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怎樣讓年輕人願意進工廠:專業的“鞋”要跟上產業的“腳”

發布時間:2022-03-09 10:47:00來源: 工人日報

  【怎樣讓年輕人願意進工廠③】專(zhuan) 業(ye) 的“鞋”要跟上產(chan) 業(ye) 的“腳”

  “改善職業(ye) 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產(chan) 教融合辦學體(ti) 製”“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快培養(yang)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連日來,不少代表委員支招職業(ye) 教育深化改革。“鼓勵年輕人當工人,首先要鼓勵他們(men) 上職校學技術,擁有一技之長。”作為(wei) 一名從(cong) 一線成長起來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技師學院青年教師、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冠軍(jun) 楊金龍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呼籲。

  “上職校同樣有出路”

  職校製造業(ye) 專(zhuan) 業(ye) 招生狀況直接關(guan) 乎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效果。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ye) 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認為(wei) ,有些孩子和家長不願選職校,“傳(chuan) 統觀念的根深蒂固、社會(hui) 分層的對立導致人們(men) 對技能職業(ye) 、技能從(cong) 業(ye) 者、職業(ye) 教育存在偏見。”

  上職校真的沒出路嗎?楊金龍代表認為(wei) ,出人頭地有很多種方式,在自己的行業(ye) 和崗位追求極致也是成功,“自己能走上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jun) 領獎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瓶頸期耐得住寂寞、能堅守初心。”

  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代表通道”上,“小工種冠軍(jun) ”王尚典的經曆也打動著人們(men)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錦西石化分公司車工、高級技師王尚典說:“一次意外讓我失去右手大拇指,隻能將左腳的足二趾移植到手上,在車床旁操作時,這個(ge) 新手指是沒有知覺的,我試著用食指掌控主導,創造出獨有的測量手法。2012年,我獲得第四屆全國職工技能大賽車工冠軍(jun) ,向所有人證明:小工種也一樣響當當。”

  優(you) 化職校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

  專(zhuan) 業(ye) 設置不均衡、師資力量較差等問題是職業(ye) 教育發展中的一些積弊。代表委員們(men) 認為(wei) ,近年來,隨著國家為(wei) 促進職業(ye) 教育良性發展出台一係列政策、職業(ye) 教育法提交修改等,職業(ye) 教育迎來新的春天。但當下,仍然要優(you) 化職校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不斷提升職業(ye) 教育改革成效。

  “一些職校未形成符合區域製造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業(ye) 體(ti) 係,缺乏能夠支撐區域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機製,致使製造業(ye) 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出現‘人才真空’現象。”蘇華委員在調研中發現,目前,我國部分職業(ye) 院校在專(zhuan) 業(ye) 建設方麵追求“大而全”,多而不專(zhuan) 、雜而不精。

  與(yu) 此相對的是,部分職校辦學定位出現偏差。楊金龍代表在調研幾所中職學校時發現,他們(men) 以“考上高職率”為(wei) 目標,重視文化課教學,弱化專(zhuan) 業(ye) 技術教學,職校的辦學性質幾乎發生了變化。

  而出於(yu) 生源減少、成本考量等因素,部分職校還出現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式微,甚至停招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武漢智能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純星介紹:“去一些職業(ye) 院校調研發現,車工、銑工、焊工等需要手動實操的部分傳(chuan) 統工種專(zhuan) 業(ye) 竟然沒有開設。”

  “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存在較大差異,不少專(zhuan) 業(ye) 與(yu) 現實產(chan) 業(ye) 需求脫節、培養(yang) 力度疲軟,比如裝備製造業(ye) 等需要硬件設備的實操性強的專(zhuan) 業(ye) ,有些學校出於(yu) 成本考量,很少購買(mai) 實訓設備。”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部分職校機械加工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上實訓課時,仍在使用電焊槍、氣焊槍、淘汰的數控機床學技能,汽修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沒有一輛汽車可修,隻能按書(shu) 本理論想象汽車故障。

  此外,很多職校的教師數量也不足。全國政協委員、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張恒珍發現,有的職校師生比沒有達到,輔導員也配備不齊,影響到人才培養(yang) 的成效。

  專(zhuan) 業(ye) 設置要匹配產(chan) 業(ye) 發展

  受訪代表委員認為(wei) ,要根據市場需求和勞動方式的變化,及時調整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推進職業(ye) 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深度融合、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全麵貫通。

  “我走訪調研了一些職校和企業(ye) ,有些校企合作定向培養(yang) 人才的模式不錯。”全國政協委員、國網宿州供電公司輸電帶電班班員許啟金介紹,有的企業(ye) 每年撥一些培訓資金給學校,學生在假期去企業(ye) 實習(xi) ,雙方協商後還可讓學生畢業(ye) 後留在企業(ye) 。

  楊金龍代表也為(wei) 自己所在職校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感到自豪,“我們(men) 每年都會(hui) 與(yu) 合作企業(ye) 密切交流,從(cong) 產(chan) 業(ye) 端倒推專(zhuan) 業(ye) 設置和課程內(nei) 容,力保每一個(ge) 學生所學專(zhuan) 業(ye) 都能無縫對接到企業(ye) 和崗位上。”

  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yang) 人才、現代企業(ye) 學徒製等實踐,都為(wei) 製造業(ye) 吸引年輕人、穩崗提供了探索經驗。但張恒珍委員也注意到,長期以來,對於(yu) 校企合作培養(yang) 人才,企業(ye) 的積極性相對較弱,建議通過多維融合完善職校與(yu) 科研院所、行業(ye) 企業(ye) 聯合培養(yang) 人才的機製,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的銜接,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錦州石化分公司裝置班長高穎明建議,推動專(zhuan) 業(ye) 設置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課程內(nei) 容與(yu) 職業(ye) 標準、教學過程與(yu) 生產(chan) 過程的對接,把專(zhuan) 業(ye) 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推動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深度融合。

  許玲委員認為(wei) ,要積極出台推動產(chan) 教融合的配套實施細則,包括政策、資金支持等,為(wei) 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製度環境。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吳迪

  吳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