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90後當代裝置設計師黃鹿:探索植物與空間的可能性

發布時間:2022-03-17 10:28: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90後當代裝置設計師黃鹿:探索植物與(yu) 空間的可能性

  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楊芮雯

  “我認為(wei) 植物擁有生命的痕跡,生命的號召力更能引起共鳴,所以我做裝置藝術在選材上的理念是,盡量以植物或者比較環保的材料為(wei) 主。”

  初次見到黃鹿,她身著一身黑色長裙,一頭烏(wu) 黑的長發配上淡淡的妝容,端莊中透著典雅和知性,“極簡”一詞完美詮釋了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她的作品也和人一樣“獨特”。

  1992年出生於(yu) 德陽什邡的黃鹿,2015年畢業(ye) 於(yu) 四川美術學院插畫專(zhuan) 業(ye) ,一段特別的花藝經曆,讓她踏上了裝置藝術的旅程並走上了國際舞台。現在的她不僅(jin) 是當代裝置設計師,也是世界花藝大師 Tom De Houwer與(yu) 日本草月流花藝大師川名哲紀的得意門生。

  一次花店的經曆讓她決(jue) 定從(cong) 事植物相關(guan) 的工作

  在黃鹿和植物的“緣起”之前,她畢業(ye) 的第一份工作是遊戲設計,但她直言這份工作並不適合她。“我是四川美術學院第一屆插畫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那時候國內(nei) 的插畫市場還沒有起來,所以我也沒做這個(ge) 。一次我偶然路過了一家花店,和一個(ge) 小姐姐學習(xi) 插花還蠻開心的,從(cong) 那開始我下定決(jue) 心要做和植物相關(guan) 的工作。”

  心中悄悄埋下的種子很快就長成了參天大樹。在遊戲公司工作一年後,黃鹿辭職應聘到了一家婚慶公司,負責婚禮場地的鮮花擺飾,這也是她成為(wei) 裝置藝術家的突破口。花藝加上學藝術的出身,她在審美上更加有自己獨特的敏感性。

  “裝置藝術用通俗的語言講,其實是藝術家或者創作者在一種特定的環境裏邊,就是利用你身邊能接觸到的任何物質,進行一個(ge) 藝術化的選擇重組,去完成的一個(ge) 新的藝術形態。材料+場地+創作者的情緒=藝術形態,其實最終它就是服務於(yu) 一個(ge) 空間的一種藝術形態的表達,可能跟雕塑會(hui) 有一些相似,但是在本質上又有一些不相似的地方。”黃鹿說。

  參加花藝圈“奧斯卡”代表中國花藝師站上國際舞台

  特殊的天賦和熱愛讓黃鹿在裝置藝術這條路上越來越順暢,她堅信機遇從(cong) 來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提供的。

  2019年,黃鹿參加了花藝圈非常權威的比利時Fleuramour展,此展被稱為(wei) 花藝圈的“奧斯卡”。據了解,那屆有50多個(ge) 國家的花藝師參展,中國的花藝師隻有兩(liang) 三名,黃鹿就是其中之一。

  她“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品《她看起來,像個(ge) 太陽》使用了500枝龍柳、40枝小菊,耗時10個(ge) 小時才完成,甚至一度被人認為(wei) 是日韓設計師的作品。“當時感覺還是挺自豪的,因為(wei) 那個(ge) 時候說到植物裝置藝術,國際上會(hui) 認為(wei) 亞(ya) 洲來的藝術家主要是韓國或者日本人,很少有中國的設計師去參加。”

  翻開黃鹿的作品集《夢在灰燼裏起舞》,山為(wei) 灰、石為(wei) 炭,她從(cong) 西安石油大學老鍋爐房曾經燃燒的煤炭中找到了無限靈感。2021年12月黃鹿藝術工作室參與(yu) 西安鄰裏山灰·社區藝術節藝術家聯名合作作品展覽,她用美術館裝修剩下的建築材料,包括500根木樁、6桶油漆、100斤炭和仿真蒲公英,由7個(ge) 人在5天時間裏搭建了一個(ge) 微觀沒有生機的世界。似乎時間都靜止了,而潔白的蒲公英仍在黑暗中搖曳生姿。“表達蒲公英的漂流是因為(wei) 要去播種。”通過這個(ge) 作品,黃鹿希望人們(men) 在黑暗裏也不要放棄播種夢想。

  推崇極簡“斷舍離”生活美學

  希望作品能帶來更多驚喜

  黃鹿第一次辦個(ge) 人展覽是在2020年,在許燎源博物館舉(ju) 辦了《合·生》大鹿裝置藝術個(ge) 展。“當時許老師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不管是場地還是布展,或是設計上的一些東(dong) 西,所以這個(ge) 展最後的整個(ge) 效果、規模,包括一些學術的價(jia) 值,其實都蠻好的。”

  黃鹿認為(wei) 第一次個(ge) 展是她非常重要的一次轉型,跳開了花藝設計的範疇,把發展方向定在了藝術領域。“我很敬仰許老師的一個(ge) 觀念叫物感主義(yi) ,也是無邊界主義(yi) ,就是你做的任何一件設計它有無限的可能性,我覺得每個(ge) 觀眾(zhong) 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men) 能聯想到什麽(me) 或者是暢想到什麽(me) 。”

  在設計風格上,黃鹿本人直言不太喜歡顏色太過於(yu) 鮮豔和豐(feng) 富,所以在她的設計裏麵通常材料都會(hui) 在很單一或者是少量品種的情況下去完成。她十分推崇極簡風,也和近幾年頻繁提到的“斷舍離”主題很符合。

  “我其實做作品有兩(liang) 個(ge) 方向,一個(ge) 是無意識,一個(ge) 是有意識。”她的作品《狂歡》就將無意識展現得淋漓盡致,畫中她用銀葉菊和野生苔蘚為(wei) 材料,打造了一個(ge) 隨性、狂亂(luan) 的世界,代表著她受到業(ye) 界肯定時內(nei) 心的歡喜與(yu) 激動。

  據悉,今年上半年,黃鹿的新作品將在成都太古裏3D屏公映。“我接下來還要繼續‘狂歡’下去,為(wei) 大家呈現更多驚喜。”黃鹿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