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場景大顯身手 電子證照將在全國互通互認
電子證照將在全國互通互認(網上中國)
開車上路,打開手機就能展示電子駕照;在外住酒店,用電子身份證就能辦理入住手續;企業(ye) 的辦事員不必帶著公章、紙質材料到處跑,線上上傳(chuan) 文件就加蓋了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的推廣正在為(wei) 人們(men) 生活、工作帶來更多便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數據共享,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事項,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便利企業(ye) 跨區域經營,加快解決(jue) 群眾(zhong) 關(guan) 切事項的異地辦理問題。
多場景大顯身手
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政務服務不斷優(you) 化,積極推進電子證照的應用,提升了群眾(zhong) 的獲得感。
例如,重慶市政府APP的“渝快辦”專(zhuan) 欄,為(wei) 市民提供多項電子證照服務。房主想出租房子,可以便捷地使用“渝快辦”上的電子不動產(chan) 權證書(shu) 作為(wei) 資料核驗憑證,而不必出示不動產(chan) 權證書(shu) 原件。
安徽省居民可通過政務服務APP“皖事通”,在“我的電子卡包”中查看自己的電子證照,包括身份證、駕駛證、結婚證、不動產(chan) 權證書(shu) 等。去年,安徽省蕪湖市還為(wei) 市區新上牌電動自行車辦理了電子行駛證。據蕪湖市數據資源管理部門統計,蕪湖市人均電子證照已達8.69張,電子印章備案5601個(ge) ,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進一步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進一步助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you) 化營商環境作出部署。
《意見》提出要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在個(ge) 人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加快推進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hui) 保障卡等10類個(ge) 人常用證照電子化應用,覆蓋婚姻登記、生育登記、戶籍遷移等與(yu) 群眾(zhong)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應用場景;在企業(ye) 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推動營業(ye) 執照、生產(chan) 經營許可證、檢測認證等電子證照的應用;在電子證照社會(hui) 化應用中,圍繞合同訂立、人員招聘、交通出行、文化和旅遊等場景積極推動。
便民利企見實效
推動電子證照全國互通互認,是《意見》提出的另一項重要工作。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文龍認為(wei) ,電子證照互通互認能夠節省行政成本,可為(wei) 企業(ye) 營造更好更優(you) 的營商環境,為(wei) 老百姓提供更便捷的政務服務,為(wei) 全社會(hui) 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公共服務。
目前,一些地區已開展區域性電子證照互認。2020年9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聯合印發《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互認應用合作共識》,確定電子證照互信互認試點類型清單、發布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清單、構建電子證照跨地區異議處理機製等,並製定了《長三角地區電子證照共享技術規範》等規範性文件,實現30類電子證照互認應用,其中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律師執業(ye) 證等高頻電子證照可在特定監管執法、社會(hui) 化領域中應用。
今年2月,四川、重慶兩(liang) 省市政府辦公廳聯合發布了《川渝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清單(第一批)》, 提出居民身份證、機動車駕駛證、居住證、結(離)婚證、營業(ye) 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34項電子證照將實現川渝互認共享。
各地取得的成果不少,但也有專(zhuan) 家指出,從(cong) 全國層麵看,電子證照還存在標準規範不健全、互通互認機製不完善、共享服務體(ti) 係不完備等問題。為(wei) 此,《意見》提出,健全電子證照應用協同推進機製;加強電子證照應用跨地區、跨部門工作協同,推動解決(jue) 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電子證照標準化規範化,建立健全電子證照應用的業(ye) 務、數據、技術、管理等標準體(ti) 係。
切實築牢安全防線
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江蘇“不見麵審批(服務)”改革、上海“一網通辦”改革等發展模式,有效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和企業(ye) 辦事難、辦事慢等問題。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說,中國網上政務服務發展已由以信息服務為(wei) 主的單向服務階段,開始邁向以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一體(ti) 化政務服務為(wei) 特征的整體(ti) 服務階段。
《意見》提出的工作目標是,2022年底前,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ti) 係基本建立,電子證照製發機製建立健全,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常用證照基本實現電子化,與(yu) 實體(ti) 證照同步製發和應用,在全國範圍內(nei) 標準統一、互通互認;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廣泛應用,社會(hui) 化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減證便民”取得明顯成效。
要實現這一目標,保障電子證照使用的安全性是基礎和前提。韓文龍認為(wei) ,推動電子證照互通互認政策落地,必須注重數據安全問題,防止隱私泄露、數據泄露和社會(hui) 風險事件的發生,從(cong) 技術、製度和國家安全等層麵做好數據的安全保障工作。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堅持安全可控原則,加強電子證照簽發、存儲(chu) 、使用等全過程安全規範管理,嚴(yan) 格保護商業(ye) 秘密和個(ge) 人信息安全,切實築牢電子證照應用安全防線。
李 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