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運 總有一些瞬間刻在青春記憶中
2022年春運,如同之前曆年春運一樣,在平安收官後,漸漸沉入時間的長河,一點點消逝在人們(men) 的記憶中。
對旅客來說,2022年春運既是一次不顧疲憊的遠行,更是一次難得的團聚。對00後鐵路青年來說,2022年春運作為(wei) 他們(men) 職業(ye) 生涯中的第一次春運,既有全新的挑戰,更有快樂(le) 的成長。而對更多的鐵路青年來說,2022年春運如同已經刻在記憶裏的那些春運一樣,和家人的不舍離別、在崗位的不懈堅守,都是為(wei) 了旅客歸途的平安以及貨物的暢行,為(wei) 了讓那條“回家”的路變得溫暖、溫馨、平坦。
他們(men) 伸出援助之手 家的歸路變得溫暖
農(nong) 曆臘月二十七,浙江嘉興(xing) 站外雨夾雪,淅淅瀝瀝的雨雪,仿佛是催促著遊子歸家的腳步。嘉興(xing) 站內(nei) ,往返於(yu) 候車大廳內(nei) 的旅客腳步匆匆。00後客運員蔣佩聰的手突然被拉了一下,低頭看到一個(ge) 小朋友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隻見小朋友身上掛著一個(ge) 紅色愛心氣球,睡眼蒙朧的他因為(wei) 年齡小,還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思。
蔣佩聰向周圍旅客詢問,試圖找到孩子的父母,但無果。著急的小蔣拉著小朋友在候車室裏找親(qin) 人,在廣播多遍找人無果後,小蔣讓孩子騎在脖子上,紅色氣球明顯更高了,“這樣更容易被發現”。
十幾分鍾後,一名男子匆匆趕來抱住孩子。原來,這位“新手”爸爸也是一名鐵路職工,剛下夜班一大早帶孩子回老家過年,換乘時在候車室不小心睡著了。因為(wei) 孩子對爸爸的製服比較熟悉,穿工作服的蔣佩聰就被他拉著手不鬆開了。
2022年春運,像小蔣這樣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的故事很多,鐵路青年為(wei) 此付出的努力更多。比如合肥客運段的列車長王鎮。
1月30日,王鎮站在小區門口,接過愛人手裏的飯盒,聽著愛人不舍地嘮叨:“不回家吃飯,不在家睡覺,休息不好明天還怎麽(me) 跑車?”“明天就要過年了,我要早起,車也不好打,直接在車隊睡不耽誤事。”王鎮笑著說道。
2月3日,就在值乘的最後一個(ge) 班次到達合肥南站時,本該休班的王鎮接到了加開臨(lin) 客的調令……愛人發信息問她晚飯想吃什麽(me) ,短短的幾個(ge) 字王鎮打了又刪,刪了又打,最後回複了8個(ge) 字:“命令在身,暫不回家。”
2月9日,王鎮拖著疲憊的身體(ti) 坐在出租車上,看著窗外的萬(wan) 家燈火,心想終於(yu) 到家了。
“王鎮車長,安慶交路車長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被隔離,現在需要你接替上車,迅速到崗,可有難度?”“媽媽,你什麽(me) 時候回家啊?”“王鎮,都等你回來過年呢。”“王鎮車長,請問是否能出乘?”
麵對數條消息,王鎮平複了一下心情,迅速回複:“收到,王鎮具備出乘能力,可在15分鍾內(nei) 上站。”
出租車掉頭,駛回高鐵站……
不舍的淚水留給自己 回家的長路變得溫馨
臘月二十九,一趟列車緩緩駛離車站。列車上有一位特殊的旅客——由於(yu) 兒(er) 子潘高鵬春節不能回家過年,母親(qin) 趙春岩決(jue) 定陪兒(er) 子在工作崗位上過個(ge) 特殊年。她帶著親(qin) 手包的餃子,踏上了600餘(yu) 公裏的旅程。
潘高鵬不知道母親(qin) 的到來。趙春岩到了車間後,為(wei) 了不影響兒(er) 子工作,在白城工務段阿爾山線路車間畢書(shu) 記的帶領下,遠遠望著兒(er) 子在線路上忙碌的身影。“阿爾山的冬天太冷了,就這麽(me) 一會(hui) 兒(er) 就凍腳了。孩子們(men) 在外麵一幹就是半天,太辛苦了。”趙春岩說著眼睛就紅了。
“你第一次在單位值班,食堂給你準備了餃子。”晚飯時,畢書(shu) 記叫住了潘高鵬。
“這味道像我媽媽包的。”潘高鵬咬了一口說。
聽到身後腳步聲,潘高鵬疑惑地抬起頭,回頭看了一眼,瞬間瞪大了眼睛,哽咽道:“媽……媽!”潘高鵬雙手用力抱住母親(qin) 。
身為(wei) 鐵路青年,他們(men) 已經逐漸習(xi) 慣了與(yu) 家人聚少離多,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傳(chuan) 承。
“兒(er) 子,我的列車路過你們(men) 塘庫站。”2月9日下午,柳州供電段青年李金龍接到父親(qin) 的電話。李金龍的父親(qin) 李誌斌是南寧客運段的客運員,父親(qin) 想著利用經過塘庫站的時機,看一眼兒(er) 子。
春節,父子兩(liang) 人因為(wei) 工作,沒能一起過年——作為(wei) 工區裏的青年骨幹,又是工長,李金龍主動擔任了春節期間工區值守任務,等他休班回家時,父親(qin) 正好返崗。
接到電話,李金龍交接了手頭工作,提前半小時趕到車站,在站台上等著父親(qin) 的列車經過。
列車準點緩緩駛進站台,但作為(wei) 焦柳線的偏遠小站,列車並不會(hui) 在塘庫站停靠,隻是減速通過。為(wei) 了不錯過會(hui) 麵,兩(liang) 人通過電話提前商定好了車廂號。李金龍早早走到了站台的最前段,計劃在看到父親(qin) 的時候跟著列車跑上一小段路。與(yu) 此同時,李誌斌也擔心兒(er) 子看不見自己,早早地站在車廂窗口旁。
盡管列車經過時已經減速,但對於(yu) 李金龍來說,速度還是太快了。車廂經過時,李金龍隻能看到一個(ge) 模糊的身影在裏麵用力招手。他知道那是父親(qin) ,李金龍也趕緊揮手示意,並快步向前跑去,直到站台盡頭,然後目送列車駛向遠方。
他們(men) 毫不退縮 回家的“坷路”變得平坦
壯壯是李剛和宋芳芳的兒(er) 子,今年剛滿5歲。由於(yu) 工作原因,李剛對兒(er) 子的成長欠缺了很多陪伴。小壯壯有一個(ge) “畫家夢”,翻開他的畫冊(ce) ,一張張作品映入眼眶,有奶奶的、媽媽的、小動物的、小植物的……在眾(zhong) 多畫作中,一幅“特殊”的全家福最是顯眼,畫中壯壯挨著媽媽,爸爸的位置一直空著。
奶奶不解地問:“怎麽(me) 不把爸爸畫上呢?”壯壯噘著嘴,生氣地說:“我沒有爸爸,他隻愛工作不愛我!”奶奶苦笑著,不知道怎麽(me) 回答孫子。
“現在碰上了疫情,爸爸要堅守崗位,我們(men) 要給爸爸加油,壯壯是男子漢,要有男子漢氣概。”宋芳芳說。
要知道,李剛的工作崗位離家隻有幾公裏,卻曾經連續20多天沒有回家。孩子畫的這張“不完美”的全家福,對於(yu) 李剛來說,一直是個(ge) 遺憾。
作為(wei) 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的技術員,春運期間,李剛幾乎每隔一天都會(hui) 在寒冬深夜的鐵路線上,在高鐵線路開展養(yang) 護保養(yang) 工作。臨(lin) 近春運,鄭州市疫情出現反彈,宋芳芳作為(wei) 河南省骨科醫院脊柱科的護士,主動請纓前往抗疫一線。這對“夫妻兵”,已經第三年不能過一個(ge) 團圓的春節。
“再往前4.5公裏,就是我國和蒙古國邊境了,必須得保證每一趟出入境貨物列車的絕對安全暢行,這不僅(jin) 關(guan) 係著安全運輸,更關(guan) 乎著國家形象。”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青年蘇峰說。
蘇峰所在的集寧車輛段二連運用車間,是我國集寧到二連浩特這條鐵路線上唯一的貨物車輛列檢所,承擔著國際貨物聯運車輛技術檢查工作,負責著出國貨物列車最後一道關(guan) 卡和入境貨物列車首道關(guan) 卡的安全重任。
二連浩特與(yu) 蒙古國紮門烏(wu) 德隔界相望,今年春運以來氣溫驟降,一度達到零下40℃,沙塵暴能卷起指頭大的石子,晴空萬(wan) 裏頃刻間變成灰蒙蒙一片……
“這是一列由棚車、敞車混編的貨物始發列車,我們(men) 得把相鄰車輛的製動軟管連接起來,才能確保整列貨車運行。”蘇峰邁進軌道,蹲在兩(liang) 車中間,抓起兩(liang) 截製動軟管接在了一起,動作極其熟練,整個(ge) 過程僅(jin) 用5秒左右。
“低溫惡劣天氣尤其要緊盯車輛的管路,就怕密封圈受冷變形失效。”蘇峰的檢點錘上,隨時會(hui) 掛著三個(ge) 密封圈備用。每走到一輛車的中間部位,他都會(hui) 放緩腳步,彎下腰仔細聽是否有漏氣聲。
彎腰,起身,前進……這樣的動作蘇峰平均每天要做上4000次,平均每天行走3萬(wan) 步,一幹就是8年。
實際上,不僅(jin) 是在春運,無數鐵路人每一天都在用青春與(yu) 守望,保障著旅客的平安回家路。短短40天的春運,隻是這一切的縮影。
2022年春運已經接近尾聲,但他們(men) 並不會(hui) 有絲(si) 毫的放鬆,因為(wei) “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讓旅客體(ti) 驗更美好”的承諾,已經印在了他們(men) 的心裏,融入他們(men) 的血液裏。他們(men) 肩頭的“平凡工作”,還將繼續助推中國鐵路矗立在世界鐵路之巔。
通訊員 趙永強 王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wei)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2月24日 11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