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網點須辦現金存取業務”劃出服務底線
豐(feng) 收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近日聯合召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人民幣現金服務工作座談會(hui) ,要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紮實做好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凡設有實體(ti) 網點的商業(ye) 銀行、農(nong) 信社等機構必須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
在人們(men) 的認知裏,商業(ye) 銀行就應該提供現金存取服務。然而,最近有兩(liang) 家民營銀行宣布將停辦現金業(ye) 務。其中一家銀行發布公告稱,經向有關(guan) 部門報備,將於(yu) 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ye) 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ye) 網點櫃麵和ATM機自助渠道。另一家銀行發布公告,3月1日起停辦櫃麵和ATM現金業(ye) 務。
這兩(liang) 家銀行的決(jue) 定,既顛覆了人們(men) 對於(yu) 商業(ye) 銀行的認知,也讓人擔憂其他銀行會(hui) 不會(hui) 跟進效仿。近年來,受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新業(ye) 務衝(chong) 擊,銀行現金存取業(ye) 務嚴(yan) 重縮水,不少銀行撤銷網點,未撤銷的銀行網點也減少ATM機數量和服務窗口。在此情形下,停辦現金業(ye) 務似乎是一個(ge) 趨勢。
一旦停辦現金存取業(ye) 務的商業(ye) 銀行不斷增多,不僅(jin) 影響消費者使用現金,進而影響正常的生產(chan) 生活,還將影響人民幣現金的流通和形象,會(hui) 對經濟社會(hui) 產(chan) 生現金業(ye) 務大幅減少乃至停滯的不良導向。同時,這也意味著金融服務能力下降,繼而影響銀行業(ye) 形象。
商業(ye) 銀行停辦現金業(ye) 務不符合相關(guan) 法律原則。《商業(ye) 銀行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的商業(ye) 銀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吸收公眾(zhong) 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ye) 務的企業(ye) 法人。這意味著銀行必須提供現金存款等服務。第二十九條規定:商業(ye) 銀行辦理個(ge) 人儲(chu) 蓄存款業(ye) 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wei) 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假如商業(ye) 銀行停辦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消費者的“取款自由”無疑會(hui) 受到影響。雖然宣布將停辦現金存取業(ye) 務的上述某家銀行表示,確需現金服務的,可轉賬至他行辦理,該行免收轉賬手續費,但這顯然給消費者增加了麻煩。因為(wei) 儲(chu) 戶與(yu) 銀行是契約關(guan) 係,所以銀行單方麵停辦現金存取業(ye) 務既違約又違法。
人民幣現金是國家法定貨幣,而人民幣現金服務是最基礎、最根本的金融服務。現金投放收儲(chu) 是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最基本的業(ye) 務,它在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服務實體(ti) 經濟、維護貨幣金融體(ti) 係穩定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現金淨投放6510億(yi) 元,這說明現金需求依然很旺盛。
現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對商業(ye) 銀行停辦現金存取業(ye) 務說“不”,及時且必要。不僅(jin) 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傳(chuan) 遞出鮮明的監管導向——即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是商業(ye) 銀行網點的服務底線,任何實體(ti) 銀行網點都不能隻算自己的成本“小賬”,還要肩負服務人民群眾(zhong) 、服務大局的社會(hui) 責任。
至於(yu) 辦理人民幣現金存取業(ye) 務產(chan) 生的服務成本,一方麵,商業(ye) 銀行必須意識到銀行網點隻有提供現金存取服務才能在競爭(zheng) 中不掉隊,否則銀行業(ye) 務縮水會(hui) 更明顯。另一方麵,要通過創新其他業(ye) 務去“消化”傳(chuan) 統業(ye) 務的服務成本。現金存取業(ye) 務即便不能給銀行帶來直接收益,也會(hui) 帶來多種間接收益。
譬如,辦理現金存取業(ye) 務,可以讓銀行網點保持基本人氣,也有利於(yu) 增加客戶,為(wei) 銀行拓展新業(ye) 務奠定基礎,還確保了銀行金融服務是健全的,對於(yu) 維護銀行形象和競爭(zheng) 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監管部門要求商業(ye) 銀行必須辦理現金存取業(ye) 務之外,商業(ye) 銀行也要認識到現金存取業(ye) 務的重要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