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需打通淤點堵點

發布時間:2022-03-09 11:2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需打通淤點堵點

  本報評論員 栗玉晨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養(yang) 育負擔。如何讓更多家庭提高生育三孩的願望,打消生育三孩的顧慮,是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熱點之一。充分發揮放開三孩政策正向效應,加快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已形成廣泛的公眾(zhong) 期待。在此過程中,打通更多淤點堵點無疑需要堅持係統觀念統籌謀劃。

  202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為(wei) 1.3,2021年全國人口淨增長僅(jin) 48萬(wan) 人。利用“十四五”時期這一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延續人口紅利,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添活力,已是各界的廣泛共識。在此背景下,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相繼放開,包括延長產(chan) 假、增加育兒(er) 假等在內(nei) 的一批支持生育的政策措施開始實施。

  由於(yu) 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就業(ye) 等淤點堵點尚未徹底疏通,放開三孩政策效果與(yu) 支持生育的預期之間尚有差距。去年廣東(dong) 省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67%的受訪者認為(wei) 年輕夫婦生兩(liang) 個(ge) 孩子最合適,認為(wei) 生三個(ge) 以上孩子最合適的為(wei) 7%;50歲以下的育齡人群中,表示自己有生育二孩意願的比例為(wei) 26%,明確表示沒有生二孩意願的達55%。因為(wei) “養(yang) 不起”“帶不了”,所以“不敢生”“不願生”,已成為(wei) 支持生育政策執行過程中的“攔路虎”。

  在這種情況下,亟須堅持係統觀念,梳理加快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麵臨(lin) 的淤點堵點問題,將頂層設計、實踐需要、公眾(zhong) 企盼統一起來,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切中要害,從(cong) 根本上調動生育意願,激發整體(ti) 效應。

  “將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費用納入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被寫(xie) 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是針對家庭所麵臨(lin) 的這個(ge) 年齡段嬰幼兒(er) 奶粉、輔食、保姆、早教等不菲支出作出的補償(chang) 性製度安排。此舉(ju) 將擴大子女教育項下個(ge) 稅附加扣除,有效降低家庭養(yang) 育成本。

  由於(yu) 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不足,0到3歲嬰幼兒(er) 照料絕大部分都由家庭自己承擔。如果完全由母親(qin) 撫育,無疑還會(hui) 造成女性職業(ye) 中斷,導致更多女性選擇為(wei) 了職業(ye) 而晚育或不育,對我國優(you) 化人口結構、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等產(chan) 生負麵影響。打通這方麵的淤點堵點,需要完善托育服務體(ti) 係的頂層設計,強化土地、住房、財政、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清單。

  完善有力的生育保險製度可以促進職育平衡,保障女性在生育期間的工資和各項福利待遇,有利於(yu) 減輕企業(ye) 對生育成本的分擔。參加本次全國政協會(hui) 議的全國政協委員王煜宇建議,修改《社會(hui) 保險法》,將原有僅(jin) 覆蓋與(yu) 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建立了勞動關(guan) 係的職工,拓展到除退休人員以外所有的醫保參保人群,建立覆蓋全民的生育保險製度,加快形成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法治保障體(ti) 係。

  在製定公共服務政策時,還需探索提供居民初育年齡後延生殖健康服務需求。盡快將一些輔助生殖的技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圍,幫助有生育意願的家庭盡早圓夢,當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題中之義(yi) 。3月26日起,宮腔內(nei) 人工授精術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將納入北京地區醫保甲類報銷範圍。這是我國首次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範疇,可望產(chan) 生積極的示範帶動效應。

  中國人口發展已進入重要轉折期,隻要我們(men) 堅持係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協同性推進,從(cong) 公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入手,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理想一定能盡早照進現實。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