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換代充”電動自行車充電櫃逐步亮相北京
電動車無須“上樓” 僅(jin) 需一分鍾完成換電
“以換代充”電動自行車充電櫃逐步亮相北京
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際,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江浩然在《關(guan) 於(yu) 在細分領域中大力推廣電動自行車換電業(ye) 務的提案》中提到,近幾年,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和使用所造成的火災頻發,造成了很大的財產(chan) 損失和嚴(yan) 重的人員傷(shang) 亡。他建議通過“以換代充”解決(jue) 電動自行車補能問題,可在即時配送和居民日常等高頻使用領域做重點推廣。
何為(wei) “以換代充”呢?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在探訪中發現,北京部分地區已經落地了供電動自行車換電的充電櫃,隻需要一分鍾就可以為(wei) 電動車更換電池。在采訪中,記者獲悉,目前這種充電模式更受騎手歡迎,受電池匹配和價(jia) 格影響,這一模式在普通居民中還有待全麵普及。
同樣,換電櫃盡管很方便,但對於(yu) 運營企業(ye) 來說,小區難進、場地難落、成本較高等問題導致換電企業(ye) 推廣麵臨(lin) 困難。
道阻且長,但近期北京市已經發文明確推動電動車換電模式在京發展。據悉,北京將按照“充(換)電櫃為(wei) 主、充電樁為(wei) 輔”的原則,大力推進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
一分鍾實現換電
換電櫃受騎手歡迎
日前,北青報記者探訪了位於(yu) 北京市經開區榮京東(dong) 街地鐵站附近的一組集中充電設施。整組設施的核心部分由3排共計30個(ge) 充電樁以及2台共計24個(ge) 電池倉(cang) 的換電櫃組成。不時有附近上班族和快遞外賣騎手到這裏,為(wei) 電動自行車充電和換電。
北青報記者發現,充電樁主要是附近的上班族使用,市民將車推進車棚內(nei) ,隻需掃碼就可直接充電,操作簡單便捷。據附近上班族介紹,一般來說,會(hui) 幾天過來充電一次,上班時將車推進來充電,下班時取走就充滿了,充滿電需要1元錢左右。
而一旁的換電櫃占地2個(ge) 平方米左右,不時有外賣、快遞小哥過來換電。他們(men) 掃碼後將缺電的電池放入空電池倉(cang) ,然後在另外的倉(cang) 裏取出滿電的電池,整個(ge) 過程不過一分鍾。
充電櫃非常類似“共享充電寶”和“智能快遞櫃”的組合。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榮京東(dong) 街地鐵站附近的這組集中充電設施是平台企業(ye) 哈囉出行旗下小哈換電與(yu) 當地街道合作建設的一塊集充電樁與(yu) 換電櫃於(yu) 一體(ti) 的場地。
小哈換電京津冀區域經理陳冬介紹說:“鋪設充電樁能將充電的火險隱患從(cong) 室內(nei) 轉移到室外,但換電櫃以換代充的模式可以更好地解決(jue) 這一問題。我們(men) 過去半年,已在北京各地鋪設了300多台換電櫃,基於(yu) 普通市民給電動車充電的頻次,每台換電櫃可服務大約100位居民用戶。計價(jia) 方麵,我們(men) 設置了兩(liang) 種套餐,可以選擇每月299元無限次換電,也可選擇99元20次換電。”
一家外賣平台的小哥介紹,他每天忙著送單,一天需要換電兩(liang) 次才可以滿足需求,換電相比於(yu) 自己充電,節約了很多時間,明顯方便許多,要是價(jia) 格能降低點就更好了。
受價(jia) 格和電池匹配限製
居民使用較少
在探訪中,北青報記者發現,盡管操作簡單且無需等待,但受價(jia) 格和電池型號等限製,居民目前還在依賴充電樁,使用換電櫃的人不多。換電櫃主要是高頻使用電動車出行的快遞外賣小哥選擇,他們(men) 會(hui) 選擇包月套餐給車輛換電池。對於(yu) 普通市民來說,即使是99元充電20次,也不如充電樁劃算。
據小哈換電技術副總裁王政介紹,事實上,企業(ye) 在推廣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及現階段難點:一是存量車改為(wei) 使用換電電池,需增加相應轉接配件,但由於(yu) 無明確的國家及行業(ye) 標準、也無政府主管/主理部門,找不到相應措施依據或可能無法符合現有規範。二是現階段換電網點密度不高,由於(yu) 其天然重資產(chan) 屬性、落地城市也會(hui) 遇到場地租金、商業(ye) 電價(jia) 等各種高企的運營成本,網絡建設速度無法有效加快服務廣大市民用戶。
三是相較於(yu) 傳(chuan) 統充電,如居民家中私樁充電的家用電費,單純由運營服務商提供的換電服務價(jia) 格對比偏高,單純從(cong) 性價(jia) 比角度考慮,會(hui) 導致居民消費接受度低。
政協委員建議
推廣換電模式普及應用
那麽(me) ,使用電動自行車的市民到底如何充電呢?近幾年,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和使用所造成的火災頻發,造成了很大的財產(chan) 損失和嚴(yan) 重的人員傷(shang) 亡,隨著“禁止電動車及電池”上樓的規定落地,不少市民尋找在社區或者單位的充電樁充電。
全國政協委員江浩然提案中提到,針對此問題,常見的解決(jue) 方案是配套建設充電樁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可以避免室內(nei) 充電造成的人員傷(shang) 亡,但無法完全滿足騎手、居民的補能需求,車輛電池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還是無法得到解決(jue) 。
為(wei) 此,他建議,通過“以換代充”解決(jue) 電動自行車補能問題,就成為(wei) 了一個(ge) 高效、安全的途徑,可在即時配送和居民日常等高頻使用領域做重點推廣。
在調研中,他發現,換電模式雖屬於(yu) 服務民眾(zhong) 、保障安全的業(ye) 務,但也屬於(yu) 重資產(chan) 投入。目前,大部分物業(ye) 按照商業(ye) 模式收取電費價(jia) 格和場地租金,使得點位運營成本遠高於(yu) 換電櫃和電池的折舊成本,運營企業(ye) 為(wei) 維持平衡定價(jia) 較高,導致居民接受度有限,服務項目推廣不利。
他建議,鼓勵有條件的城市試點推廣電動自行車換電模式。建議各部委與(yu) 平台企業(ye) 共商,效仿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城市的做法,商定試點城市名單。在試點的城市,打好政策、市場及推廣“組合拳”,加大打擊違法充電行為(wei) 、專(zhuan) 項補貼換電企業(ye) 及居民換電行為(wei) 等,打造全國標杆範本,加快換電模式普及應用。
文/本報記者 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內(nei) 存
年底前力爭(zheng) 居住區充電設施基本覆蓋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換電模式在京已得到官方認可。2022年2月中旬,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hui) 辦公室(即北京市城管委)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本市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管控的實施方案》,將工作目標設定為(wei) :在2022年底前力爭(zheng) 全市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基本覆蓋。
對於(yu) 現有居住區,鼓勵各區(地區)因地製宜,按照“充(換)電櫃為(wei) 主、充電樁為(wei) 輔”的原則,大力推進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按照市民群眾(zhong) 實際充電需求配建充電接口,鼓勵推廣更具安全性的換電櫃。
對無固定停放場所、無電源條件、場地資源緊張的居住小區或平房院落,鼓勵結合路側(ce) 停車及電源條件,研究在小區周邊有條件的公共場所、邊角地、橋下空間及支路、次幹路,按照“充(換)電櫃為(wei) 主、充電樁為(wei) 輔”的原則試點建設公用充電設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