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賈樟柯:將曆史文化遺產和博物館納入義務教育教學體係

發布時間:2022-03-09 11:2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

  將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博物館納入義(yi) 務教育教學體(ti) 係

  話題·曆史文化學習(xi)

  全國人大代表賈樟柯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希望能夠在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變中,加入體(ti) 驗式的曆史文化學習(xi) ,讓學生在旅遊觀光中還能夠學習(xi) ,真正沉浸在曆史文化裏麵。“這對於(yu) 提升國民素質,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學習(xi) 和傳(chuan) 承都非常有意義(yi) 。”

  5年的人大代表履職經曆,讓賈樟柯學習(xi) 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從(cong) 一開始隻關(guan) 注與(yu) 自己職業(ye) 相關(guan) 的事情,到開始關(guan) 注熱點、民生,賈樟柯這幾年的議案有了明顯的變化。

  2020年,賈樟柯關(guan) 注的老年人“數字鴻溝”議題,經大會(hui) 提出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jue) 。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時候,還被寫(xie) 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今年,賈樟柯帶來的議案是,“為(wei) 中小學生製定曆史文化名錄,將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博物館納入到義(yi) 務教育教學體(ti) 係之中”。

  體(ti) 驗式的曆史文化學習(xi) 是一舉(ju) 多得的教學模式

  北青報:今年您帶來的議案是什麽(me) ?

  賈樟柯:今年我的議案是“為(wei) 中小學生製定曆史文化名錄,將曆史文化遺產(chan) 和博物館納入到義(yi) 務教育教學體(ti) 係之中”。它是我的切身感受,也跟我的生活環境——山西,有很大關(guan) 聯。

  山西是目前中國國家地上文物遺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有很多世界文化遺產(chan) 和曆史遺跡,也有很多博物館,山西每個(ge) 城市都有博物館,可以說,對曆史遺跡的保護梳理非常完善,但目前並沒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特別是沒有跟教育發生密切關(guan) 聯。

  反觀日本以及歐美的一些國家,它們(men) 博物館的曆史文化遺跡體(ti) 驗式教學就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這在國內(nei) 是比較缺失的。

  2021年,中小學“雙減”政策開始實施,這是一個(ge) 契機,我希望能夠從(cong) 過去的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改變中,加入體(ti) 驗式的曆史文化的學習(xi) 。這是一個(ge) 綜合的學習(xi) ,除了增強對中國曆史的興(xing) 趣愛好,也能培養(yang) 對於(yu) “美”的觀察和發現。因為(wei) 很多曆史遺跡,不論是從(cong) 建築角度,還是藝術角度,都具有高度美感,可以說,這是美育教育很有效的途徑。

  未來人才的競爭(zheng) 除了科技競爭(zheng) ,美學競爭(zheng) 也很重要,這樣體(ti) 驗式的曆史文化學習(xi) 是一舉(ju) 多得的教學模式。我們(men) 國家有海量的博物館,海量的曆史遺產(chan) ,可以梳理出一個(ge) 適合中小學生的名錄,編寫(xie) 相關(guan) 教材,因地製宜,製定合適的路線,讓學生在旅遊觀光中學習(xi) ,真正沉浸到曆史文化裏麵。我想這對於(yu) 提升國民素質,特別是對於(yu) 中國文化的認同、學習(xi) 和傳(chuan) 承都是非常有意義(yi) 的。

  應建立影像表達自我的基礎教育

  北青報:近年來短視頻行業(ye) 火爆,近期,我看到您與(yu) 短視頻創作者張小策談了電影和短視頻之間的關(guan) 係,您是怎麽(me) 看待短視頻的?

  賈樟柯:短視頻近些年發展得很快,目前來說,它和電影是互相借鑒的趨勢,短視頻同樣也是信息載體(ti) ,現在大量的信息都是通過短視頻來發布的。有個(ge) 誇張的說法是,人人都是短視頻創作者。過去每個(ge) 人都要學習(xi) 寫(xie) 作文,因為(wei) 文字是傳(chuan) 播個(ge) 人信息和社會(hui) 信息很重要的載體(ti) ,現在視頻也成為(wei) 了這樣的載體(ti) ,社會(hui) 應該做好準備,應該建立影像表達自我的基礎教育,我覺得這個(ge) 很重要。

  實際上,短視頻對電影行業(ye) 有很好的啟發,因為(wei) 它的互動性很強。因為(wei) 短視頻雖然短,還呈現碎片化,但確實有集中信息的有效傳(chuan) 達,這些都是媒體(ti) 發展中很好的借鑒模式。

  我也看到短視頻其實在向電影學習(xi) ,很多短視頻作者也開始建構更加具有整體(ti) 性、結構性的作品,而不單是碎片式的淩亂(luan) 、簡單,我覺得電影和短視頻之間是相融相通的。

  北青報:您覺得短視頻的優(you) 勢跟弊端有哪些?

  賈樟柯:我覺得談不上優(you) 勢與(yu) 弊端。短視頻是新興(xing) 的信息傳(chuan) 播載體(ti) 。在短視頻之外,人們(men) 還有其他的信息傳(chuan) 播渠道,像傳(chuan) 統媒體(ti) 的寫(xie) 作方法也深入人心,隻不過現在轉換到新媒體(ti) 、微信公眾(zhong) 號這種方式去傳(chuan) 播。短視頻不是孤立存在的,並不是說以後完全依賴短視頻了。

  我覺得短視頻還有發展空間。從(cong) 短視頻的創作來說,它跟電影早期的單鏡頭和短片創作有很大的相似性。短視頻的新是新在傳(chuan) 播,互聯網時代短視頻擁有極大的傳(chuan) 播量。特別是5G時代,海量的短視頻能夠快速傳(chuan) 播下載,過去的網絡鴻溝被打破,信息傳(chuan) 播的速度就很快很快。

  影像作品被二度創作時

  需獲得版權人、著作權人同意

  北青報:很多平台上的自媒體(ti) 將影視作品分割成幾個(ge) 片段或做成電影解說播放,您如何看待?

  賈樟柯: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來說,我認為(wei) 確實有版權方麵的隱憂,因為(wei) 這些影像作品被二度創作時,原則上是需要獲得版權人、著作權人同意的。

  每個(ge) 作者對重新剪輯編輯素材的態度並不一樣,有的人覺得作品被調侃,被解說,都是可以的,但有的人就覺得破壞了自己作品的本意。就我個(ge) 人而言,我長達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作品《站台》,網上7分鍾就講完了。雖然我覺得它也是傳(chuan) 播,讓很多沒看過這部作品的人知道並簡單了解這部作品,另一方麵,從(cong) 某種程度上說,把這部作品簡單化了,畢竟7分鍾很難概括整個(ge) 影片內(nei) 容,因為(wei) 電影裏有時間感,有對於(yu) 中國80年代曆史的細致描繪。

  版權使用確實需要規範。如果獲得授權,作者願意你這樣去使用,那就可以自由使用。但一些最新的影片,很多還在版權收益期,也就是說檔期都還沒過,這種幾分鍾說電影已經出現了,確實對電影創作者是一種困擾,我覺得需要規範。

  文/本報記者 劉藝龍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