同慶中國年

發布時間:2022-02-15 10:1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農(nong) 曆新年遇上冬奧盛會(hui) 雙喜臨(lin) 門帶給全球溫暖

  這個(ge) 春節,世界同慶中國年(環球熱點)

  本報記者 賈平凡

  不知不覺間,中國農(nong) 曆壬寅虎年的日曆已翻過了十幾頁。回望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國福”貼遍全球,“中國紅”映照世界。春節,以其特有的“中國年味”,拉近了中國與(yu) 世界的距離。

  今年,中國年巧遇冬奧會(hui) 。當純潔的冰雪盛會(hui) 與(yu) 熱烈的中國年味迎麵相遇,中國奏響了別開生麵的“冰與(yu) 火之歌”,再度向世界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國際範兒(er) ”越來越足的中國春節,不僅(jin) 向世界傳(chuan) 遞了溫暖和祝福,也向全球發出誠摯邀約:一起向未來!

  中國紅:點亮全球祝福

  意大利都靈的安托內(nei) 利尖塔、阿聯酋迪拜的哈利法塔、伊朗德黑蘭(lan) 的自由塔、日本的東(dong) 京塔……近日,為(wei) 慶祝中國農(nong) 曆新年,世界多地標誌性建築相繼點亮“中國紅”。此外,在全球範圍內(nei) ,紅“福”字、紅燈籠、春聯、剪紙、中國結等的春節元素隨處可見。《澳大利亞(ya) 人報》網站報道稱,中國新年已“成為(wei) 一項國際性慶祝活動”。

  今年,春節加冬奧,可謂雙喜臨(lin) 門、好事成雙。據塔斯社報道,中國人喜迎農(nong) 曆虎年。春節假期從(cong) 1月31日持續至2月6日。今年中國人還有一項特殊的假期安排——觀看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北京冬奧會(hui) 。

  雖然疫情陰霾仍未散去,但世界各地舉(ju) 辦了一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慶祝活動,營造出熱鬧喜慶的春節氛圍。

  在巴西累西腓,“慶新春、迎冬奧”燈光秀將老虎和冬奧等元素投影上牆,炫彩靈動,引人駐足;在英國倫(lun) 敦,新年彩燈和舞龍表演,將特拉法加廣場裝點得有聲有色、年味十足;在美國紐約,農(nong) 曆新年大遊行在法拉盛閃亮登場,超過60個(ge) 團體(ti) 、15輛花車和千餘(yu) 人組成各行各業(ye) 遊行方陣,吸引大量當地民眾(zhong) 冒著嚴(yan) 寒熱情參與(yu) ;在泰國曼穀,“點亮耀華力”春節燈光展在曼穀唐人街盛大開幕,近千盞燈籠照亮街道,各個(ge) 商鋪張燈結彩,選購唐裝、春聯和吉祥物件的人絡繹不絕;在西班牙馬德裏,除了文藝演出、中國菜烹飪比賽和博覽會(hui) 等一係列線上活動,“2022虎年西中春節公路跑”也在卡斯特利亞(ya) 納大道火熱開賽,成千上萬(wan) 人身穿象征中國傳(chuan) 統的紅色服裝參賽……

  “虎虎生威的中國年為(wei) 變動不居的世界增添了更多確定性。”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對本報表示,這兩(liang) 年,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國際關(guan) 係的不確定性仍在加劇。中國如期舉(ju) 辦冬奧會(hui) ,積極應對全球經濟挑戰,為(wei) 全球戰勝疫情和複蘇經濟注入信心和希望。

  “今年春節意義(yi) 獨特。”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學與(yu) 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少聰對本報表示,一是中國將在今年召開中共二十大,政治意義(yi) 重大;二是春節恰逢冬奧會(hui) ,吸引全球目光聚焦北京,成為(wei) 展現中國形象與(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平台;三是新冠肺炎疫情還在世界蔓延,中國在虎年的良好開局,極大提振了全球共同戰勝疫情的信心。

  中國年:憑借魅力“圈粉”

  中國年,吸引全球目光。今年,外媒對中國歡度虎年春節的觀察細致入微。

  塔斯社報道稱,春節期間,老虎形象的裝飾在北京街道上隨處可見,城市的商業(ye) 中心也擺放了許多老虎雕塑。北京的幾家購物中心也都“換上了虎裝”——為(wei) 外牆刷上了黑色和紅色的條紋。此外,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打扮成小老虎的樣子;帶有老虎特征的防護口罩很流行。不論是在北京街頭巨大的雕塑群還是在街邊攤位和商店出售的主題紀念品中,人們(men) 總能在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身旁看見一隻“老虎”。

  美國太空網的報道關(guan) 注到,2月4日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當天,遠在約3.2億(yi) 公裏外的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chuan) 回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會(hui) 徽的自拍視頻,慶祝冬奧會(hui) 開幕。中國航天員乘組用中國傳(chuan) 統的剪紙、春聯、紅燈籠等裝飾了空間站核心艙,成為(wei) 首批在太空慶祝農(nong) 曆新年的中國人。

  “今年壬寅虎年深得世界喜愛,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曾少聰分析,虎是極具文化魅力的生肖。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虎是威猛、力量的象征,也是吉祥的象征。世界需要虎虎生威的力量。其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逐漸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與(yu) 世界的聯係越來越密切,春節也隨之引起國際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另外,海外華僑(qiao) 華人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傳(chuan) 播者。近年來,海外華僑(qiao) 華人舉(ju) 辦春節活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吸引了更多外國民眾(zhong) 參與(yu) 其中。

  張頤武認為(wei) ,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wei) 中華文化在海外傳(chuan) 播提供強大支撐;6000萬(wan) 華僑(qiao) 華人分布世界各地,為(wei) 傳(chuan) 播春節文化做出突出貢獻;對北半球地區而言,春天到來的時間節點相近,都有萬(wan) 象更新、萬(wan) 物複蘇的美好寓意,大家期盼春天的心情是共通的;過春節在東(dong) 亞(ya) 地區早已是曆史傳(chuan) 統,而貼春聯、吃餃子等春節文化習(xi) 俗,極具包容性和多樣性,非常便於(yu) 在世界各國落地生根。

  春節期間,中國旺盛的消費力也引發外媒關(guan) 注。英國路透社報道稱,今年春節,局部散發疫情讓中國民眾(zhong) 對防疫仍不敢掉以輕心,減少了去飯店就餐。許多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裏的年輕人,選擇購買(mai) 飯店或超市已經做好的預製菜,帶回家加熱幾分鍾,作為(wei) 年夜飯。超市和飯店紛紛推出預製菜,滿足火爆的市場需求,東(dong) 坡肘子、佛跳牆等複雜難做的中國傳(chuan) 統菜肴尤受歡迎。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報道援引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說,今年春節假期前三天,中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1.37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恢複到了疫情前2019年春節假日同期的約71.5%,實現旅遊收入約1678億(yi) 元人民幣。北京冬奧會(hui) 的舉(ju) 辦帶動了中國民眾(zhong) 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春節假期前3天的滑雪門票訂單同比增長了33%。近程遊、鄉(xiang) 村遊、冰雪遊以及都市休閑、走親(qin) 訪友等旅遊需求逐步釋放,曆史文化街區、旅遊休閑街區和主要城市文化場所的客流量也有所增加。

  中國風:牽線民心相通

  為(wei) 慶祝2022中國農(nong) 曆虎年,春節前夕,聯合國郵政管理局推出兩(liang) 款中國虎年新品:《中國農(nong) 曆虎年》郵票版張和“世界語言”郵票主題絲(si) 巾。聯合國郵政管理局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hui) 期間開始發行生肖郵票,第一輪於(yu) 牛年(2021年)結束,第二輪“中國農(nong) 曆新年”係列從(cong) 壬寅虎年開始。

  此外,英國皇家鑄幣廠製作了超大虎年紀念幣,作為(wei) 生肖係列的一部分。成品展示了一隻躍起的老虎,旁邊有一個(ge) 漢字,在老虎的額頭上還可以看到另一個(ge) 漢字“王”。這枚硬幣有一個(ge) 小盤子那麽(me) 大,重達8公斤,因為(wei) 數字“8”是中國文化中的幸運數字。皇家鑄幣廠的克萊爾·麥克倫(lun) 南說:“皇家鑄幣廠於(yu) 2014年發布了生肖係列,將數百年的英國工藝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相結合。”

  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農(nong) 曆新年不僅(jin) 是有著中國血統人們(men) 的標誌,也成為(wei) 世界各地中國城的文化盛事,成為(wei) 任何國籍的人出門吃中餐或嚐試中餐食譜的理由。

  “春節是源於(yu) 中國的重要傳(chuan) 統佳節,包含豐(feng) 富的文化層次:在物質層麵上,春節有餃子、湯圓和年糕等特色美食;在精神層麵上,敬神和祭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文化習(xi) 俗上,貼春聯、舞龍舞獅、逛廟會(hui) 等活動,趣味性很強;在行為(wei) 層麵上,闔家團圓和走親(qin) 訪友,拉近了親(qin) 人和鄰裏的距離。”曾少聰說,春節文化在國際社會(hui) 已廣泛傳(chuan) 播。海外唐人街舉(ju) 辦的春節活動,也有不少外國朋友樂(le) 在其中。這是春節文化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最好例證。

  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語言學院院長、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拉傑卜表示,對中國來說,今年是一個(ge) 雙喜臨(lin) 門的年份,歡度春節,迎接冬奧。中國的喜事讓全球各地的人們(men) 感到喜慶和振奮。他說,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大的傳(chuan) 統節日,也是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契機,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無疑將提升全球經濟增速,給世界注入正能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