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負擔?延長生育假或抬高女性就業“隱性門檻”
【今日關(guan) 注】別讓生育假成為(wei) “甜蜜的負擔”
生育假期延長會(hui) 不會(hui) 抬高女性就業(ye) 的“隱性門檻”,成為(wei) 她們(men) 的“甜蜜的負擔”?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幾位代表委員對延長產(chan) 假可能減損女職工權益提出擔憂。
如何在提高女性生育意願的同時,保護她們(men) 的職場權益?代表委員圍繞完善生育政策提出建議,呼籲建立生育假成本分擔機製。
延長生育假或抬高女性就業(ye) “隱性門檻”
自2021年8月國家出台三孩生育政策以來,各地相繼啟動地方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條例修改工作,密集出台鼓勵生育措施,延長產(chan) 假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生育相關(guan) 假期的延長無疑有利於(yu) 女性更好地恢複身體(ti) 機能,同時也有更多時間來照護嬰幼兒(er) 。各地產(chan) 假延長後,少則百餘(yu) 天、多則一年。
記者發現,對用人單位而言,增加的成本主要是生育相關(guan) 假期延長期間的工資成本和替代用工成本。一方麵,生育津貼還不能覆蓋女職工所有生育假期間的工資;另一方麵,職工長時間離崗,用人單位需要安排其他職工分擔工作或增加人手,要增加工資支出。
“這很有可能導致企業(ye) 選擇減少招聘女性。”全國政協委員、輝瑞中國企業(ye) 資深顧問馮(feng) 丹龍認為(wei) 。
這樣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曾經就有網友曬出某知名公司在招聘麵試單中要求填寫(xie) 近期是否有生育計劃,且該選項僅(jin) 限女性填寫(xie) 。近年來,女職工懷孕後被調崗、邊緣化、變相逼迫離職等現象屢屢出現在媒體(ti) 報道中。
多位代表委員認為(wei) ,如果生育假延長的成本全部由用人單位來承擔,可能會(hui) 抬高女性就業(ye) 的“隱性門檻”,使假期成為(wei) “甜蜜的負擔”。
為(wei) 男性承擔更多的育兒(er) 責任創造條件
“要提高生育率,就要從(cong) 女性視角出發,真正解除她們(men) 的後顧之憂。”馮(feng) 丹龍委員認為(wei) ,讓男性有條件承擔更多的育兒(er) 責任,是增強夫妻雙方生育意願的好方法。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不少地方在修訂政策時增設或延長了男性陪產(chan) 假,時長在7天~30天不等,多數是15天。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蔣勝男認為(wei) ,女性產(chan) 假與(yu) 男性陪產(chan) 假天數差異較大,不利於(yu) 這一製度真正發揮作用。
“出於(yu) 身體(ti) 恢複和哺乳需要,女性產(chan) 假的天數應該高於(yu) 男性陪產(chan) 假,但原本98天左右的產(chan) 假已經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各地新政中增加的生育假進一步加大了產(chan) 假和陪產(chan) 假的天數差異,使男性對育兒(er) 活動的參與(yu) 度並不高。”蔣勝男代表建議,將男性的帶薪陪產(chan) 假增加到30天~42天。
在有的地方,男性陪產(chan) 假執行情況堪憂。北京市總工會(hui) 一項調研顯示,41.78%的受訪職工沒有休過陪產(chan) 假,39%的受訪職工不知道單位是否提供陪產(chan) 假;有些職工雖然知道單位有陪產(chan) 假,但擔心影響工作主動選擇不休,其比例達到64.53%。對於(yu) 這種情況,馮(feng) 丹龍委員建議,要強製夫妻雙方共享生育獎勵假,可以同時休,也可以輪流休,確保男性休假的權利,“這樣可以減少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女性假期過多的顧慮。”
完善生育假成本分擔機製
怎樣讓政策更多地兼顧女性就業(ye) 與(yu) 生育的需求,讓生育福利真正“甜”起來?幾位代表委員提出:應完善生育假成本分擔機製,減輕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壓力。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hui) 經費審查委員會(hui) 原主任李守鎮建議,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推動靈活就業(ye) 等群體(ti) 參加生育保險。同時,提高生育保險待遇,擴大生育津貼的支付範圍,“在生育保險基金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將生育獎勵假期、陪產(chan) 假、育兒(er) 假等納入生育津貼支付範圍,減少企業(ye) 支出。”
李守鎮委員同時建議發揮工會(hui) 組織的作用,比如通過開展集體(ti) 協商,增加彈性工作製,既可以維護女職工權益,同時也保證用人單位的正常經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則認為(wei) ,可以按照一定標準,科學測算生育、養(yang) 育、教育等成本,在此基礎上,合理劃分政府、社會(hui) 、單位、家庭的成本分擔比例。推動形成政府主體(ti) 、家庭主責、各部門統籌、全社會(hui) 支持協同配合的良好局麵。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張菁 陳曉燕 郝赫
張菁 陳曉燕 郝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